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汉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2-27 15:41
单位名称 汉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业务范围:制定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农机化项目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农机推广与培训、农机信息化统计与社会化服务,农机质量调查与投诉处理,农机安全监理与服务,农机驾驶(操作)人考试考核、农机登记、安全技术检验与农机安全生产。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益汉路7号
法定代表人 王晓军
开办资金 7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91万元 14.8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度本单位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大力开展重要农时机械化服务。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会5场次,其中田间农机作业现场会2场次,培训农机技术人员420余人次,线上线下培训农机手及修理工8500人;开展机收作业质量巡回检查8次,全市设立水稻机收减损监测点50个,水稻机收平均损失率为2.35%,达标率100%。举办2023年农机跨区作业证免费发放暨出征动员会,全市累计免费发放跨区机收作业证585份,设立跨区作业免费服务接待站点17个,设立开通24小时农机服务热线及微信群,推送服务信息150余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55个。及时编印了《谷物烘干机械用机指引手册》,发布全市65家谷物烘干中心(点)信息,紧急调动辖区农机应急服务队54支,开展了小麦、油菜抢收抢烘作业,兑现“三夏”抢收抢烘应急服务机械补助310万元。(二)全面落实机具购置补贴工作任务。召开购置补贴培训会12场次,培训经办人、经销企业300人次;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群众满意度专项调查,完成调查问卷245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和举报投诉,电话受理政策咨询1000余人次。2023年中省下达我市补贴资金共计1247万元,截至目前,已受理补贴申请6383 份,受益户数 5521户,补贴机具6429台套,使用财政补贴总资金1724.63万元,拉动农民自投资金6281.998万元,其中实施报废老旧机具13台,使用报废补贴资金15.76万元。(三)狠抓农机安全生产。全年发放农机安全宣传资料9000余份,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1610份,实施农机“亮尾工程”3000多台,全市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3100台,审验驾驶员3000人次,举办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班6期,新考证198人。定期开展农机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累计排查隐患61起,其中重大隐患17起,已全部整改,整改率100%。我市5个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社,3名同志被评为省级岗位标兵。全年市县开展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10场次,确保农机化生产平稳有序。(四)深入推进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示范应用。一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西安亚澳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油麦研发新机具播种实验。二是探索出了具有秦巴地域特点的稻油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并被列为全省农机领域典型案例。印发了《汉中市水稻工厂化育(供)秧中心建设技术指引》,指导县区开展育秧中心建设,2023年新建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点)11个,总数达到56个(山区县工厂化育秧点3个)。编印了《油菜毯状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试验示范指南》,指导县区开展试验示范,经实测试验田亩产达221.9kg,远高于我市油菜平均亩产水平,有效提升了全市粮油生产能力。三是加大山区丘陵机械化技术推广。建立丘陵山区水稻机插秧示范点14个,示范面积1600余亩,填补了5个山区县稻油麦全程机械化生产空白。四多途径宣传农机化工作。在中省农机化信息网、省市农业农村等媒体平台累计发布行业宣传报道77篇,其中中国农机化导报1篇、陕西日报2篇,汉中日报、汉中发布等7篇。进一步扩大了我市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社会知晓度,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五)持续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制定印发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介绍》。成立了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服务指导团队,筛选引进了一批适合我市地理条件的小型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饲草料粉碎机等新型机械。同时,建立收储中心,完善了收储运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拓宽秸秆的收储、加工、利用半径,2023年,我市四大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总面积362.78万亩、93.2万吨,综合利用率92.4%。二、取得的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农机装备总量保持增长。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增加2.7万千瓦,达201.62万千瓦。全市拥有各类农业生产机具37万台套,其中种植业机具16万台,含粮油作物生产动力机械1.3万余台,联合收割机1500台、插秧机250台、播种机具700余台、秸秆处理机械1万余台/套,耕整机具总量达6.2万多台套。拥有谷物机械化烘干中心65个、机组设备122台/套,其中100吨以上大型烘干中心6个。(二)农机化作业水平继续提升。2023年,全市完成主要农作物机耕675万亩、机播52万亩、机收285万亩,其中水稻机插(机播)10.5万亩,油菜机械收获(含分段机脱)73万亩,机械化直播(飞播)6.7万亩,小麦机收45万亩,玉米机播(含简易点播机)9.3万亩。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3%(平川县区57%以上,山区县42%以上),与上年度相比增加1.7个百分点,水稻、小麦、油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65.8%、65.17%、54.21%。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92%。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三)农机社会化服务取得新进展。一是“智慧农机”服务平台建设实现“零”突破。城固县今年建成陕南首个“智慧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农业生产中的各环节一体化服务。二是打造出了全程机械化示县。指导汉台区围绕全程机械化示县“1311”模式,强化农机合作社联盟、农机手培训、作业实操、规范作业示范3个平台建设、全程机械化机具搭配组合模式和应急作业服务体系建设,成功创建了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三是不断扩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规模。全年创建6个综合性、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累计达11个,提升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农机化发展项目资金锐减,无资金支持保障农机共公服务能力提升,无项目支撑我市农机短板弱项。二是部分县区农机应急能力不足,抢种抢收抢烘应急作业服务能力弱。三是我市粮油生产机插、机播环节机械化薄弱,全市育秧中心建设滞后,烘干能力不足。四是市县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结构老化,农机化技术人才缺乏。改进措施:一是结合省考市粮食安全指标中心涉及农业机械化指标,加大市对县镇农机化考核权重。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业务单位沟通,多方投入支持农机化补短强弱。三是加强对谷物烘干中心、育秧中心建设的政策支持,科学布局,加快建设。四是及时招录机械、电子信息或涉农方面的人才,充实市县农业机械化工作力量。四、下一步打算(一)继续全面推进稻油全程机械化生产。一是立足现有农机装备和农艺、地域、气候特点,加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建设,逐步消除粮油机械作业示范点空白,补齐稻油育秧(苗)中心和机插(播)短板。二是继续实验示范油菜毯状育苗机移栽、种子编织绳机播新技术和适宜汉中油菜、小麦兼用新型播种机具机播试验,拓宽示范区域,加快油菜播种新技术示范应用推广。(二)落实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好农机补贴APP、二维码系统和农机物联网平台“三合一”办理方式。做好新一轮补贴机具品目和补贴范围增减调研,适宜汉中茶叶、食用菌、畜牧等特色产业机具纳入补贴品目,做到应列尽列。继续落实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及重点薄弱环节机具装备累加补贴等惠农政策,全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00万元以上。(三)全力提升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适合汉中特色的“猪、菌、茶、蔬、药、果”产业全程配套机具或流水线设施设备,加快建立茶果、设施大棚、食用菌等农业产业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四)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应用。加快推进秸秆青(黄)贮饲料加工等技术产业化,壮大秸秆养畜产业,积极推动秸秆燃料、沼气工程等生物质能利用,提升农村清洁用能比例。鼓励县区借鉴外地经验,以秸秆为原料,生产非木浆纸、人造板材、复合材料等产品,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经营主体装备水平。(五)抓好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服务。围绕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抓好作业前农机具检修、保养、调试指导服务及机手培训;全力做好农机作业全过程指导服务,确保我市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六)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机械化发展条件较好县区,切实抓好农机产品供给、质量监督、机械作业、信息化等服务,重点扶持打造一批示范性、有亮点的粮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七)扎实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抓好农机源头管理,从严驾驶员培训考试,年度技术检验,农机注册登记、挂牌、审验等工作。加大农机安全宣传教育、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遏制农机事故发生。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继续实施农机安全免费管理。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农机事故处理队伍快速反应能力,防范农机重大事故发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2023年1月被陕西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通报表扬为全省2022年度农机化推广先进单位。2.2023年8月被平安汉中建设领导小组、市安委会评为“保安全攻坚月”表现突出先进集体。3.2023年4月被中共汉中市农业农村局党组表彰为2022年优秀党建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