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旬阳市> 旬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旬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发布时间: 2024-02-27 08:39
单位名称 旬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林业生态修复工程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山林开发、荒山绿化、森林经营培育、森林采伐等各类林业规划设计工作。
住所 旬阳市振旬路
法定代表人 向甲斌
开办资金 3.4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旬阳市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4万元 1.0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核准登记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无违反《条例》、法律、法规、政策等情况;于2023年9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11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加大林业宣传,营造共建生态林业大氛围。根据全市科技提升总体安排,借助乡村振兴、“科技下乡”、技术培训会等机遇,大张旗鼓宣传特色林果、退耕还林管护、中药材种植、林下种养等产业发展政策及技术,让林农及时了解当前发展趋势,掌握最新技术。并由技术骨干编印发放《拐枣标准综合体》、《核桃栽培技术》、《拐枣丰产栽培管理技术》等小册子6000余份。并在各级主要报刊及媒体网站发表稿件及网评文章15篇,其中安康日报发表5篇,学习强国推荐2篇,其他媒体网站10篇;编发生产信息250余条;营造了良好的林业产业发展舆论氛围,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夯实技术培训,促进特色林果高效发展。2023年针对全市重点产业拐枣、核桃、狮头柑等特色林果,适时召开特色林果园管现场培训会,全年累计开展科技培训120场次,分户指导60余户,副高级职称包联科技示范户11户,培训4500余人次;筹备并完成了70余人乡土人才室内授课、实地操作集中培训。并发放《核桃栽培技术》、《拐枣丰产栽培管理技术》等各种技术资料6000余份;整合资金500万元采购物资扶持产业发展,共提供太阳能灭虫灯50个,配套器具300套,肥料600吨、石灰15000公斤,通过培训促进全市拐枣、核桃等重点产业管理逐步步入规范化。(三)加强产业管护,促进林业产业提等升级。全年通过抓点示范对拐枣、核桃等特色林果行除草施肥、刷白、修剪抚育管护。今年累计抓拐枣管护重点示范村50个,管护面积4万亩;抓示范点11个,面积15000余亩,其中包抓段家河弥陀寺、关口宋坪等管护示范点6个,面积7000亩,特色林果示范点5个,形成了冬青狮头柑、棕溪枣园核桃、段家河李家庄桃、城关镇两岔河枇杷、铜钱关镇双河村林下养蜂等科技示范点。(四)开展技术研究,强化产业科技支撑。一是在吕河镇冬青村、险滩村进行狮头柑对比试验,通过科学施肥、丰产树形养成、疏花疏果等技术科学管理,与不管理样树进行对比。今年共采样129个,主要目测狮头柑单株产量、座果率、果实形状;仪器测定单果重量、果型大小、果皮厚度、含糖量;鲜食记录果实的口感、化渣程度及可食率等指标,进行测量登记造表对比,为丰产提供第一手科学管理资料。二是开展拐枣试验研究。在段家河弥陀寺村、关口泥沟村、大庙村、城关镇晏坪村开展拐枣良种选育嫁接、病虫害防治、施肥、修剪等丰产技术试验研究。并对不同类型的拐枣采样后送检测机构检测,在关口镇、棕溪镇、赵湾镇、甘溪镇共选样树9个,采样14个,送检12个样品(其中红拐枣混合、绿拐枣混合和药拐枣)寄往检测机构进行主要成份含量检测。并对9个采样进行编号造册,对果实、果梗一一测量登记,对果梗形状、颜色进行描述登记,对比选出优良品种进行推广。(五)夯实飞播造林,确保任务安全高效完成。为确保飞播造林任务高质量完成,前期细化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播前组织技术人员按时完成播区地面处理、种子质量检验、播区经纬度和导航数据校核等基础工作。飞播施工期间,省林业局指派技术人员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严格按照技术要求,严把种子搭配、药剂拌种、播种质量监测等技术环节。一是完成了飞播植被处理工作。组织完成2023年播区植被处理的规划设计、现场指导和工程验收工作。共渉及3个播区3个镇6个村3个小班1579亩。二是完成了2023年飞播任务。飞播涉及赵湾、甘溪、白柳3个镇,实施飞播造林播区3个,总面积40538亩,有效面积31002亩。设计飞行19架次,飞行时间21小时。三是完成了飞播成苗、成效调查工作。2023年需调查2018、2022、2023三个年度飞播播区共计7个,总面积94388亩,有效面积76700亩,涉及6个镇,共设调查线24条,调查样地1560个。(六)及时兑付退耕还林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一是完成年度退耕还林资金兑现工作。2023年累计兑现退耕还林面积22.24万亩,兑现补助资金2962.865万元,共58537户。其中兑现上一轮退耕还生态林纳入森林质量提升补助面积12.19万亩,兑现补助资金243.97万元,兑现新一轮退耕还林及延长期补助面积10.05万亩,兑现补助资金2718.895万元。二是配合完成2023年度退耕还林省级复查工作。抽查2019年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10292.6亩,涉及4个镇,14个村,804个小班。经复查,保存合格面积10192.8亩,占抽查面积的99%,综合得分为优秀。三是积极配合国家林业草原局对2022年度退耕还林资金兑现审计工作,按要求提交各类档案资料,及时完善上报补充资料,确保检查不出问题。四是完成退耕还林质量提升5年规划编制上报工作,共编制建设规模16.5万亩,资金6000万元,争取国家项目支持。五是对2020年700亩不合格退耕还林进行补植,调苗12000株。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平定河湿地保护项目。湿地保护恢复项目建设地点在旬阳市吕河镇平定河水库范围,具体位于平定河中游吕河镇周家阳坡村洪水沟口处,湿地保护与恢复面积为100亩。建设内容为紧临水库水域栽植芦苇1片,面积10亩,沿库区上游两岸栽植枫杨,总面积90亩。通过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有效拦截、吸纳和降解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水污染,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自我维持功能,保障生态安全,营建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二)做实中药材全面摸底调查工作。对全市中药材进行摸底统计,建立中药材大户种植档案,全市21个镇259个村发展中药材产业,总面积累计6万余亩,其中黄姜留存面积5万余亩。100亩以上的品种有白术、白芍、板蓝根、猪苓、桔梗、玄参、苦参、苍术等,主要集中于边远高山区域,经统计全市5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的户共计200户(不含黄姜)。(三)规范项目建设,促进林业高质量发。旬阳拐枣高产管理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利用三年时间在旬阳市段家河镇弥陀寺村、文雅村投资120万元建拐枣高产示范园1000亩,即2023年—2025年。2023年完成了示范园规划设计、实施方案编制,并对园区开展拐枣丰产树型的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三项技术,召开技术培训会5场次,培训林农200人次,供应肥料110吨(其中复合肥20吨,有机肥90吨)。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创新不够、工作亮点不突出。一是只按上级指示或下达任务做事,工作按部就班,没有突出单位职能特色;二是工作标准不高,完成任务即可,没有精益求精精神;三是对产业研究不深入,凭经验按步照搬指导工作,对产业的思考不深入,创新方式方法不多。2.人浮于事,业务钻研不深,高职低能。学习不深入不细统,新技术新知识没有及时学习更新。工作作风不扎实,没有沉下身子在田间地头开展深入研究,有的干部只钻研职称如何上升的快,对工作不上心,有的只会说不会做,或者只会做不会写,存在高职低能现象。3.工作主动性不强。干部工作积极不高,做事工作主责不突出,存在推诿现象。(二)整改措施1.突出创新,提高工作亮点。不断提高和改进工作思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水平。2.进一步提高干部的综合能力。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多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开展干部大讲堂,通过这些载体让每个干部都能做到能说会讲,从而达到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的再提高。3.进一步增强干部的工作热性和积极性。通过传、帮、带来增强干部的干事能力和单位凝聚力。四、下步工作打算2024年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思路,实施林业产业三年培增计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以拐枣产业为主导,特色产业为补充,大众产业和高效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林下林上多种经济并举,围绕“提质量、增效益、补短板”,提升林业产业质量,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深入开展技术培训服务,抓点示范规范管理。计划培训林农4000人次,抓科技示范点5个,面积3000亩,提质增效3万亩。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