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澄城县阳光学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康复训练。 | |
住所 | 澄城县庄头镇越家庄村 | |
法定代表人 | 李会民 | |
开办资金 | 672.2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澄城县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5.03万元 | 329.0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澄城县阳光学校.公益 | 从业人数 4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打造阳光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积极践行“生活教育”思想,用课程将学校当下教育和学生未来生活相结合,立足学生实际,关注学生整体发展,让课程因为“生活”更具生命力。低段年级以康复训练、自我照顾能力培养和简单认知为主,中段以劳动技能、潜能开发和认知学习为主,高段以职业技能培养和就业辅导为主。课堂教学上,积极落实基于游戏教学下阳光课堂模式,按照课堂教学四环节进行教学,注重分层教学,多样评价,开展了优质课观摩、一师一课、青年教师课堂技能大练兵、特教教师课堂基本功大赛、教玩具制作等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力求让每一个特殊学生身心得到康复、潜能得到开发,生活适应能力得到增强,职业技能得到提升,成为能自理自立、适应社会发展并且拥有美好生活的人。2、注重教学研究,强化师资队伍。坚持校本教研立足本校、形成同伴合作,团队引领的教研队伍,有效开发和实施特教课程建设,借助课题研修工作,倡导教师开展教育反思,以课标研读、教材研讨、探究研讨等教研活动,同时从小组共读,教师自读、绘本伴读三个层次做好“书香校园”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读书研修氛围。本年度我校1项国家课题、3项县级课题结题,1项市级课题、1项县级课题立项,3个优秀教研成果获得县级奖励,多篇读书分享在校公众号发布。积极开展域外研修培训,先后派优秀教师赴大连、贵阳、西安、商洛开展关于送教上门、特教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孤独症儿童语言与沟通康复能力提升、随班就读骨干教师等专题培训项目。拓宽学习渠道,线上学习不放松,组织教师参加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国家示范性培训,2023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励耕计划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本年度,我校2名教师在市级特教教师课堂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三等奖,1人荣获市级“德育先进个人”称号,1人荣获“县级教学能手”荣誉称号,2位老师在县级青年教师课堂技能比赛中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1名教师在县级精品思政课活动中荣获一等奖,5项作品在县级自制教玩具大赛中获奖。3、拓宽德育渠道,树立习惯意识。一是依托主题教育阵地,培育学生理想信念。以“行为习惯教育”为重点,充分发挥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先后开展“团圆中秋,感恩教师”、“感恩祖国”“好习惯、促成长”、“浓情端午,传承文化”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二是依托社团活动阵地,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入手,开设手工、绘画、诵读、运动、唱游律动五个特色社团,组织开展了春季校园运动会、庆祝第33次全国助残日、期末学生艺术素养及社团活动展示等活动。三是依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作用,让学生学习花卉养护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建立集体观念、强化劳动意识、锻炼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4、探究精准送教,共助学生成长。结合特校学生身体发展情况,我校及时调整学生就学安置形式,力求让每个孩子得到合适的教育。本学年我校对67名重度残疾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服务,13名送教老师针对送教学生学习能力和身心特点,从“送知识、送康复、送策略、送信心、送资助,送关爱”六个方面,做好送教工作。提高学生身体机能,加强家校融合,提高家长信心。同时成立送教教研组,每月召开送教专题会,研讨送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做好精准施教,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本年度我校送教团队已完成《县级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工作实践与探究》,这是我校多年送教成果的凝结。5、立足关键节点,推进普惠融合。一是教育与康复相融合。经县残联引荐,渭南岐奥丰脑病康复医院选派2名康复医师来我校开展“康教融合”试点工作,康复教师利用专业特长,驻校为适龄残疾儿童提供运动康复、感统训练、言语康复等训练,弥补了我校康复教育的不足。二是教育与生活相融合。带学生走进兴悦汇,体验购物、观影、娱乐,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会技能,做好了与社会生活的衔接。三是与普通学校的衔接。发挥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职能。暑期组织专业人员入户摸排,做好残疾学生的入学安置工作,常态化开展普校随班就读学生的巡回指导工作,落实残疾学生教育安置工作,为普校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支持与服务。撑好安全“保护伞”牢固树立“安全责任大于天”的理念,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我校实行“24小时无缝隙交接”管理,确保学生不离开教师视线。本学年,我们开展了“消防安全疏散演练”“防震安全演练”“防溺水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教育”等活动,常态开展校园安全排查,培训教师熟知各类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全面掌握残疾学生身体情况,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组建消杀消毒工作群,每天由相关责任人员对宿舍、楼道、餐厅、厕所、垃圾点进行消毒灭蝇工作,保障校园环境卫生。营养餐按照食品加工流程,规范操作,结合时令更换菜谱,为师生提供卫生可口的饭菜。与此同时,我们积极落实学生资助,控辍保学,不断拓展公益助学新渠道,让特殊家庭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围绕“特教做优”总任务,顺利完成“特色学校提升年”各项工作任务。本年度先后被县教育局评为年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教学(保教)工作先进集体、荣获自制教玩具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第七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获得渭南市音乐舞蹈大赛优秀奖。通过教育教学、德育等活动使学生身心得到康复,潜能得到开发,生活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短缺,特别是运动保健、孤独症教育、融合教育等方面的师资短缺,制约着特殊教育的发展。2、特教老师的专项国培省培项目较少,不能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3、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还需加强。(二)改进措施:1、加强专业教师引进,突破孤独症教育,特奥运动,融合教育瓶颈,再创特校发展新优势。2、适当争取特教教师专项培训项目,提升教师专业能力。3、积极在优化无障碍校园人文文化,推动信息化无障碍建设上下功夫。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为我校“品牌学校提升年”,学校将从文化品牌、课堂品牌、队伍品牌、活动品牌四个方面,做实做细各类工作,促进特校办学内涵发展。一是积极筹备建校十五周年暨校园开放日活动,全面汇总15年来特校发展历程,展现澄城特教风采。二是拓展德育教育渠道,通过特奥旱地冰壶、奥尔夫音乐训练等活动,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能力。三是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特教精品化、个性化课程,多元评价学生,注重学生潜能开发。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渭南市音乐舞蹈大赛优秀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