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川县> 延川县苹果生产管理办公室(延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服务站)

延川县苹果生产管理办公室(延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服务站)

发布时间: 2024-02-26 10:12
单位名称 延川县苹果生产管理办公室(延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服务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果业开发;苹果技术推广与应用。
住所 延川县农业综合服务大楼
法定代表人 杨延收
开办资金 8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川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98万元 369万元
网上名称 延川县苹果生产管理办公室.政务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变更法人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开展活动,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加强管理,狠抓品种技术不断优化。以杨家圪坮、乾坤湾镇等苹果主产区域,加大密闭园改造提升,间伐0.5万亩(标准间伐0.2万亩),改造提升0.5万亩,改善通风透光性,提升果品质量;加大残败园挖改力度,栽培模式由传统乔化密植向矮化集约高效栽培转变,水肥一体化、生草覆盖、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挖改重建0.12万亩,同时以标杆扶正、多枝靠接技术引进瑞雪、瑞香红、维纳斯黄金等新优品种;强化政策扶持,对6500亩幼园全部落实增施水溶肥、“三枝一扶”措施,狠抓果园的投入引导工作,配套实施有机肥2500吨、水溶肥25吨。(二)建立体系,完善防灾减灾创新导向。以中省市县产业发展政策和项目为基础。在花期防冻方面,苹果主产区储备防寒物资(牛粪、秸秆、杂草、树枝等燃料6万多吨)、维修+新建土坑式熏烟窖35.8万个、购买温度计150个;在病虫害统防统治方面,免费发放生石灰、硫磺粉和硫酸铜,逐村指导果农熬制石硫合剂、配制波尔多液,苹果主产区病虫害防控全覆盖;在雹灾防御方面,按照政府补贴2000元/亩,果农自筹方式,现已完工建成1540亩。(三)振兴人才,助推头雁领军带动。县苹果办继续抽调6名技术骨干抓建6个100亩以上高标准示范园,包抓果园实现“一年打基础、二年大见效、三年成标杆”。开展县、镇、村三级培训,以“室内理论+室外实践操作”的方式,培训205场次10530多人次,辐射带动区域内果业发展、人才涌现、农民增收,培养农民技术员100名,涉及面积1756亩,每名业务骨干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契合统一,实现操作能力提升、讲课能力提升。(四)持续拓展,强化产后补短延伸。以全产业链为契机,延链、补链、强链为导向,落实延川县锦春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扩大精深加工和鲜果转化能力0.15万吨、落实延川县美域高为采收后整理示范点选果线一条、本年度选果量0.2万吨、建成冷库0.23万吨。实现高端高价、分级分化销售。在做好线下推介的同时,加强品牌宣传推荐,狠抓苹果电子商务硬件设施配备和技术培训工作。(五)重视安全,培优有限空间弱项。由专人负责对接有限空间作业相关工作,确立延安森宇良种苗木繁育有限责任公司、延安美域高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生产经营单位,涉及选果线、冷气库、农药安全使用等,建立台账,健全管理制度,重点排查以果业安全生产中违法违规行为。以冷藏(气调)库、选果线、沼气池为重点,认真组织排查指导。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培训。督促镇街(中心)利用多种渠道对果业安全生产进行广泛宣传,积极营造舆论氛围。(六)树立典型,创建示范引领结构升级先行区示范点建设。以杨家圪坮镇、乾坤湾镇等重点区域苹果主产区,以产业发展集中连片、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积极认可的区域优先实施“3332”模式推广,面积达1.35万亩;延川县2023年千亩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苹果良种繁育能力得到提高,年繁育出圃优质无毒苹果苗300万株,其中营养钵大枝苗50万株,特级和一、二级苗率达85%以上。立足地域实际,构建完备的旱作节水技术体系。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统筹推动、示范引领的原则,形成了以梁家河环线为核心,乔化、矮化两种果树类型为基础,利用集雨、保水、增水三种方法,实施坑施肥水(坑桶慢渗)、水肥一体、秸秆覆盖、地布覆盖四种模式,“一个核心、两种类型、三种方法、四种模式”的旱作节水体系,计划三年内建成高标准旱作节水核心示范区1.5万亩,辐射全县苹果实现旱作节水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5万亩,推动全县苹果产业实现旱作节水高效发展。三园创建,在巩固好各镇街(社管中心)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和分管领导包抓示范区、示范点同时,进行挂牌;示范园创建,按照“延安市美丽果园”和“亩均效益高质高效园”建设内容和标准,综合应用延安主推的18项技术,建成美丽果园3个、省级高质高效园3个,市级高质高效园2个果园、亩均冠军园2个,在施肥、拉枝、环切、地布覆盖、豆菜轮茬、绿色防控等管理措施全覆盖,枝组配置合理,坐果率上等,达到优等果品。多措并举,提升抗旱保墒。积极推广地布覆盖技术。针对气候干燥少雨的实际,推广地布覆盖技术1万亩,切实提高了果园抗旱保墒能力。大力推广坑施肥水技术。为解决果园肥力弱的问题,推广坑施肥水技术1000亩,有效改善了果园的水肥条件。加快推进软体水窖建设。为有效解决果园缺水的问题,建设软体水窖200口,并大力推广抗旱节水灌溉技术,真正做到“丰雨旱用”。(七)宣传推荐,建立苹果产业强优县。积极组织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参加大型展览推进会提高营销,拓展眼见、开拓销售市场。如国际洛川展览会、杨凌农高会;多渠道联系后整理生产果品(果片、果酱、果汁、果醋)等企业,加大残次果商品价值,减少果农损失;建立苹果产业微信销售群、抖音、快手等电商营销,建立果商与果农面对面直渠销售;利用延川县镇街苹果交易集散市场,并全面完善了市场交易监管体系,积极引导果商、果农到集散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线下销售量10万吨;通过在电视台、报纸设立专栏,乡镇社区、路遥广场悬挂横幅,加大全年果树生产和管理及延安苹果、洛川苹果、梁家河苹果品牌营销宣传力度,报道先进事迹、典型案例、防灾减灾彩页宣传等,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浓厚果树管理氛围。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苹果产业“稳规模、强管理、高标准、提质效、促增收”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推进融合发展,促进全链建设为契机,推动苹果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延川现有苹果种植面积22.69万亩,挂果面积17.3万亩,产量22.65万吨,综合收入15.6亿元,优果率达85%以上,全县建成苹果专业村72个,省市重点企业7家,精深加工企业1家,配备4.0智能选果线5条、6.0一条,防雹网搭建2.6万亩、冷气库贮能4.61万吨,苹果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第一大特色产业。三、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多发,特别是霜冻、冰雹、干旱等灾害风险加重发生,且随着农村轻壮劳动力流向城市,务果人员减少且呈现老龄化,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整改措施:针对存在问题我们立足培养乡土人才和产业接续人才,培养一批留得下、蹲得住、能讲课、善操作的本土技术员和土专家,带动全镇、全县果农素质大提升,让年轻骨干留得下、守得住、蹲得下。二是示范引领,优化项目带动。以中省市县产业发展政策和项目为基础,狠抓果园的土壤改良、精细修剪、病虫防控(波尔多液喷布)、防雹网搭建、冷库建设等工作,将果农尽快引导到效益循环的轨道上来。三是集成技术,强化科技支持。树体管理方面挂果园突出精细化修剪,配套拉枝技术;幼园突出“三枝一扶”,规范树形;肥料管理方面综合运用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豆菜轮茬、坑施肥水、杂草控制利用集成技术;抗旱保墒方面突出覆盖保墒,综合运用地布、地膜、秸秆覆盖保墒集成技术,杜绝果园春季旋耕;病虫防控方面突出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的喷布;防冻防雹方面突出坑式防冻和网式防雹。四是加强宣传,狠抓产后整理。通过参加各类宣传推介活动,指导合作社、果农通过个性化包装,变苹果“论斤卖”为“论个卖”,实现高端高价。在做好线下推介的同时,狠抓苹果电子商务硬件设施配备和技术培训工作,引导果农进行网络营销,进一步拓宽苹果销售渠道,提高果农收益。五是科技驱动,夯实创新发展。强化现代防御灾害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现代果业经营体系,提升品牌引领带动能力,建立健全三产有机融合的全产业链体系,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快推进全省苹果高质高效旱作节水示范县建设。紧紧围绕《延川县创建全省苹果高质高效旱作节水示范县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苹果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政策、资金,全力推动旱作节水示范建设。(二)积极推动苹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苹果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重点,全力推动苹果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不断促进苹果产业全环节提质、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全面提升延川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三)强化培训持续提升果园管理水平。立足培养乡土人才和产业接续人才,持续开展县、镇、村三级培训,通过“室内理论+室外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一批留得下、蹲得住、能讲课、善操作的本土技术员和土专家,实现每村一名技术人员。(四)进一步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的理念,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各种方式,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技术宣传,并组织专门的技术服务队,深入果园实地指导果农,不断增强果农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科学应对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