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省预防医学研究所)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省预防医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4-02-23 14:55
单位名称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省预防医学研究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保障。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疫情应急处置;疾病监测疫情信息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信息管理;疾病病原生物检测、鉴定和物理、化学因子检测、评价;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涉及执业许可事项以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范围为准)。
住所 西安市和平门外建东街3号
法定代表人 刘峰
开办资金 17347.7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1021万元 45216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0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工作(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一是全年组织接种常规免疫规划疫苗690万剂次,以乡镇为单位接种率达到95%以上。二是持续巩固无脊灰状态并加强麻疹监测,全省报告麻疹病例19例,发病率0.018/10万,低于全国平均报告发病率,指导对每一例病例开展了调查和处置。三是全年报告AEFI个案3425例,日审核、月分析、月反馈,并指导各市县按要求妥善处理异常反应。四是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初一新生含腮腺炎成份疫苗补充免疫、乙肝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和特定年龄段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五是开展了AFP病例、麻疹风疹病例、脑炎病例、百日咳病例、乙脑蚊媒带毒率等实验室病原监测工作。五是接受了国家针对网络实验室开展的麻疹风疹、乙脑、甲肝戊肝、脊灰盲样考核,并组织对全省EPI实验室进行了一轮盲样考核。六是完成了省级免疫规划管理系统与国家平台的对接以及全省免疫规划接种历史数据上传国家平台的任务;配合开展了我省冷链追溯系统、免疫规划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工作。七是组织开展了“4·25”预防接种宣传活动、7·28“世界肝炎日”科普宣传活动。(二)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1.新冠病毒感染。全年基因组测序3411株,污水监测样本1506份,组织了西安市灞桥区、宝鸡市眉县44个小区(村)新冠感染专项调查,处置了多起变异株疫情,对全省所有疾控机构开展了2轮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考核工作,完成了重要会议、活动的疫情保障任务。2.艾滋病。全省艾滋病网络实验室达到1312家,基本实现2小时检测圈。完成重点人群综合干预、哨点监测和监管场所筛查任务,全省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到90%以上,启动了第五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3.出血热。在鄠邑区、眉县、长安区和洛川县开展了宿主动物鼠类的调查监测,结果显示,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居民区为褐家鼠。检测1584份宿主动物的肺和血样本,鼠肺中的带毒率为9.58%,血中的既往感染率为20.86%,鼠肺病原分型均为汉坦病毒I型。组织推动疫苗接种72.2万剂次,对报告的出血热死亡病例进行了调查处置,对6市22个县级疾控中心以及5家疫苗接种门诊,开展了督导检查。4.流感。组织监测流感样病例23万例,实验室检测标本1.9万余份,监测结果显示我省流感今冬呈现甲、乙流共同流行特征。针对今冬部分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较高的情况,加强了监测分析频率。5.其他传染病。对手足口病发病较高的区县开展了技术指导。对狂犬病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进行了规范处置。完成了国家级及6个省级鼠疫监测点监测任务,在全省61个监测点开展重点人群布病血清学监测,对全省报告的54起布病聚集性疫情进行了指导调查。(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全省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3起,在中心的直接参与或技术指导下,所有事件均及时得到处置,处置率100%。组织召开了12期常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日常风险评估专家会商会”、6期专题风险评估。起草了《陕西省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方案》,推动市县应急小分队建设,收集了全省各市、区、县552名队员身份信息,并初步形成应急小分队背囊目录。(四)慢性病防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死因监测、肿瘤随访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伤害监测等常规监测项目。指导高陵区、黄陵县、宝塔区、汉滨区完成并通过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对新申报、复审的12个省级示范区进行了评审。实现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区县全覆盖,组织开展第八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五)公共卫生监测工作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化学污染物常规监测1145份,专项监测529份。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2558份,完成检测指标12211项次,检出食源性致病菌685株。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监测任务。2.学生常见病及其危害因素监测。在全省10个设区市所有区县抽取910所学校,组织开展了体检、教室环境检测和学生问卷调查。在13个近视试点强化监测区县开展每学期2次的近视监测。启动了“2023-2024年度陕西省儿童青少年远视储备现状调查工作”。3.环境卫生监测。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全省共监测水样7854份,其中枯水期监测城市水809份,农村水3123份;丰水期监测城市水808份,农村水3114份。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及防护工作完成10年技术报告,组织申报“第二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适宜技术应用试点”项目。4.重点职业病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全省共报告职业病964例。选取18个县(区)开展了接触粉尘、噪声、苯、铅等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动监测、选取5家哨点医院开展尘肺病筛查工作。完成了全省116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临床实验室盲样考核和60家机构职业卫生实验室盲样考核工作。完成了6地市40家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质量控制现场复核检测工作。(六)技术服务全年受理委托性检测样品407份,按照约定时限,完成检测395个,发放报告264份。承接开展疫苗临床评价项目11个,与23家疫苗生产企业签订了二类疫苗的配送合同,开展二类疫苗配送工作。(七)科研教育工作举办各类业务培训88期累计培训人员3千余人次,累计派出326人次参加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预警创新团队”入选全省一流团队。省级科研项目立项4项,职工发表科技论文37篇,其中SCI收录5篇。筹备成立了陕西省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我中心。协助省卫生健康委成功举办全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技能竞赛。二、单位建设和管理工作(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方案要求编印了主题教育应知应会“口袋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读书班和联学交流,领导班子成员针对制约疾控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形成了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二)党组织建设。一是组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7次,“第一议题”学习15次,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支部书记讲党课2次,心得体会4篇,交流研讨40余人次。二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争创五星级党支部,制定了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方案、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制度和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三是广泛开展党员过好“政治生日”活动,组织党员赴照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四是制定了精神文明工作要点,慢病所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营养食品所通过省级“青少年维权岗”复审。(三)制度建设。制定修订了五项内部管理制度,在征求职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出差审批、内部采购审批程序进行了简化,提升了内部运行效率。(四)固定资产管理。开展了固定资产盘查登记工作,通过“大起底、大清查”,基本做到了账实相符,家底清晰。(五)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前楼8-9楼改造工程,中心应急实验业务大楼主体封顶,项目总工程量完成率65%。(六)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管理。一是制定了中心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中心与各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职责。二是结合中心实际制定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电焊气割防火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三是全年排查整改安全风险隐患29项。四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建立了符合中心实际的双重预防机制,并组织了培训。(七)实验室管理。开展了BSL-3实验室年度外部评审活动。持续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风险评估,及时修订管理体系文件36项次。制定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计划并组织,对352台套仪器开展了检定校准工作,跟踪查新新标准共计246条。(八)人事劳资管理。招聘新员工10人,认真做好职工职称晋升、岗位变动、工资调整以及养老、医疗、职业年金申报缴纳的工作。(九)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中心领导、中层干部积极参加网络培训,达到规定课时。二是对疫情防控和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方面优先考虑。三是在各类表彰中积极推荐,并对其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四是组织开展了“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严格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积极与碑林区太乙路安东街社区联系,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十)法治建设。一是制定了中心学法工作计划,持续加强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前法律咨询制度。二是中心与许小平律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内容包括重大决策的法律咨询、合同的合法性审查、案件的委托处理、职工的普法宣传等。三是突出以各种“纪念日”、主题“宣传月”为重点广泛开展集中宣传。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