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咸新区>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2-23 10:16
单位名称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沣西新城提供人力资源和服务保障。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托管人事档案,进行人事代理、人才派遣,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及再就业服务,促进人才交流,建设管理人才市场。
住所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秦皇大道尚业路口总部经济园9号楼1011室
法定代表人 魏春红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9.14万元 155.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招聘活动:积极探索招聘新模式,拓宽渠道招引人才,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累计举办招聘会7场,发布岗位9410个。组织企业参加西咸新区各类招聘活动34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47人。(二)就业见习:积极挖掘高质量见习单位,扩大岗位供给。创建一家市级示范基地,新增认定14家见习基地,同比增长133%,提供见习岗位623个,吸纳见习人员223人,完成指标任务的106%。加强管理措施,提升见习水平。举办2023年度就业见习业务培训会,明确见习单位管理职责,规范管理制度;通过实地检查与电话抽查相结合的形式,达到检查100%全覆盖;取消一批僵尸基地,提高就业见习基地的“含金量”,调动见习基地吸纳见习人员的积极性。(三)一次性创业补贴:培育创业项目89个,发放补贴44.5万元,带动就业190余人。(四)创业担保贷款:聚焦创业担保贷款指标任务,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全年发放贷款631万元,完成全年指标(570万元)的110.70%。其中小微企业贷款3笔共551万元,个人贷款4笔共80万元,带动就业30余人。(五)档案管理:档案管理规范有序,熟练掌握档案管理工作方法与流程,持续做好辖区内企业人事档案接收、查借阅、补充、转出工作,托管企业人事档案18户,整理档案108份。(六)职称评审:职称评定精准高效,积级向上级单位推荐工程、经济等17个系列参评145人,完成初、中级72人评审通过率95.8%,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社会效益情况(一)搭建平台吸纳就业,人力资源加速聚集。形成了以沣西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核心的小微企业组团聚才,装备制造产业园为引领的规上企业精准引才就业格局。(二)强化措施主动服务,政策覆盖持续扩大。一是开展政策宣传,联系企业72家,举办宣讲活动10场,在多个媒体发布宣传稿件。二是高效落实就业政策,全年发放各类补贴678.1万元。(三)创新举措分类管理,行业监管扎实有效。一是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机构年检等56次,发现问题33项,指导整改25家,注销不合格机构22家。二是建立准入审批和移交监管衔接机制,开设普法课堂3期。推进分类评级,获批西安市A级以上机构10家。三是筑牢安全底线,生产安全零事故。清退违规收费资金20万元,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四)厘清边界完善制度,业务运行规范有序。一是修订办事指南41项,制定档案管理制度2项。二是建立职称资质核验制度,有效查处疑似代办企业7家。三是完成专项审计迎检,报告反馈零问题。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企业服务有短板,档案托管、招聘对接需要加强。二是职业中介监管是弱项,损害求职者利益问题仍有发生。三是创业贷款贷后管理有盲区,资金挪用风险较大。(二)整改措施:一是通过各类招聘活动、政策宣讲活动,加强与企业沟通对接。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推进人事代理需求调研,规范托管企业人事档案。二是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局沟通联络,进一步理顺人力资源服务经营许可、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审批流程,建立准入审批和移交监管衔接机制,开设新注册机构普法课堂,促进守法经营。同时,强化行业监管,加大检查力度。三是做好创业贷款贷后资金使用检查,并及时与银行沟通资金流向。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搭建平台招引人才。举办政策宣讲会、招聘会,组织校企交流活动,招募高素质青年就业,开发见习岗位,支持硕士、博士人才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以完善的专项资金保障制度,激发引才效力。(二)强化措施监管行业。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活动,开设普法课堂,开展分类评级、监督检查、年度报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人力资源行业健康发展。(三)掌握内需精准服务。调查人才分布,摸底企业人事代理需求,推进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为经济发展储备专业技术人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