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三原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治理整顿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依法查处违反有关文化、旅游、文物、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电影市场等执法领域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 |
住所 | 三原县宴友思大街东段 | |
法定代表人 | 杨飞 | |
开办资金 | 16.3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三原县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75万元 | 12.36万元 | |
网上名称 | 三原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 从业人数 2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三原县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扎实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有效推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紧扣目标,在不断夯实发展、强化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提升监管、净化市场。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具体业务活动。截止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500人次,出动车辆160余车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项目工地、文博单位、旅行社、星级酒店等420家次,当场整改20家次、行政处罚3家次,参加全省集中执法培训8场次。1、深入开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经营场所是否显著位置悬挂《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各类消防安全制度和场所管理制度、是否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和举报电话、是否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实名认证系统的安装率和在线率是否合格。通过检查来看,各场所都能守规经营、依法经营,未发现违规经营行为。2、开展剧本娱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按照《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剧本娱乐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详细检查了剧本脚本内容、道具内容是否健康、积极向上,经营剧本脚本是否设置适龄提示、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等情况。同时强调经营责任人要树立坚守意识形态安全的底线,强化安全意识,坚决抵制恐怖、暴力、血腥、色情等不健康元素,切实履行主体责任。3、开展新闻出版领域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出版物经营单位、影剧院、印刷企业是否存在无证经营行为、超范围经营行为。行动以打击非法出版物、净化网络环境为重点,通过严格执法、规范管理,维护了良好的出版物市场秩序。4、抓好演出场所管理工作。严厉打击顶风作案的非法演出活动,加强对营业性演出现场的监管,防止含有反动、迷信、色情淫秽等禁止内容的演出节目流入市场。依法严厉打击低陋庸俗演出、非法组台演出、非法广告促销演出等演出内容格调低下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演出市场经营秩序。 5、开展文化艺术校外培训机构暑期专项整治,规范日常培训工作。针对特殊时间段,及时调整工作时间,安排专人负责,对全县内的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一次暑期专项整治,依据中省市相关“双减”文件要求,通过校外培训机构数据稽核、“平安消费”等专项行动,重点对机构信息公开公示、从业人员资质、收费票据、收取的培训费用未进入预收费资金托管专用帐户、培训教材、培训行为、消防安全等进行了全方位检查,确保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6、开展校园周边环境大整治及“扫黄打非”宣传工作。严格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严禁在中小学周围开办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严禁在中小学200米范围内开办网吧,打击在校园周边的游商游贩出售盗版书刊和非法出版物,使校园周边的环境等到进一步优化。通过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有奖知识问答等方式,向群众介绍了“扫黄打非”工作的重点以及“扫黄打非”的基础知识等,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扫黄打非”工作中来,营造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扫黄打非”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7、文物工作主要完成以下任务:1、对全县2023年重大开工项目地下文物勘探进行了检查,共检查项目工地36家次。督促5家单位完成了地下文物勘探工作。2、对教育局项目宏道中、小学下发建设用地文物勘探告知书一次,对县教育局递送文物勘探提醒函一次。3、对全县野外石刻文物进行多次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46人次,有效的保证了野外石刻,野外文物安全。4、接群众举报收缴石羊三个,已移交李靖故居。5、接群众举报,联合独李镇派出所收缴古钱币3247枚,已移交三原县博物馆。6、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在高新二路停车场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现墓志铭3块,已移交三原县博物馆。7、在日常检查中,在宏道中学项目工地施工中发现墓志铭1块,已移交三原县博物馆。8、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西气东输项目施工新立段,发现墓志铭1块,已移交于右任纪念馆。9、对全县省保遗址进行了文物保护宣传,并制作安设了宣传展板11块。10、青纱帐期间联合公安局刑警队、辖区派出所、野外文管所对我县田野文物进行了联合巡查。11、对全县各文博单位消防安全,监控设备,文物安全,值班情况进行日常检查20批次,在大风大雨过后突击检查5次,共出动执法人员约80人次,有效的保证了我县的文物安全。12、对独李、大程、西阳、陂西等镇的一般文物点进行了摸底排查。8、旅游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事项:1、完成了全县旅行社经营单位自建房安全排查工作。2、对全县三家星级酒店进行安全检查9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8人次。3、对各景区进行日常检查20批次,出动执法人员60人次。4、接群众投诉旅行社违规行为5件次,2件次调解失败,3家旅行社成功调解。5、七月份根据省市文件要求,联合市场局对双随机平台随机抽取的4家旅行社分支机构进行了联合检查。6、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及文化和旅游局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全县旅行社分支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查。8、上半年对全县旅行社分支机构负责人进行了2023工作计划及部署。9、对全县旅行社进行日常检查22家次,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重点对旅行社不合理低价游,旅游合同,人身意外保险等方面进行了检查,保障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10、全年参加全省举办的文化、文物、旅游集中培训共计8次,大大提高了执法能力和水平。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有利于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可以打破原有的部门壁垒和利益藩篱,实现对文化市场各类经营主体和活动的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有效防范和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和创作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风气。2、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创新活力。通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打造一个公平、开放、有序、活跃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潜力。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文化创新各个层面和方面的支持引导和激励保障,形成制度上的鼓励机制和环境上的培育氛围,打造一个多元、包容、创新、进步的文化生态系统。3、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通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可以实现对文化价值观和文化主流的坚持引领和传播弘扬,形成思想上的引导作用和社会上的凝聚力量,打造一个正向、健康、向上、有力的文化影响力。三、存在问题及2024年工作打算(一)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量薄弱及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文化市场的管理范围不断扩张,管理难度逐步加大,责任愈来愈大。2、大队执法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相冲突,其他工作频繁且复杂,难以兼顾,大队没有专用执法车辆,给及时有效地开展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改进措施1、执法人员应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满足新时代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需要。2、借助省市文化综合执法机构改革之际,积极向人事、编制及财政部门争取编制,执法经费,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量。向上级部门申请解决执法用房及执法车辆问题,努力提高执法效能,增强执法监管能力。(三)2024年工作打算1、加强监管,完善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完善执法监管措施,积极发挥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作用,确保文化市场健康发展。2、加大文化、文物旅游市场安全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文化市场平安、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管理制度,督促经营单位配足配齐消防设备。3、加大应用文化执法移动办公系统。加强文化执法移动办公系统应用,所有案件办理及时上传到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系统的运用,将每次的执法检查采取文化执法“APP”及时上传到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确保检查的透明化、公正化。同时,利用好陕西省网络实名认证系统,加强网上巡查力度和频率,杜绝网吧违规经营现象。4、继续完善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结合省、市有关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文件精神要求,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检查力度和检查频次,规范运行、完善管理。5、持续做好“扫黄打非”工作的宣传和防范工作。我们将以推动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持续加大对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的高压态势,在上级“扫黄打非”办的大力指导下,将“扫黄打非”工作引向深入,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确保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为全面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作出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