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三原县救助管理站(三原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弘扬救助精神,实施有效救助。依法开展救助工作,妥善安置城市生活的流浪乞讨人员,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承担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做好未成年人源头预防和治理工作。 | |
住所 | 三原县高渠乡河漕村冶金大道十字南100米 | |
法定代表人 | 杨博 | |
开办资金 | 819.1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三原县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33.92万元 | 781.16万元 | |
网上名称 | 三原县救助管理站(三原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救助工作开展情况1、强化站内管理。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按照《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从人员入站到离站程序;规范各种档案管理,从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到文明用语;从学习制度到承诺制度都做了明确规范,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体现了以制度管人和人性化的救助管理。对身份来源清晰的未成年人通知其监护人接回或由值班人员护送返乡,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传染病人直接送往定点医院救治。2、主动救助,拓展服务功能。我们走上街头主动向求助对象提供服务,劝导其进站救助,对一些职业乞讨人员,在劝阻、告诫、疏导的同时还对过往群众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哪些人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3、严格做好值班值守工作,救助管理站实行24小时值班接待,除常规街面巡查,在遇极寒天气坚持全天候巡查,增强巡查力量,扩大巡查范围。工作人员每天对城内各交通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桥梁涵洞、废弃房屋、城乡结合部等流浪乞讨人员易滞留的重点区域进行巡查搜救,以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救助,切实做到应救尽救。4、积极开展救助寻亲服务工作,通过录入“全国救助信息系统”发布寻亲公告、DNA比对、人像识别等途径,有效的拓展了寻亲渠道,进一步提高了甄别能力,提升了救助效率,对入站无法查明身份的滞留对象,按程序发布网上寻亲公告、联系公安部门进行人像识别,DNA比对等工作。对超过3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的救助对象,按程序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安置。5、积极组织开展了“6.19”全国救助机构开放日宣传活动。开展了以“科技赋能筑大爱.温情救助守初心”为主题的救助开放日活动。县民政局领导、县政协委员、全县10个镇办民政办主任、爱心人士和相关工作人员共5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当天,通过宣传展板、横幅、现场讲解、公开救助热线、派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救助管理的政策法规、救助服务等内容,并参观了救助区域以及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各功能部室。此次宣传活动,现场共解答群众问题20余次,发放救助宣传手册300余份。6、积极做好“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本次专项救助累计发放食品、饮品20份,发放宣传册、宣传单数量200册,发放救助引导卡100张,出动工作人员200人次,出动救助车辆80次,站内救助24人,站外救助2人,对易流浪走失人员回访13人。我站时刻关注高温和汛情灾害预警,随时对陷入困境流落街头生活无着的人员提供临时救助服务,确保他们安全度夏。7、11月1日县救助管理站按照市县工作安排及时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坚持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接待,对城内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巡查,并在城区福彩投注点设立临时避寒场所5个,并在投注点储备一定数量的食品、饮用水,御寒物资等。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工作1、按照上级关于做好2023年暑期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数据精准摸排工作部署要求,县未保中心及时安排积极行动,7月28日至8月15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精准摸底排查和信息数据录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同时对1名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联合社会组织开展心理辅导。截止目前全县共有留守、困境儿童共计501人。2、积极组织开展慰问帮扶活动,2023年元月组织开展了“情暖新春、共护未来”2023年新春走访慰问,对全县50名留守困境儿童进行走访慰问,发放大米、面粉、食用油、书包等慰问物品各50份。2月份联合县妇联、县教育局、陵前镇政府前往陵前中心小学‘春蕾女童班’开展“情系春蕾、护童成长”关爱留守困境女童主题活动,对50名困境女童赠送了书包、笔记本、等学习物品。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关爱主题活动,2023年2月在县未保中心组织开展了“卯兔闹元宵、童心向未来”民俗文化齐传承主题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寒假文化生活,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节日文化。2月10日与三原县池阳小学共同举行了“守护明天‘未’爱前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丰富孩子们的校外生活,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树立爱党爱国的情怀;2月28日开展了为“‘未’爱护航,爱我中华”雷锋精神我传承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未成年人广泛参与“雷锋精神”传承的良好氛围,“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让学雷锋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5月26日联合县检察院、县教育局、县妇联、团县委、县文明办、省青年联合会、陂西镇政府前往陂西镇中心小学开展了‘心手相牵.快乐成长’庆祝“六一儿童节”送书、送法进校园活动,捐赠了价值约5万元的课外阅读书籍、和2万元的体育用品,传递“六一”的快乐和温暖。参加本次活动的师生达1000余人。4、继续做好村级“儿童之家”建设的指导工作,今年对已建成的陂西镇桃余新村儿童之家按要求会同局福利股和财政部门进行了检查验收,项目资金已按程序及时拨付到位。并对在建的儿童之家进行检查督导。对已经投入运行的儿童之家进行安全排查,及时指出安全隐患,保证孩子们有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5、今年10月24日至26日,在未保中心组织举办了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业务培训班,全县10个镇(办)督导员和157名村儿童主任及从事未保工作相关人员、社工等195人参加本次培训。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儿童保护工作人员基本业务水平,强化了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使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寒冬送温暖”专项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出动救助车辆120余次、工作人员230人次,发放棉衣15件、棉鞋3双、棉被15床,回访易走失人员9人。切实保障了求助人员的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截止2023年12月共救助160人,护送返乡37人(其中未成年4人),按程序安置1人,圆满的完成了各项救助工作任务,未发生一起责任安全事故。今年9月-12月,联合社会组织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宣讲进校园活动。讲座场次达30余场。参与学生人数9000余人,此项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未成年人学法、知法、懂法的意识,提高了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并开展了“阳光灿烂我自信”系列主题活动,为困境儿童树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落实责任。同时坚持每日防火和安全巡查工作,由安全员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进行全面巡查,并填写每日巡查记录做到隐患排查不留死角,主要是火灾易发区域、重点线路等,逐项、逐个环节梳理,切实做好了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今年先后对站内的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屋面、租户等重点区域进行了多次专项检查;同时和租户签订安全责任书,培训灭火器使用方法,并组织全站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2次。五、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面临了很多新问题,求助人员的乞讨原因多种多样,情况复杂,其中职业乞讨、非自愿入站的未成年人,以及疑似精神病人占很大一部分,政策上和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不好掌控,工作常常会陷入被动的局面。(二)开展救助寻亲DNA比对、人像识别难的问题,因公安部门比对系统不稳定、审批程序复杂等原因不能及时办理比对、人像识别相关业务。因此造成救助工作时效有所滞后。(三)一些由公安部门护送来站的流浪未成年人,大多是缺乏家庭教育,有违法行为、年龄小,父母不愿管、不愿接。送至救助站后实施保护性救助。但此类未成年人一般都不愿接受救助。存在着很大的看管难度。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措施:一是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和引导,通过媒体积极宣传救助管理政策,加强社会关注,营造良好的社会救助氛围,提升全社会救助弱势群体的责任感和参与热情。同时,加强安全巡视,加派人手,发现问题尽早控制,及时处理;加强入站甄别,利用救助信息网进行人员信息比对,对于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坚决不救助,彻底消除跑站骗助人员的侥幸心理。二是在开展救助寻亲比对、人像识别难的问题上,我们下一步将积极联系对接公安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按照相关审批程序和要求及时提供资料,积极协调比对、人像识别工作。三是以“助人自助”理念,用接纳的态度和专业的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帮助受助未成年人走入正轨。加大对进站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力度,采用多媒体课堂普法、播放法制宣传片、翻阅法制书刊、聘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大力宣传法律知识,教育流浪未成年人用法律保护自己,遵纪守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救助管理方面。严格按照《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全面提高救助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救助管理工作的社会职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坚持自愿求助的前提下,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实行保护性救助;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救助管理站的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加强政策宣传及正面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继续加强部门协作,实行动态管理,分类帮扶,确保每个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都能得到有效救助;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结对帮扶、文化娱乐、法制教育等关爱服务。(三)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按照安全生产职责任务分工,认真抓好责任落实,定期对各重点区域进行安全大排查,形成工作闭环,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组织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全体干部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