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利用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实现汉中市天坑群地质遗迹的系统保护和科学利用。业务范围:编制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申报、组织实施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利用项目;开展地质遗迹资源宣传工作。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市政府院内市林业局 | |
法定代表人 | 肖义恩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15万元 | 5.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多措并举推动天坑群保护工作提质增效一是规范管理。建立汉中天坑群典型地质遗迹档案库,做到有图片、有文字描述、有具体范围、有专人保护“四有”档案建设。二是明确职责。制定了《汉中市天坑群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市级相关部门单位和相关县区职责任务。三是抓好巡察调研。巡查走访地质遗迹分布区,形成了《高质量推进汉中天坑群保护利用工作》《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公园建设问题》等调研报告。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宁强禅家岩步道1.7公里;镇巴圈子崖、天悬天坑步道1.8公里,交通可达性进一步提高。(二)稳扎稳打提升地质遗迹利用水平一是达成思想共识,凝合力谋策。按照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要求,谋划汉中天坑群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初稿,正与市自然资源、文旅部门和镇巴县对接完善方案内容。二是规划引领,合理布局。主动对接市文旅体集团,对南郑、镇巴分别编制《小南海秦家坝国际户外极限运动及休闲康养特色小镇规划》《汉中天坑群/镇巴巴山林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宁强禅家岩天坑开发利用规划也正处于调研编制阶段。三是立足资源本底,拓宽渠道招商。配合县区“靶向式”招引企业,目前已成功招引2家企业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合资建设禅家岩天坑生态文旅康养区项目。四是依托原生态环境,谱写生态旅游新图景。指导相关镇政府开展地质+旅游探索,五一期间宁强、镇巴天坑群旅游日均接待500人,为当地居民创收2万元以上,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地质遗迹力量。(三)成功创建陕西首个星级地质文化镇积极联系中国地质学会与陕西省地调院,对接地质文化镇申报事项;指导宁强县禅家岩镇深入挖掘地质文化、羌文化,收集申报材料,协调专题片摄制,指导完善村镇标识标牌设置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努力宁强县禅家岩镇成功获批陕西省首个三星级地质文化镇。(四)多样化组织开展高层次活动一是国际科考活动造势。开展了汉中天坑群第八次国际联合科考,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汤中立及国内外高校专家学者参与,在洞穴系统探测、药用植物资源发现、特色土地资源等方面取得丰富研究成果。二是打造“攀岩+”“探险+”户外运动目的地。积极联系攀岩俱乐部、户外运动知名品牌及国内外探险机构,举办了汉中天坑探秘活动、心随鸟“洞”禅家岩攀岩+徒步活动、小南海地下溶洞探测、救援培训、地洞河—天生桥联通探测活动等。同时谋划打造宁强禅家岩户外运动基地,现已完成攀岩基地建设,开发攀岩线路24条,打造“岩壁攀爬,溶洞探险”等沉浸式文旅体验场景,培育汉中天坑新“流量密码”。三是开展研学旅行合作。主动联系上海睿缘文化传媒公司来汉中考察,开展研学旅行方面合作,丰富了汉中天坑旅游目的地内涵。(五)全方位建立天坑群宣传矩阵一是高层次宣传。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来汉中进行天坑群调研,提高了汉中天坑群的宣传层级,从院士专业角度为保护利用提供了宝贵建议。二是专题片宣传。联系凤凰卫视中文台,连续7日播出《记录大时代汉中天坑》纪录片,提升了汉中天坑群在香港、台湾的知名度。三是大平台宣传。主动联系人民网、中国矿业报以及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华商网等14主流媒体多次进行汉中天坑群宣传。四是引导自媒体宣传。充分利用自媒体受众广、热度高特点,引导汉中在路上、陕西旅游、航拍汉中等100余名自媒体制作者进行文字、图片、短视频宣传,仅抖音平台地洞河天坑浏览量就达2000余万,极大提升了汉中天坑群的热度和知名度。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通过主动协调服务,新建宁强禅家岩、镇巴三元天坑群科考步道3.5公里、包装房屋外立面70户,改造街道1500平方米,绿化2000平方米,安装庭院式路灯200盏,在宁强县禅家岩地洞河天坑周边新建服务保障点1个、科考休息室1个、科普陈列室1个、停车场2个、公厕2处,科普标识标牌25个,发展农家乐7家,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资源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二)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我单位与陕西省地调院积极联系对接,组织开展汉中天坑群第八次联合科考活动,邀请各级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各大主流媒体,扩大了汉中天坑群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未来天坑群地质遗迹公园带来了隐性的旅游效益。成功申报了宁强禅家岩镇三星级全国地质文化镇。镇巴县三元镇天坑、宁强禅家岩镇天坑、南郑小南海天坑十一及五一期间接待人次9450人次,旅游收入约10万元左右。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对于地质遗迹的法律法规学习不够深入;掌握新政策和运用新政策能力不足。二是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协作不够。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地质遗迹法律法规的学习,知敬畏、守底线,强作风。二是走出去,加强与其他单位的沟通交流,提高协作能力以及服务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夯实保护责任,多措并举强化巡查检查质量。一是促进日常监管走深走实。继续做好天坑群地质遗迹巡查检查工作,定期对相关县区保护管理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严格按照《汉中市林业局关于加强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资源安全保护工作的通知》(汉林发〔2023〕6号)文件精神抓好工作落实。二是持续跟踪推进规划落地。根据《自然保护优化整合预案》批复情况,对《陕西汉中天坑群保护规划》进行修订完善,提请政府评审和技术评审。三是常态化做好隐患排查整治。定期不定期开展天坑群地质遗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存在隐患的地质遗迹,通过建立隐患台账、设立标识标牌和设置安全隔离带,明确整改责任人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四是扎实开展地质遗迹“准入制”。与相关县区林业局、镇政府配合做好“准入制”工作落实,对进入地质遗迹的个人和团队的申请材料做好审核存档,安全责任承诺书签署,明确安全环保责任人和措施等工作。(二)抓好培训指导,着力提升保护工作水平。牢固树立“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理念,把严格资源保护作为第一责任。做好对县区天坑群地质遗迹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指导,强化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合力提升天坑群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水平。(三)明确思路方向,稳扎稳打深化开发利用。我市天坑原始度高、资源禀赋好,但基础设施条件差,开发利用受限。我们将充分发挥天坑的自然优势,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四)强化科普宣传,突出特色讲好天坑故事。立足地质资源禀赋优势,主动对接文旅部门,逐步推进“汉中天坑群”品牌和“上天崖,下地河”文旅IP打造,多平台、多层次同步提升宣传高度,做有意义、有质量、有水平的文化旅游宣传,借天坑为“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抹上新的亮色。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