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先进林业技术,促进林业发展。林业技术推广;林业推广项目实施监督管理;林业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区管理;林业技术推广活动监督管理与指导;林业技术人员培训;林业科技咨询和信息服务。 | |
住所 | 咸阳市沈兴南路3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维 | |
开办资金 | 70.9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6.08万元 | 34.7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林业技术推广及林业产业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干杂果经济林面积79.5万亩,其中:核桃47.8万亩,红枣2.63万亩,花椒13.7万亩,柿子15.12万亩,大榛子0.25万亩,牡丹4.44万亩,文冠果7.45万亩,元宝枫0.28万亩。林下中药材34000余亩,林下食用菌12万袋,林下年养鸡26万余只。林下经济面积10.2万亩,年产值1.23亿元。全市涉林企业185户,其中:种养殖大户137户,林产品加工企业35户,年产值6.16亿元,从业人员4528人。2023年,共完成杂果经济林建设6.72万亩,其中:新建0.98万亩,改造5.74万亩,占省局下达任务112%。建成科技示范点26个,占省下达计划任务22个的118%。培养技术能手26名,占省下达计划10名的260%。2023年,命名林业产业市级龙头企业6家,咸阳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示范县1个,示范基地1个。(二)林业产业发展项目完成情况旬邑县花椒提质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咸阳市花椒提质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淳化县2023年花椒提质增效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永寿县2023年花椒提质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礼泉县2023年御杏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彬州市晋枣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长武县2023年花椒示范园建设项目、长武县彭公、枣园花椒示范园提升项目、长武县2023年丁家镇吊干杏种植建设项目、兴平市庄头镇2023年林下特色优质食用菌种植补助项目、2023年礼泉县林下复齿鼯鼠养殖项目、长武县2023年度林下养殖补助项目、淳化县车坞镇南胡同村2023年林下黄芩种植项目、淳化县城关街道办燕子岭2023年林下黄精种植等13个项目,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正在进行审计。旬邑县、乾县、长武县3个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项目国家分别投资30万元。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乾县花椒提质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和淳化县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建设时间2023年--2025年,目前已完成80%任务量。旬邑县湫坡头镇林下经济发展补助项目被县上整合。(三)生态护林员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活用好林长制,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赢”。目前,在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中完成分配面积261.91万亩,其中永寿县23.32万亩,长武县23.98万亩,旬邑县49.05万亩,淳化县52.2万亩。2023年,咸阳市各类护林员2301人,其中: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1573人,天保生态护林员623人,其他生态护林员105人。中央财政下达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1061万元,全部按时发放到位。全市录入率99.83%,年上线率51.88%,超额完成省局要求指标。(四)固沟保塬综合修复项目:2023年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是咸阳市一项重大的林业工程项目,涉及7个林业重点县。在实施过程中,市林业站作为项目实施法人及时向市局领导汇报,和项目实施县签订协议,明确职责任务;按程序、按进度拨付项目资金2780万元,确保了项目尽快实施。积极协调市财政局相关科室,批准开展项目监理招标工作;严格按照批复指导各项目实施县及时修改实施方案,合理编制招投标方案,尽快开展招标工作。(五)其他工作:1.森林康养步道。认真落实市局主要领导为民办实事要求,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深入开展,经实地踏查,优选全市首批9条森林康养步道,并积极做好森林康养休闲步道宣传及相关工作。2.林业重点工程规划设计。结合全市林业工作实际,高质量完成重点区域绿化、产业发展、“三化一片林”及“一村万树”等项目的规划设计17个。二、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自觉地将林业站的职能发挥融入全市林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动,积极争取和实施与之相配套的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并得到了省林业总站和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全市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得以快速推进。坚持民生为先始终坚持把“服务基层,服务林农”作为林业站工作的根本宗旨,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坚持尊重群众的意愿,做好主动服务,让广大林农能充分分享到生态、经济双红利。我市林下经济产业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4大类型。2023年全市林下种植中药材2.92万亩,产值达0.5亿元;林禽养殖68.5万只,林畜养殖6.5万头,产值达0.40亿元;林蜂养殖8.43万箱,产值达0.51亿元。全市新发展以羊肚菌、赤松茸为主的林菌种植1200亩,以大豆、黄豆、土豆、油菜等为主的林粮、林菜种植2.07万亩,引进林麝养殖1200头,引进鼯鼠、蟾蜍等特种养殖40万只,为全市林下经我们坚持“基地+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鼓励各县区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截止目前全市已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46个,注册资金3860万元,发展会员6800余人,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合作社的带动,既有效解决了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为林农提供全面、细致的技术服务,又能很好的开展信息服务,化解经营、销售的难题。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林业科技创新成果少,转化率低,附加值不高。对照创新驱动示范市工作要求,我市缺乏相应的林业高科技人才,每年产生的林业科技成果有限,现有的科技成果应用多集中在一产,产品深加工成果应用不多,科技附加值不高,和相关科研单位联系不紧密,成果转化率低。二是乡镇林业站机构不稳固,人员变数大。通过今年的本底调查,受机构改革的影响,基层林业站机构在减少,尤其是人员流失严重,削弱了基层林业站的力量,服务能力弱化。三是林业产业发展不均衡。根据产业报表统计结果,我市一产所占比重较大占到总产值的83%,二、三产业只占到17%,和去年变化较大,产业结构调整有所提高,产品高附加值含量饱和。四、整改措施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站坚持每月二次的学习例会,并每人撰写三篇学习心得体会。每位干部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业务学习与政治学习、外出培训与自我钻研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以真正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是树立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结合活动的要求,引导每位干部对照我站做出的服务承诺,认真查摆自己在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地做好整改工作。3、是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一整套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考评制度,实现机关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不定期召开干部例会制度,在汇报和安排工作的同时,认真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五、下一年工作计划:明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按照市局统一部署,以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为中心,认清形势,狠抓落实,切实把林业科技示范推广、林业站建设、林业产业发展、固沟保塬项目推进、生态护林员等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二是强化培训,提升素质。加强林业科技人才培训,把人才建设同生态绿军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压担子、鼓干劲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才素质,激发人才活力,在全市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林业科技推广队伍,使他们能为生态空间治理作出更大的成绩。四是科技创新,拓展渠道。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学习吸纳新成果新技术,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促进科研成果应用,加速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把林下经济基地建设与发展森林观光旅游、森林康养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