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耀州区>
铜川市耀州区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事务中心铜川市耀州区建筑行业劳动保险统筹基金管理办公室
铜川市耀州区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事务中心铜川市耀州区建筑行业劳动保险统筹基金管理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2-21 14:46
单位名称
铜川市耀州区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事务中心铜川市耀州区建筑行业劳动保险统筹基金管理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建筑行业劳动保险基金统筹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工作的宣传、规划、实施
住所
铜川市耀州区西大街31号
法定代表人
王培
开办资金
34万元
经济来源
经费自理
举办单位
铜川市耀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9万元
6.72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1、结合实际,开展建筑节能宣传告知活动在施工许可证的审批前期,我中心规范办事程序,参与事前告知环节,将建筑节能有关事项对建设单位做以政策和技术交底,并要求施工现场做“节能工程信息公示”,进一步提升建设工程“四方主体”对建筑节能的认知度。2、按照规定,完成建筑节能验收备案依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建设单位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对建筑节能进行专项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报送的建筑节能验收报告予以备案,全年共完成建筑节能验收备案7项,其中完成往年开工项目4项建筑节能备案,分别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定制厂房建设项目(二期),铜川市耀州区民营经济扶贫产业园(一期),耀州区民营经济产业园标准化厂房二期建设项目,铜川市耀州区古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本年度新开工项目3项,涉及到装配式建筑的有1项(董河园区汽车零部件及整车检测线项目),按照绿色建筑基本级标准设计和施工的项目2项(照金“溪山逸居酒店”工程、马咀“桥畔大唐葡园酒庄”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备案资料齐全,出具的验收报告真实有效。联合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协调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欠薪事件23起,累计协调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382.48万元59人,已清农民工工资55.48万元。1.碧桂园建设项目处置投诉查处清欠企业3家,涉及3名个人,共18.48万元。2.白桦国际建设项目协调处置农民工工资事件2起,其中铭洋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农民工协调支付工资154万元,涉及20名个人,已达成还款协议,目前已清17万元;中交数字有限公司农民工协调支付工资200万元,涉及30名个人,已达成还款协议,目前已清10万元。五台小区廉租房项目协调农民工工资10万元6名个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印发《保障农民工工资联系函》23份,与区人社局实现了施工许可证办理信息共享,为保障农民工工资奠定了基础。2.发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事前告知》23项,有效预防了建筑工程领域违法行为的发生。三、存在问题1.在上级安排下,继续开展“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和矿产开发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程建设行业专项整治”、“勘察设计市场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监督管理”、“墙改节能专项检查”等专项工作。2.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优化施工许可证办理程序措施十七条》。四、改进措施1.认真贯彻执行省厅关于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和绿色建筑建设“四清单一责任”工作机制的通知精神,规范填写各类报表,按时报送各项资料,并接受各级部门的现场检查。2.施工企业在建工程实名制通道建立度低,实名制管理平台不够细致、规范。充分发挥平台效能,督导企业认真落实中省市人社部门《建筑工程实名制八项规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水平。3..建筑企业对行业法治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加强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积极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确保业务合法合规,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4.积极开展城区在建项目的“禁实”活动,对新建在建项目实施墙材“禁实”宣传告知和检查,强化在建项目的建筑节能日常检查工作,对在建新建改建项目各节能施工环节实施建筑节能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建筑节能材料推广和应用。5.加强组织业务知识学习。主要学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建筑施工许可证管理办法》、《农民工工资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同时积极号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自学。6.及时转发或印发国家、省市有关建筑业发展和建筑市场管理的文件2份,组织广场宣传3次。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建筑企业对行业法治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加强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积极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确保业务合法合规,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2.强化行业监管。采取“两场联动”的综合措施,加大建筑市场执法检查和工作力度;做好“放管服”的同时,通过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信用联合惩戒。3.广泛开展建筑节能降碳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营造建筑领域节能低碳的良好氛围,强化建筑节能墙改方面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4.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加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部位现场检查力度,按照“节能、节地、节水、节财以及再生资源的利用的施工要求,落实建筑节能措施;5.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建立建筑领域节能降碳项目储备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建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6.抓好建筑工程节能专项备案,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制定办事制度,规范办事流程,服务办事对象,增强工作的透明度。7.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为群众建造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的使用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