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新城区> 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新城大队

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新城大队

发布时间: 2024-02-20 15:29
单位名称 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新城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道路运政、地方海事行政、网络预约出租车、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客货运集散地、交通枢纽周边等重点区域以及全区二类、三类机动车维修经营企业、三级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源头治理工作。投诉、举报的受理和处置工作。
住所 西安市新城区华清东路186号
法定代表人 朱海涛
开办资金 1103.5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交通运输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41.4万元 446.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根据省市区审改办要求,逐项认领4大项8小项政务服务事项。并在“政务服务网”和相应行业(企业)网站上公示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办事指南,严格政务服务事项管理。(二)加强货运企业及车辆运输经营监管。对于总质量为12吨及以上的普通货运车辆,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积极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三)不断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坚持以客为主、客货兼顾、疏堵结合的工作模式,突出重点区域进行道路运输市场的全面管控。1.持续加大道路运输执法。一是把握重要节点。二是设置固定点位。三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四是积极开展说理式执法。今年以来,利用批评教育、充当宣传员等手段纠正出租车轻微违规案件20余起,收到了良好效果。2.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持续推进“陕西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对行政处罚、行政检查采用网上办理,提升办案效率。(四)治污减霾工作不断推进。目前,我辖区共有机动车维修企业111家,其中一、二类维修企业29家,三类维修企业82家,涉及喷烤漆业务的企业20家。为了激励企业诚实守信,我们对辖区维修企业2022年度质量信誉考核情况进行了通报,对其中3家优秀企业进行公开表彰并授牌,充分发挥优秀企业引领示范作用。(五)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年初与所辖重点普货运输企业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做到组织、人员、措施、责任四落实。二是对安全生产工作逢会必讲。要求工作人员每月对重点运输企业进行一次安全生产例行检查,同时做好节假日前的督查和指导工作。全年共计260余次;小型微型企业做到电话提醒每季度一次共560余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做好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全覆盖。同时完成2023年道路运输企业“双随机、一公开”安全生产抽检任务140家企业,并建立日常管理台账。三是及时向企业传达各级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事故通报,督促企业吸取事故教训,分析事故原因,做好从业人员安全警示教育。四是坚持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水上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大明宫太液池水上运营企业做好62条船只的年审工作和日常维护及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六)全面强化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熟悉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跟进,要求全年学习不低于30个学时。二是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行政执法培训及轮训活动。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按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风纪规定》及《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的要求,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及用语,做到规范文明执法。(七)执法领域专项整治持续推进。一是制定了《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自今年4月活动开展以来,召开企业征求意见座谈会2次,深入企业入户征求意见30余次,累计收集各类线索3条,突出问题5个,其中“逐利执法问题1个”,“执法不规范问题2个”“执法寻租问题1个”“为民服务意识不强问题1个”“其他问题1个”,我们对照问题清单,逐一开展调查、核查、整改,均按时办结。二是畅通渠道,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司乘人员、运输从业人员及道路交通运输相关企业、社会组织的意见建议,在省西安汽车站、三府湾客运站等人流密集区域发布公告进行专项宣传,通过公开举报电话、邮箱、投诉举报地址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群众对专项整治的知晓率,畅通问题线索收集渠道,多种方式收集各类问题线索。(八)投诉受理工作反应迅速。建立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做到有诉必查、查必有果。今年以来共受理“12345”“96100”等各类投诉38起,调解行业运营纠纷38起,全部及时处理按时回复。群众满意率100%。二、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及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今年以来完成跨省通办事项252件。2.截止目前已加装卫星定位装置(北斗)车完成安装率100%。3.截至目前,今年共办理非法营运车辆22辆,违规网约车372辆、违规班线车辆8辆、未按期维护检测的货运车辆132辆,无经营许可资质的普货、危险品车辆2辆,违规出租汽车11辆,处理违反《安全生产法》企业1家)。实施双随机检查事项2个,检查任务144个,监管事项主项覆盖率100%;信用双公示率达到100%;现场执法中掌上执法案件32件;行政强制执行案件20件。4.截止目前,累计组织召开辖区全部汽修企业治污减霾专题会3次,共开展督导检查514余次,检查企业995家次。总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95份,已整改95家,整改率100%。涉及喷烤漆业务的企业20家中已有12家企业完成低排放含量涂料或水性涂料源头替代,从源头上减少有机废气的排放。三类维修企业全部签订《2023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5.今年以来召开执法专题会8次、工作督导43次。信用信息公示案件数量445件。共开展执法培训6次,专家讲座1次,专职律师授课1次,案例分析4次,文书制作培训8次。参加市级、区级案卷评查4次,评查案卷48份,自查案卷120份,发现问题5处,已全面整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共计20起。三、存在的问题:今年来,新城大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不断的提高,以适应行业管理的需要和群众的期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法律、法规宣传不深入,少数群众对乘坐违法违规运营车辆导致的后果不太清楚。二是执法人员业务素质需要不断提高。随着执法领域机构改革的推进,违法违规运营行为的处理程序、适用法律及违法案件法律文书制作等方面有很大程度变化,而且违法行为也出现多样化和复杂化,所以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需要不断提升。三是一线执法人力不足。随着事权不断下放,人力不足问题尤为凸显,目前加之目前人员年龄结构偏大,适合在一线执法的人员严重不足。四是执法设备急需补充。由于经费不足,目前部分执法设备由于老化已无法使用,为一线执法带来很多不便。四、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新城大队非常重视,积极协调,努力推进: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LED屏、发放宣传单、重大节日节点设立宣传点等方式,广泛宣传乘坐违法违规运营车辆的危害,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自觉乘坐正规合法车辆,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乘车环境。二是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每周五局法制监督科的法制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向上级反映目前的人力不足的困难,不断推进解决。另一方面科学合理调整现有人员,克服困难,部分人员身兼数职,高负荷完成工作任务。四是为不影响一线工作开展,新城大队积极对接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执法设备不足部门实行暂用支援。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进行深入宣传贯彻。2.继续推进交通综合执法改革,持续巩固执法成效。积极对接采取多种措施,依托联合执法打击非法营运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3.持续做好常态化疫防工作。始终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对防控漏洞再排查、防控重点再巩固、防控要求再落实、防控措施再强化,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4.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加强执法队伍政治理论武装,强化职业道德和纪律规矩教育。持续开展交通综合执法工作各类业务培训,以作风效能为抓手,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队伍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加强执法人员岗位训练,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案件处理质量,推动交通执法现代化建设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5.持续优化执法服务。持续深化执法大走访、工作大调研,扎实推进交通执法文化建设。聚焦年内工作重点、作风建设要点、群众关注热点,推动三项制度在交通执法领域落地见效。6.推进执法科技赋能工作。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组织专项检查,同时加强各部门信息共享,确保交通执法科技化运用能力明显提升,科技执法工作获得有效推进。7.强化交通行政执法质量评查内容规范性文件制定及备案,做到合法规范。8.熟悉掌握政务服务工作改革内容,做到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各项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荣获市交通局2023年春运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市公安局和市交通局中国-中亚峰会全市物流行业安全服务保障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