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陕县> 宁陕县档案史志馆

宁陕县档案史志馆

发布时间: 2024-02-20 14:47
单位名称 宁陕县档案史志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史志编纂及档案的社会服务工作。业务范围:档案收集整理与保护利用、党史和地方志工作。
住所 宁陕县城关镇子午路193号
法定代表人 万贵侠
开办资金 222.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宁陕县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4.62万元 187.81万元
网上名称 宁陕县档案史志馆.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7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中共宁陕县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档案管理工作持续有力。一是党管档案强提升。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全面落实党管档案工作要求,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检查指导工作。坚持把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出台《宁陕县加快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力推进宁陕红色文化建设,为乡村旅游增添新活力。二是档案数字化助振兴。按照档案数字化要求,对馆藏脱贫攻坚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1288871页,并报市档案局审核和验收,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档案数字化加工任务。三是“档映乡村”树标杆。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在全县4镇和12个村推进“档映乡村”工程示范点创建,进一步推动全县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将档案工作融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四是档案督查促规范。组织开展了2021、2022年度档案执法检查,全部已完成11个镇和52个县直部门档案执法检查。同时,对疫情防控指挥部、文旅广电局等8个单位的档案进行了验收。五是优质服务暖人心。优化接待档案查阅服务,完善了相关制度,对档案查阅室进行了改造,累计接待干部群众档案查询服务972人次,调取档案59116卷(件),满足了群众需求,得到社会好评。(二)党史工作成效明显。一是组织领导再加力。成立了党史工作领导小组,把党史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思想政治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定期听取党史工作汇报,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检查指导工作。二是红色文化“N+1”发展。坚持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今年出台了《宁陕县加快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宁陕县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五个一”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力推进宁陕红色文化建设,为乡村旅游增添新活力。三是红色资源赋能教育。挖掘收集革命遗址文史资料,完成江口烈士陵园提升改造项目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维修保护。编辑出版红色书籍《少年英烈毛楚雄》,协助拍摄完成《浴血八月》《红二十五军转战安康》等党史教育专题片。四是党史编纂顺利推动。成立了编纂委员会,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中国共产党宁陕历史(1978—2012)》第三卷编纂工作,分解党史专题资料撰写任务206个,目前已完成党史专题资料征编80%,完成编写大纲初稿。五是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各级各部门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举办全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党史学习编研专题培训班。开展了“红色宁陕”宣讲员大赛暨“红色宁陕”故事会比赛。多种形式开展党史“七进”活动,捐赠各类史志书籍510册。党史工作有声有色,宁陕党史宣教工作受到市委党史研究室通报表扬。(三)方志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年鉴实现全覆盖。从经费和人员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相继出版了《宁陕年鉴2017》《宁陕年鉴2018》《宁陕年鉴2022》,完成了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任务。二是地方文化促发展。加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村村史馆建设力度,全县已建成开放村史馆3个,促进了乡村文化振兴;开展了民间地方文献挖掘整理与保护工作,赓续了优秀地方文化血脉;开展了全民读志用志活动,凝聚了爱党爱国民族共识和精神力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加强培训强服务。馆内干部职工先后参加全省精品年鉴编纂业务培训、第八期全国年鉴主编培训、全市地方志系统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增强了地方志干部的业务能力,提升了工作水平。(四)全面推进巩固衔接工作。一是做好联村帮扶工作。完成了驻五台村工作队员选派,每月听取1次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把防止返贫和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落到实处。二是加强产业帮扶力度。我们与五台村“两委”和中铁二十局群策群力破解乡村旅游发展难题,利用村境内闲置旧房,改造成“五台漫居”精品民宿一处,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开展联校支教工作。将联校支教工作纳入工作计划,馆主要负责人每年到丰富小学调研不少于1次,为学校办好事、实事2件,解决帮扶资金3000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来,我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进取,忠实履职,顺利完成了本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在档案服务、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史志编研等方面,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生态经济强县、建成全国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发挥好单位职能职责,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服务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存在问题。(一)档案史志服务工作需加强。档案、党史、地方志三块工作,都有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贯彻落实“四个好”跟进“两个服务”是相通的,受制于项目经费、工作环境、历史欠账、工作力量和专业人才等因素,一些服务没有更好达到预期目标,需进一步加强档案、党史、地方志工作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功能。(二)档案史志业务指导需加强。馆内干部多数为刚接触档案史志行业的“新生”,业务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导致馆内对部门和镇村开展档案史志业务指导次数有限,同时,一些单位对档案史志工作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也进一步制约了档案史志事业的发展。(三)档案史志政策法规宣传力度需加强。对档案史志政策法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在档案史志进机关、进单位、进村镇、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上存在薄弱环节,档案史志工作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还较为薄弱。四、改进措施。针对我单位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聚焦问题,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取得实效。(一)加大档案服务中心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建设全国生态经济强县、建成全国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聚焦主责主业,扎实做好档案管理和史志编研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史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二)加大档案史志业务指导力度。积极参加省市等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不断强化档案史志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同时,通过实地走访、线上宣讲、专项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部门和镇村的档案史志业务指导。(三)加大档案史志政策法规宣传力度。通过到机关单位、村镇、学校等定期组织开展档案史志政策法规宣传周、宣传日等宣传活动,加强群众对档案史志政策、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提高公众对档案史志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五、2024年工作思路。(一)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一是强化培训提素质。通过组织参加省市县举办的集中培训、个人自学、跟班学习等方式提升干部职工整体业务素质。二是“三合一”制度抓规范。全面落实机关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业务培训,完成县级机关单位档案“三合一”制度审批,制定和印发镇、村“三合一”制度,促进档案规范化管理。三是“档映乡村”提质效。加强督查指导,完成2024年第二批4镇9村“档映乡村”工程示范镇村创建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县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将档案工作融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四是“数字档案”促转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进“数字档案”工程建设,逐步提高馆藏档案数字化,力争2026年前建成数字档案馆(室),推动档案工作转型发展。(二)打造党史工作特色。一是党史编纂走前列。加强工作力量,严把编纂质量,继续推进《中国共产党宁陕历史(1978-2012)》编纂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206个专题资料征编和编写大纲上报审核。二是红色文化添活力。挖掘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一批革命遗址遗迹,完成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布展等,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全力推进宁陕红色文化建设,为乡村旅游增添新活力。三是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各部门理论中心学习组学习内容,通过召开党员干部会、大讲堂、“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设置秦岭书屋等多种形式推进党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七进”活动,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三)推进方志工作落实。一是精品年鉴求突破。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按照“当年编纂、当年出版”的目标要求,在《宁陕年鉴2024》稿件征集、修改和统稿工作上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提升年鉴质量,全力打造精品年鉴。二是地方文化助振兴。业务指导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村村史馆建设,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牵头开展民间地方文献挖掘整理与保护工作,赓续优秀地方文化血脉;牵头开展全民读志用志活动,凝聚爱党爱国民族共识和精神力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