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三原县> 三原县蔬菜工作服务站

三原县蔬菜工作服务站

发布时间: 2024-02-20 14:39
单位名称 三原县蔬菜工作服务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蔬菜种植技术,促进农业发展。负责全县蔬菜种植规划及技术规定的制订,负责全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负责全县蔬菜推广机构及队伍建设,负责全县蔬菜生产技术的咨询和培训等。
住所 三原县党校院内
法定代表人 张亚宁
开办资金 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三原县蔬菜产业服务中心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万元 1.19万元
网上名称 三原县蔬菜工作服务站.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办理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规违法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蔬菜产业情况2023年完成蔬菜面积35.6万亩,产量123.8万吨。其中:设施蔬菜17.3万亩;露地蔬菜18.3万亩。种植有西红柿、甘蓝、菜花、白菜、黄瓜、辣椒等26类120个品种。蔬菜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0%,无害化达到90%以上。引进西红柿、甘蓝等新品种近30余个,推广水肥一体化、大棚小喇叭等新技术10余项。蔬菜产值39.6亿元。1、三原全产业链发展情况我县扎实推进蔬菜全产业链发展目标,在陂西镇安乐村、雁北村,鲁桥镇东沟村新建育苗基地3个;全县建成蔬菜加工企业2个,龙头企业2个,陕西许家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为链主,陕西三原万君果蔬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三原阳光果蔬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为“链队”的蔬菜全产业链。目前,年净菜加工产值1.6亿元,蔬菜贮藏保鲜库30座,年存储量12万吨,各类蔬菜果品批发市场5个,年交易额达58亿元,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共建共赢抱团发展的态势。2、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制定并实施《三原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优选三原县蔬菜提质增效示范园15个,坚持日光温室、拱棚、露地三菜并举,按照“抓种苗、扩设施、树品牌、促流通”的思路,调减露地菜,扩大设施精细菜规模。新建育苗基地2个,面积150亩。实施“三改一提”关键技术推广,进行旧棚改造、实施改水节水、土壤改良、增温补光、雨水收集、物联系统、龙门架运输等,改造提升老旧基地。3、品牌建设我们以“打造市场、优化市场、站稳市场”为营销思路,加大市场开拓、营销体系建设力度。按照县域土地含硒量高的优势,全力发展硒地蔬菜,着力打响“城北三原”“硒地农仓”“池阳菌主”“池阳喜柿”“西望良品”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农产品展示中心1个,同时积极协调组织企业及合作社等参与农产品销售及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增强我县品牌影响力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农民收入。4、信息监测工作通过农业部、省、市蔬菜信息监测系统上报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报表500份、采集蔬菜生产信息数据2500条,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建立技术服务平台,发布技术信息100条,防灾救灾指导意见5次,为我县蔬菜生产发展提供了依据。5、技术培训2023年参加省市举办的技术培训6场次,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为菜农服务的技术水平;同时完成省上下达的“百人指导、千人培训”任务;全年开展农民科技培训51场次,5601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科技宣传7次,科技咨询300人次。二、单位奖励情况获得“全省设施蔬菜示范县”“国家级蔬菜生产基地县”,“荣获省园艺技术站、市园艺工作站蔬菜生产先进单位以及个人荣誉称号。”三、社会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积极发展抓好蔬菜示范园建设、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等工作,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合作社做强,促进经营方式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变,实现互惠共赢,使其逐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确保我县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二)经济效益实施新技术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亩投入2000元的设备成本,一般使用年限为5-10年,每亩菜地每年可以节省50%-70%的水肥成本,至少节省600元以上的费用。新品种引进后,亩产平均6000余斤,产值可达30000元以上,扣除生产成本,每亩每年可获利20000元以上。四、存在问题(一)新建设施蔬菜资金的缺口较大。由于新建设施蔬菜基地投入资金较大,虽有省、市发展设施蔬菜资金(目前300—500亩日光温室项目建设补助一般100万左右,而建设这样规模温室至少需要500万资金),但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菜农自身经济实力有限,影响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壮大、持续发展。(二)亟待改造提升旧基地设施。我县设施蔬菜规模快速发展在90年左右,建设早期温室、大小拱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产业的发展,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棚体早期建设小,有效作务面积小,年久损坏大、保温性能差)。(三)现有设施建设和改造技术需提升。现在设施蔬菜棚体建设和改造技术不断提升,但没有标准,技术普及不到位,导致新建和改造技术落后于行业建设、效果不明显,建成温室保温不好,拱棚结构差不利于生产。(四)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投入力度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科技含量直接决定产业能否长久、具备竞争力。五、改进的措施(一)积极争取各项扶持。以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扶持、项目扶持、信贷支持,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向设施农业的投入,强化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建设,对特色型、规模型等设施农业给予重点扶持,充分调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推动全县蔬菜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广泛应用设施蔬菜生产新装备、新材料、新品种、新种苗和新模式,着力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机械化作业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加大培训力度,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促进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同时,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增进与先进生产地区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对技术人员和菜农培训,全面普及和推广先进适用种植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作务,提高整体生产管理水平。(三)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打造。按照县域土地含硒量高的优势,全力发展硒地蔬菜,着力打响“城北三原”“关中硒原”“西望良品”“硒地农仓”等区域公共品牌,通过提升品牌效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我县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在往年引进西红柿、黄瓜等新品种和土壤改良剂等新技术推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遵循适地适种的原则安排品种,做好规划布局。指导菜农在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土壤改良剂、生物有机肥等先进技术。(五)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深化菜农培训,加强蔬菜人才素质提升,提高科技推广能力,聘请蔬菜专家和技术人员在我县蔬菜等建设重点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采取走出去考察学习和田间地头作务指导等方式开展了示范园建设、设施蔬菜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等科技培训活动,进行技术指导、咨询。六、下一步计划积极发展抓好蔬菜示范园建设、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等工作,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合作社做强,促进经营方式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变,实现互惠共赢,使其逐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确保我县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