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澄城县> 澄城县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澄城县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2-20 10:40
单位名称 澄城县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扎实精准做好我县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负责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建设、管理和维护的数据统计,提供承接社会救助效益评估服务和信访调查等。
住所 澄城县古徵街民政局5楼
法定代表人 郭晓丽
开办资金 10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澄城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78万元 15.52万元
网上名称 澄城县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现就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抓规范管理,促工作有序推进为规范全县核对工作,从核对平台网络建设、核对工作程序规范等多方面着手,完善了《核对中心工作规程》《核对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与核对工作人员签订《工作人员保密协议》,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核对工作安全运行,按期完成核对平台升级改造与“e”救助无缝对接,实现“一键核对”,提升信息核对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使核对更加标准化、科学化、制度化、精准化。严格执行“授权核对原则,坚持依法核对”,做到核对前授权,核对中资料完善,核对后信息反馈及时有效,作为其社会救助初审依据,有效遏制乱申报现象,并对核对报告进行存档规整。(二)持续推进部门信息共享一是聚焦提高思想认识,持续发挥信息核对工作效能。信息核对不仅是减轻基层入户核查工作量的重要举措,更是社会救助对象精准认定的重要辅助手段。我们将抢抓数字政府和信息化建设机遇,坚持遵循“集约整合、纵横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发展理念,实现“社会救助动态监控”和“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互联互通,让核对“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实做到“大核对”服务“大救助”,确保核对工作精准、规范、高效。二是聚焦部门协同协作,持续推进信息资源深度共享。核对数据结果价值高低,关键在于部门信息共享。我们在确保现有数据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基础上,积极对接、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破除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壁垒”。持续推动市级15个部门37项数据、县级公安、人社、财政等9个部门涉及车辆、房产、个人纳税、养老保险、财政供养人员等17项数据资源共享和深度应用,逐步建立起“大平台共用、大数据共享、大系统共治”的核对“澄城格局”。三是聚焦统一行业标准,持续加强核对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是核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作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核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核对工作关键环节多、涉及层面广,需要一整套标准体系来提升业务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今年经过多方努力,社会救助系统与核对系统实现一键核对,更加便捷群众,不断更新完善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信息安全标准、数据标准贯穿到核对业务始终,全方位提升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三)核对结果运用情况从系统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客观、真实,救助对象容易接受,过去低保户也签承诺书,但那份承诺书只是道德上的约束,相关部门根本无法了解他所承诺内容的真实性。如今,对申请对象财产进行核对,这就是一份”铁证”。从核对情况来看,凡经信息核对后退出保障范围或被告知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极少产生争议,核对工作初见成效。特别是实现“省-市-县-镇”四级贯通,有些不符合的申请对象在填写“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承诺书”时,迫于核对系统的强大震慑和失信后的惩罚力度,自动放弃了申请,极大地减少了“骗保”等现象,提高了困难群众救助精准率和社会满意度,进一步织密筑牢了民生保障网和救助过滤网。实践证明,核对工作是服务社会救助政策落实的有效抓手,核对工作便民利民,有助于提高社会救助效率,减轻行政成本,核对工作使救助工作由“群众开证明”转变为“系统数据证明”,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成功实践,核对工作使救助对象识别更为精准,救助资金使用效率更高,从一个方面促进了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基本实现新进对象信息化核对100%。今年,累计各镇(办)委托核对新增760户2418人次。最低生活保障286户762人,预警127人,特困供养39户41人,预警2人,临时救助368户1387人,预警223人,其他救助(医疗、低保边缘)67户228人,预警30人。核对信息系统比对结果作为社会救助初审依据,有效遏制乱申报现象,缩短核对时间。4月初完成了全县救助对象在册复核工作,实现信息化核对100%。共复核14468人,此次复核共响应11类778条敏感疑似信息,为全县精准认定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在信息数据更新中有的数据不能共享,存在信息安全顾虑,部门间协调成本和沟通难度大。2.发现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对核对工作了解的还是比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对工作的开展。改进措施:1.积极对接各部门信息,加强协调沟通,争取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拓宽信息共享渠道,充分发挥核对平台信息化“过滤网”作用。2.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宣传活动,对核对工作的目的、原则、内容、流程进行宣传,提高核对工作的知晓率。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强化部门信息共享。积极对接各部门信息,加强协调沟通,争取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拓宽信息共享渠道,充分发挥核对平台信息化“过滤网”作用。(二)升级改造核对系统。对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系统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进行本地化升级,推进新升级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的运行,同时主动跟进,关注了解民政部“救助通”和个人电子授权在宝鸡的试点工作情况,与市核对中心及时沟通,争取早日在我县推广使用,力争年底试运行,学习宝鸡模式、宝鸡方案。(三)筑牢信息安全网络。不断加强网络运营维护管理、信息存储管理,尤其是手工拷贝数据,加强工作人员保密意识,加强安全保密协议签署,确保核对工作全程安全可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