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吴起县> 吴起县人民医院

吴起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24-02-19 10:50
单位名称 吴起县人民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服务。依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执业许可范围开展业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医疗培训;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吴起县吴起镇石湾台
法定代表人 宗德宝
开办资金 37002.3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吴起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629万元 29280万元
网上名称 吴起县人民医院 从业人数  27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在县卫计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任务深入学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各项要求,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要求,多病同防,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任务,健全完善重症医疗救治体系和重症救治协作联动机制,规范发热门诊、负压病房和亚定点医院管理,完善各诊疗环节流行病学筛查,做好重症救治床位动态调整、医护力量配备、药品设备物资储备,强化院内感染与控制,落实核酸和抗原检测“愿检尽检”制度,继续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抓实抓细抓到位。2023年完成采集核酸和核酸检测59712人次。(二)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1、启动三乙医院创建,提档升级综合实力。我院根据《陕西省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3年版)》,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三乙医院创建专班和数据填报小组,围绕“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评审方针,召开了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工作启动会、任务分解会、内审员培训会,细化、梳理前置要求27条,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监测数据165条,涉及6个重点科室和18个重点指标分解,实行分线管理、科室负责、层层把关,做到各个科室有项目、人人身上有指标,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2、建立建强“五大中心”,提升急救服务能力。我院秉持“时间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的理念,2023年8月完成了急诊科及救治单元改造,更新了“五大中心”必备的医疗设备,急诊区域安装了投影标识,实施“点亮”工程,利用紫云系统进行多学科联动,对报警救助电话能快速响应,形成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构建县域内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救治网,畅通医疗救治绿色通道,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规范、有效的急救服务,促进了县域急救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化、同质化、信息化。目前我院卒中中心被国家卒中中心授予“国家卒中防治中心”,胸痛中心被陕西省授予“省级中心”,2023年12月创伤中心通过省级现场评审。3、深化医共体建设,强化对口支援工作。年初完成了与延安市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签约挂牌,重新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和政府责任书,市人民医院定期下派专家对我院进行对口帮扶。并分别于北京安贞医院、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省中医学院、省儿童康复中心、宁大、延大、市医院等多家医院形成医联共同体。通过专家帮扶与派遣骨干医师等方式,使专家下沉我院指导业务发展,提升业务水平,对提高我院医师业务水平及科室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全县人民享有高端的就医环境,有效改善全县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口支援医院(交大口腔医院)共派遣专家7人,累计诊疗患者2500余人,开展专家进校园义诊和健康教育8次。(三)强化重点学科建设,促进业务质量提升我们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三乙”医院创建为目标,以“千县工程”建设为契机,以“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医院应急救治水平,全面打造区域医疗服务“新高地”,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2023年开展了冠脉内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切割球囊扩张术、主动脉球囊返搏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双气囊小肠镜、种植牙、经腹腔镜宫角妊娠手术治疗、经宫腔镜子宫瘢痕憩室电切术、产后盆底康复+手法治疗9项新技术新项目。我院神经外科获批成为市级重点专科。(四)坚持引进培养并重,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我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渠道,多角度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使之成为医院发展的中流砥柱。2023年我院根据实际情况,续聘了妇产科李晓燕、急诊科路丕周、神经外科杨晓刚、耳鼻喉科刘涛、呼吸内科高辉、CT/MR科室张振显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名,先后与延安大学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专家、西安交大口腔医院口腔科团队、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专家团队达成科际间合作。2023年定向招聘人员6名,职称晋升聘任正高3人,副高9人,中级13人。完成临时聘用人员工资调整272人,继续为临聘人员缴纳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增强了临聘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五)升级改造信息系统,加快智慧医院建设为实现新医改提出的“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我院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即“一防护两新建”:网络安全备份,新建his医疗管理系统,新建电子病历系统,通过平台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全面集成,提高运营管理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全面推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通知》和陕西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启用医疗收费票据全国统一式样的通知》,我院率先开展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2月22日我院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上线,实现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一站式查询、真伪查验和报销入账,作为全县首家启用电子票据的医院,此举标志着票据“无纸化”时代的到来,让患者不再为丢失票据、报销不便而烦恼,极大地提升了便民服务效率。(六)做实做细基本公卫,全力守护百姓健康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公平公正、群众受益的原则,切实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内涵和质量。一是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关于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的总体安排部署,全年共接种新冠疫苗142人次,无接种不良反应发生;二是落实网报制度,全年共发现上报传染病512人,其中乙类138例,丙类262例,其他112例,上报合格率100%,上报及时率100%;三是加强慢性病管理,全年共发现上报高血压患者947例、糖尿病357例、肿瘤58例、心脑血管病125例、慢阻肺35例;四是规范出生死亡登记,2023年网络共登记报告死亡信息96例,我院全年出生新生儿活产数是300人,签发《出生医学证明》313份,当年出生签发272人,往年41人,当年签发率86.9%。我们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和重点指标,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中医药服务等工作扎实有序、高效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了均等化,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大幅度提高。二、社会经济效益1、管理品质渐趋走高。医院以“国家绩效考核”为抓手,加强内涵建设,创建高品质管理新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持续落实以“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为重点的评价理念,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持续改进。全年完成门急诊诊疗人次253773人次,同比增长12%;全年入院人次16541人次,同比下降26.49%;手术4059人次,同比增长29.55%;统筹支付56426985.51元,同比增长34.47%。全年业务总收入就是1.39亿,同比增长7.28%。截止2023年11月底,共发核算绩效15181894元,核算绩效占业务收入24.84%。2、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们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和总药师制度,强化内审,促进内控,健全预算管控体系,开启病种成本核算等,推进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建设。我们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达100%。推行药学“1+1+N”管理,全面构建药品合理安全使用及监管体系。高值耗材实行一物一码零库存闭环管理,降低了运营成本。完善院感管理三级体系,全年无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2023年病床使用率79.37%;平均住院日7.8天,同比减少0.2天;药占比36.63%,同比下降0.51%;耗占比28.07%,同比增加6.67%;住院次均费用5480.95元,同比下降9.42%;门急诊次均费用182.63元,同比增长2.53%;临床路径全年入径1112例,完成临床路径1112例,路径完成率100%,占出院患者比例为6.72%。各项指标稳中向好,稳中提质。三、存在问题1.学科建设不完整,发展后劲不足。学科设置不完备,现有学科无法满足人民诊疗需求,现有临床科室业务发展粗放笼统,需不断发展细化。2.高层次人才短缺,科教意识和能力较差,人才储备不足,梯队建设固化困难。3.编制不足,人员薪酬负荷较大。现有在职工606人,编制275人,编制人数不足二分之一,人员工薪支付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业务发展。四、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院将积极跟随二十大的脚步,结合医院发展的自身情况,重点在薄弱环节上落实整改。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和细化学科建设,进一步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机制,争取编制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不断打造医院特色服务品牌。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职工凝聚力,探讨医院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五、下一步工作计划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必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初心如磐、勇攀高峰的工作态度,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根本任务,精诚团结、迎难而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为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而不懈努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日期至:2027年10月19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