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凤翔区> 宝鸡市凤翔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宝鸡市凤翔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4-02-18 09:26
单位名称 宝鸡市凤翔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工程建设提供质量安全监督保障。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人防及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监督。
住所 宝鸡市凤翔区秦凤路南段副49号
法定代表人 肖晓恒
开办资金 31.5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凤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4.69万元 35.01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凤翔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公益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3年7月10日,单位法定代表人由赵新娟变更为肖晓恒。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全站共监督工程项目44个,其中房建项目39个,总建筑面积162.08万平方米,市政项目5个,总工程量4391平方米。全年累计组织质量安全监督检查14次,专项检查8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127份,责令暂时停止施工通知书5份,行政处罚5起(其中正在处理案件2起),受理工程建设领域投诉6起,接受上级住建、环保部门督查检查12次。全区建筑施工领域持续保持安全平稳态势,没有发生较大的质量安全类事故。(一)加大工程日常监管力度。至目前,累计组织质量安全全面监督检查14次,开展扬尘治理、特种设备、有限空间作业和工地防汛等专项检查7次,同时监督竣工验收38次,人防竣工验收2次,分部验收30次。全区建筑施工领域持续保持安全平稳态势,有效提升了工程监管效能。(二)重视工地现场防汛应急工作。为切实做好全区建筑工地排水防涝准备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年初第一时间制定防汛应急预案、成立了防汛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定期开展汛期防范应急工作,并督促各项目根据项目规模组建施工现场抢险救灾队伍,建立完善防汛应急预警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防汛抗旱安全防范措施。(三)规范工地现场管理。严格要求各项目切实落实各级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加强各类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确保施工安全平稳。3月初、4月底和11月中旬组织开展了建筑施工领域现场流动会。4月、11月份先后两次邀请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技术人员共同进场,对我区在监工程建筑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和施工安全情况进行了检查,集中整改了一批突出问题。6月份认真组织开展了第22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举办了安责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启动仪式及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培训会,开展了建筑施工领域消防应急演练等活动。7—8月份,深刻汲取银川市兴庆区烧烤店操作间液化气泄漏引起爆炸事故教训,第一时间组织人力全面开展了施工现场燃气安全检查,督促工地定期更新燃气设备,营造安全平稳的用气环境。10月初和11月中旬,我站聘请多名第三方专家会同区执法局、区住建局对全区在监项目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同时,会同省委巡视组、省市安委会,市局、市站等上级单位,对在监项目工地及商砼站扬尘治理、安全生产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检查,跟进并组织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异常报告进行了全面整改。(四)全力以赴做好住房领域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累计排查房地产项目工程19个,排查检测报告16952份,未发现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造假情况。同时积极推进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全覆盖。组织所有在监工程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参加了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培训,督促将工程质量检测过程全面纳入了系统平台统一管理,促使工程质量监督水平不断提升。(五)认真落实扬尘管控措施。按照扬尘治理6个100%要求以及扬尘管控“红黄绿牌”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在监工程项目及商砼企业日常扬尘管控动态巡查,全年组织扬尘治理推进会6次,开展扬尘治理专项检查4次,参与环保部门组织的扬尘治理联合执法行动4次。(六)积极推进非监工程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主动转换观念,关口前移、组织人员上门指导服务,看实体、审资料,讲法规、依规提问题,帮助指导企业解决问题,依法依规补办相关手续。(七)积极推进“四城同创”工作。按照创建标准要求督导巡查建筑工地创建工作。在施工现场醒目处按要求设置标准规格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垃圾分类宣传栏等设施,认真组织开展了消除“六乱”现象、除“四害”等活动,为我区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另外较好的完成了乡村振兴,工程备案、城建档案管理,人防工程监管等各项工作,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得到了局党组和监管对象的一致肯定。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狠抓业务综合素质提升。全年共组织监督业务人员参加省市质安站、省档案管理机构组织的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共23人次,组织开展建筑领域在监项目相关人员知识培训和学习共计74人次。(二)促进日常工作规范化。修订完善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办理申报流程和各类监督工作制度,促使申报、验收、备案、档案管理等全部使用清单化管理,依据法律法规规范开展工作,有效杜绝了工作中随意化等现象。同时按程序完善了单位日常管理等制度,基本上做到了日常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促进工程监督程序流程化。积极推行内部业务转接机制试用,要求每一个工程从到站申报开始,直至出具监督报告、监督档案进入档案管理等过程,一张业务转接单贯穿始终,责任人员落实到位,夯实了日常监管责任。适时召开监督工作会议讨论解决工作中重大和突出问题,研究改进业务工作上的不足,力求监督程序流程化、问题发现整改闭环化。(四)重视监督人员教育培养。探索建立了“一个工程一个‘老人’带一名‘新人’的工作机制,实行一个工程责任监督员+配合监督员的模式推进;让新进人员及时到工地现场学习提高,理论结合实践,以加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五)拓宽监管方式。积极探索实行多种监督工作方式方法:1、充分发挥建筑施工安责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作用。多次与安责险承保机构对接,由我站牵头,安责险承保机构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安全检查,参与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以及工地现场应急演练,开展事故预防技术服务;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技术服务的作用。为我区开展专项检查提供技术服务,促进行业自律,杜绝问题设备进入我区建筑施工现场,有效防范重大风险。3、积极引进专业服务,提高我站技术力量。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为我们资料初审、现场检查提供技术服务,并定期进场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工地安全施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六)持续强化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因人员逐年增加,为改善办公条件,缓解办公场所紧张局面,我们完成了对一楼办公用房及档案室的修缮改造,改善了工作环境。并结合工作实际和职能职责,对各股室设置和职责进行了细化调整,做到了既分工负责又协作推进,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落实。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流程及档案资料管理还需适应新的要求,职工队伍业务知识掌握不够,业务技能还需进一步加强,主观能动性、协作配合不够。2、监管对象各责任主体单位在开展工作中偶有麻痹大意现象,对质量安全工作重视、安排、督促不够,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不到位。3、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形式比较单一,以线上宣讲为主,进驻项目现场学习机会较少。(二)改进措施1、认真学习新的行业标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组织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提升业务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日常管理,业资料及时分类归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互相补位,团队协作、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使业务工作更具规范性、准确性。2、在监管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开展了质量安全风险漏洞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加大巡查、抽查力度,采取约谈、风险警示等方式,督促各项目高度重视,督促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要求。以强化问题整改力度,堵塞风险漏洞,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确保建筑施工安全,坚持防治结合,强化监督力度,切实做好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工作。3、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全年学习培训计划,分层分类、多渠道多方式,灵活运用讲授、调研、观摩等方法,不断提升学习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整体业务素养,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效能。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改进监管方式,提高工作质效。制定与在监工程进度相适应的工作计划,与专业协会、事故预防技术服务等机构合作,弥补监管人员与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对工程监督工作的要求。(二)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添置相应的学习、监督设备设施;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业务技能知识,不断提升工作能力;设置独立的档案室,加强监督档案管理工作;大力推行申报、验收清单制管理,进一步促进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按照省市城建档案建设有关要求对城建档案室内部墙体结构、门窗、通风、消防设施等内容进行改造,进一步提升区城建档案室管理功能,完善档案归档整理整体服务水平。(三)完善内部管理。全面推行内部工作转接单制度实施,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建设,确保工程监督在申报受理、通知书发放、节能备案、竣工验收、报告出具、监督资料归档等每个重要节点都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分级审核、互相监督,切实促进作风转变,优化服务能力。(四)提升工程监督水平。持续开展“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以及季度流动现场会等活动。全力督促各责任主体不断加强自身管理,及时整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强化监督,切实做好建筑工地安全风险防控,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红线,确保在监项目安全形势稳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