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定边县环卫园林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执行有关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绿化园林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维护城市环境卫生提供管理保障;开展城市环境卫生监督、作业、管理以及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 | |
住所 | 定边县定边镇长城北街26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延瑾瑞 | |
开办资金 | 8322.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定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422.52万元 | 12115.7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绿化建设管理方面根据2023年重点项目安排,完成了定莲路、创业五路等市政道路绿化新植、补植工作(200万元);采购苗木29.4万棵,采购苗木种子200百斤。开春以来,为了提高绿化管理水平,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活动,我单位对城区树木严抓细管,在抓好增植、补植、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各个环节工作的基础上,定期对城区的树木、灌木进行整形修剪,对长势弱、营养不良的树木想方设法促其生长,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截止2023年年底,绿化浇灌共使用中水14.2万m³,病虫害防治打药共出动车次62车次,清理绿化带杂草24万平方米,清理枯死乔木树200余株,修剪垂柳、国槐、龙爪槐、樟子松等乔木8000余珠,绿篱23万㎡,城区绿化覆盖面积452.62万㎡,绿化覆盖率24.4%;绿地总面积384.63万㎡,绿地率20.8%;公园绿地面积67.5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3㎡。二、取得的社会效益通过一年来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县城这一目标,与时俱进,攻坚克难,团结一致,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使得全县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为定边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环境卫生管理方面通过年初各项工作任务书、量化考核表、坚持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按建立指标要求,细化分解,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站、股、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道路扬尘治理为了有效控制城区道路扬尘,按照《定边县城区大气污染治理精细化管控工作周检查、月调度机制》要求,制定了《定边县环卫园林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安排洒水车、抑尘车对重点区域、重点道路(南环路、原武装部巷、新二中门前巷、西环路、东西正街、人民路、自强路、鼓楼停车场)进行不间断洒水抑尘作业,保持路面湿润,其他道路每日洒水抑尘不低于4次;加大主路两侧非机动道路的机械化吸尘覆盖率,对主路中间防护栏位置的尘土进行冲洗,将湿式清扫车辆优先安排在重点道路,确保重点路段机扫时无尘土乱飞。全年城区洒水抑尘用水12.9万m³。(二)清扫保洁工作截止2023年年底,城区范围所有硬化道路均纳入清扫保洁范围,清扫保洁面积726万平方米,城区道路保洁,按照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地毯式吸尘、定时段清洗、全方位洒水的“五位一体”作业模式,实现道路清扫保洁全覆盖。按照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要求,主要街道、公园广场每日保洁时间大于16小时,背街小巷每日保洁时间大于12小时,主要街道采取机扫+人工清扫的模式,县城区主要道路全部纳入机械化清扫范围,机械化清扫率达70%。(三)公园广场日常管理为了进一步改善公园广场的环境质量,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整洁、美观、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按照“普扫+保洁”的模式,实行全天候保洁工作,彻底消除广场道沿及沿边范围内的尘土和白色垃圾;全天普扫四次,确保广场无可视垃圾,无卫生死角,并保证对运动器材每日两次消杀工作。对广场所有绿植、进行彻底的除草、打药、浇水、打造整洁美观有序的绿化景观。(四)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日产日清截止2023年年底,我所运行的各类作业车辆共计172台,清运驾驶员205名,沿街门店、居民小区、城区各巷道平房区、企事业单位统一安排清运车辆定时定点收运垃圾,每日两次,日均收运生活垃圾325余吨,同时对城区非正规垃圾点进行不断的清理整治。建成区非正规垃圾点减少至200余处,全部安排人员车辆每日进行清理,基本达到日产日清。全年共清运生活垃圾11.9万吨,进场垃圾当日全部进行无害化填埋,垃圾处理率为100%。(五)餐厨垃圾收运方面组织人员对建成区内各大餐饮门店及夜市摊点进行了走访告知,要求餐饮门店自备餐厨垃圾桶,我单位安排车辆定时收集,截止2023年年底,到我单位备案的餐饮企业共有96家,全部安排车辆上门收运,全年共收运处理餐厨垃圾1773吨。(六)公厕、环卫设施的维护管理目前城区共有水冲式公厕91座,垃圾中转站26座,公厕和中转站实行专人管理,全天开放,对损坏无法使用的公厕进行了集中维修。公厕和中转站管理人员按照有关标准,每一天对各类卫生设施进行冲刷、擦洗、消毒,公厕内部卫生始终持续“四无四净”标准,即无尿碱、无蛛网、无恶臭、无蝇蛆,地面洁净、墙壁洁净、便池蹲坑洁净、厕所周围洁净;中转站垃圾做到不积不存、清运及时,定时消杀。(七)生活垃圾处理场全年运行稳定2023年全年,垃圾场共接纳生活垃圾11.9万吨,日平均进场垃圾325吨。全年垃圾场按照垃圾场填埋规范认真进行垃圾的填埋和覆盖,作业平台及作业道路的建立,除臭灭蝇、排气笼的维护,保证垃圾日产日覆盖,减少了蚊蝇的滋生和臭味的产生。定边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从2010年11月7日开始试运行,城区内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由新建垃圾场接纳,垃圾填埋实行分区分层填埋,每层高2.5米,覆土0.5米,现已填埋至第四层。截止2023年年底,生活垃圾填埋场实际运行4806天,按照目前垃圾填埋量,原设计服务年限为18年的垃圾场实际再可运行1年即达到设计库容使用标准上限,需尽快着手生活垃圾处理场二期建设。(八)安全生产方面全年共组织召开一线工人安全生产培训会1次,完善和修订了安全制度,细化了各种处罚办法,半年来所有工伤保险均由人力资源股接案备档,通知第三方劳务公司(尊润公司)报案理赔,同时也对在事故中被认定为我方责任的当事人给予处罚。不定期对垃圾场、公厕、转运站等重点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和抽查,做到安全无死角,各用人股室在每月工人例会中强调安全生产注意事项,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上半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四、存在的问题(一)一线工人严重短缺财政核定我单位用工人数为1728名,除驾驶员、绿化管护工人、公厕保洁工人外,一线清扫工人人均清扫保洁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有的区域甚至超过10000平方米,2022年4月份,政府重新划定卫生责任区域后,服务面积又增加200余万平方米,总清扫保洁面积达726万平方米,总服务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含空闲地),工人劳动强度大,无法达到精细化作业,环境卫生质量提升不明显。(二)设备短缺现有垃圾清运车辆老旧,购买年限均超10年,设备老旧,耗油量大,维修费用较高,月均用油维修费用60余万元,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另外还有60余台无牌车上路运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线工人电动三轮保洁车数量不足,工人清扫面积普遍过大,大部分一线清扫工人靠人力车运送每日清扫的垃圾,花费时间较长,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空闲地管理难度大由于我县地域平坦,建成区内空闲地数量多、面积大,导致乱倒、偷倒垃圾行为频繁发生,管理难度大;虽然县政府出台了《定边县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试行)》,但各部门监管得不到有效落实,奖励制度也得不到落实,造成了管理难度大,给垃圾清运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城区部分公厕老旧按照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要求,城区部分公厕老旧,无法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复审要求,维修改造费用较大。设施设备短缺,一线工人电动三轮保洁车、240升铁质、塑料垃圾压缩桶、铁质大垃圾箱、转运站压缩箱等垃圾容器数量严重短缺,给我单位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五、整改措施(一)加强领导班子、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切实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坚持齐抓共管原则,以党建带动工、青、妇群团体组织工作全面发展;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单位创建工作。(二)采取“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无缝隙”和“定人、定岗、定工作量、定责、定标准”的办法,将责任落实到人,按照主要街道和公园广场16小时保洁制,背街小巷12小时保洁制的要求及“机扫+人工清扫”的模式,加强督查,彻底消除一线工人逃岗、串岗、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上岗期间聚集、扎堆等不良现象,进一步推动清扫保洁工作再上新台阶。(三)严格按照绿化管护标准,做好城区绿化苗木的修剪整形、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四)加强财务管理,物资领用、审批、传递手续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规定程序办理。用科学的制度,严谨的管理措施,控制物资的浪费。(五)积极争取环境卫生设施购置专项资金,扩大机械化清扫范围,减少人工清扫比例,减轻环卫工人工作量。(六)把创国卫复审工作作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积极完成县委、县政府及主管局下达的各项创建任务。(七)加强安全管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把安全工作放到首要位置,安全生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确保环境卫生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运转。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