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旬阳市> 旬阳市白柳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旬阳市白柳镇卫生院、旬阳市健康教育中心)

旬阳市白柳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旬阳市白柳镇卫生院、旬阳市健康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2-18 08:32
单位名称 旬阳市白柳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旬阳市白柳镇卫生院、旬阳市健康教育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预防保健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
住所 旬阳市白柳镇街道
法定代表人 陈仕距
开办资金 46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旬阳市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97.4万元 397.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旬阳市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以党建工作为依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一是根据局党委每月下发的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把每项重点任务措施逐一推进,并在次月上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台账。二是卫生院党支部结合我院实际,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培训、实践活动等。2023年,我院党支部组织了5次专题学习并观看教育警示片,筑牢思想底线,充盈清风正气,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卫生院党支部现有党员8人,积极分子1人,逐步实现了支部党员的年轻化、专业化。坚持党建引领,不遗余力服务卫生健康工作。(二)以安全生产工作为基石,确保有序地进行。我院始终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岗位专业一起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三)以“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大排查大走访活动为载体,切实解决群众需求。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截止到12月底,规范签约8304人,覆盖常住居民的78.32%,其中重点人群签约5110人。(四)以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结合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专项整治,推动清廉医院建设,抓好行业作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五)以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坚持提供医疗服务。以群众的健康为目的,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及贫困居民为重点,坚持做好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院前急救、巡回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与预防等工作,促进我镇医疗卫生工作进展。(六)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依托,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我院聚焦老年人、慢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重点项目,规范提供健康管理和服务,全面加强医疗、护理和医技质量治理。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评审通过,使我院服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七)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全镇人民健康水平。1.全面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白柳镇辖区第七次人口普查11333人,截至12月底全镇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0826份,建档率95.52%,本年度新建档案128份,合格健康档案10826份,合格率100%。2.高度重视健康教育。按照规范的要求,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发放教育印刷资料22997余份,健康教育宣传栏 96期(医院12期,村卫生室84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96次(卫生院 12 次,村卫生室 84次),开展健康咨询活动9次。3.积极开展预防接种。免疫规划类疫苗接种1786针次,非免疫规划类疫苗接种485针次,及时发现、报告规范处理  3例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查验接种证的小学和幼儿园  4  所,查验率 100 %,查漏补种率  100% , 全年无疫苗过敏和意外事件的发生。4.认真做好0-6岁儿童保健管理及孕产妇管理健康。辖区0-6岁儿童 621人,健康管理616人,健康管理率 99.19 %,辖区内活产数39人,新生儿访视 39人,访视率100  %。2023年辖区内活产数39人,早孕建册39人,早孕建册率100  %,孕产妇系统管理39人,系统管理率 100  %,产后访视产妇数39人,产后访视率 100%。全年无孕产妇死亡报告。5.切实加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辖区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768人,健康体检1242人,健康体检率70.25 %,健康体检表完整率99%。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截至12月底共发现高血压129人,管理高血压1174人,管理率52.5%,体检人数1213人,规范管理898人,规范管理率76.42%,血压控制771人,控制率65.62%。糖尿病发现49人,管理糖尿病310人,管理率36.00%,体检人数320,规范管理221人,规范管理率71.29%,血糖控制223人,控制率72.4%。 全年累计转诊结核可疑症状者28人,上级反馈确诊4例,管理4例,管理率100%,老年人结核病筛查1582人。6.重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根据我院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严重精神障碍领导小组,对我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一步排查、摸底,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复发、住院、迁出、死亡、走失等情况。现登记在册患者97人,规范管理89人,规范管理率91.75%。7.及时报告处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年反馈传染病35例,报告2例(1例为新冠病毒感染,1例为可疑麻疹后订正为其他非传染病病例),传染病疫情追踪随访71例。8.做好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全年开展巡查134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八)卫生室管理有条不紊1.14所村卫生室房屋建设规模均不低于60平方米,设有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观察室,全部达到规范化卫生室标准。服务标识规范、醒目,就医环境整洁、温馨,工作人员服务主动、热情、周到、文明服务。2.制订村卫生室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村卫生室例会制度,每月至少组织辖区内村卫生室人员召开一次例会,严格要求村卫生室执行诊疗规范、操作规程等技术规范,医疗质量与安全逐步提高。3.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内的村卫生室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4.建立健全村卫生室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村卫生室的工作进行了指导,保证村卫生室人员的合理待遇。5.传染病防控期,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哨点”作用,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及时进行宣传传染病的防控宣传等。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饱含汗水的一年,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在市局业务指导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通力协作下,在全镇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全院上下狠抓医疗保障、医疗质量管理、基本公共卫生、巩固衔接等重点开展工作,通过抓队伍管理、提升诊疗水平,各项工作稳步前进。截止12月底,卫生院全年共接诊门诊患者11521人次,住院1338人次;总收入748.4万元,其中医疗收入274.2万元,财政拨款收入474.05万元,其他收入0.15万元;总支出748.2万元,其中医疗支出591.4万元,公共卫生支出156.8万元。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投入机制不足,基础设施欠账较大,制约卫生院发展。2.组织管理不到位,村医服务意识不够,积极性不高,个别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信息化平台操作不熟练,对规范知识掌握较为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3.由于白柳镇地理位置的原因,大多居民长期外出不在家,部分年轻人搬到县城居住,家里只有些老人,因此健康档案基础信息很难做到完善,加上老百姓健康意识不强,主动积极性不高,这给我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4.是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缺口大,以本院财力难以解决,严重限制了卫生院后续基础建设和设备购置等硬件提升能力,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服务需求,难以承接新医改赋予基层医疗机构的职责要求。(二)改进措施针对这些问题,我院将扎扎实实地抓整改抓落实,加快补短板。一是提升硬件条件,推进房屋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职业道德行为,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对我院现有的医疗卫生人才进行提升,加强业务技能学习,通过培训、学习、调整绩效方案等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并建立培训、交流、学习的长效机制。三是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严格做好依法执业。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加以整改,促进医院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不断充实临床一线队伍,努力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充实医疗力量。2.制定、调整医务工作制度,充分调动卫生队伍的积极性,转被动为主动、变等待为行动,提升医务工作者的能力水平。3.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力度,按照基本公卫第三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做实做好基本公卫工作。4.加大村卫生室建设与管理力度。对达标村卫生室在人员资格审查,必要的医药配置,医废处理,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实行一人盯一室。5、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组织功能,把大家团结起来,搞好协调工作。稳定责任医师团队,优化责任医生团队配置,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制度,提高乡村医生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执业机构许可证登记号为:43628703061092812C2201.有效期限自2023年10月09日至2027年11月22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