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长武县> 长武县救助管理站

长武县救助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4-02-06 16:51
单位名称 长武县救助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宏扬救助精神。宣传并做好县域内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
住所 长武县洪家镇街道
法定代表人 张亚锋
开办资金 14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长武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3万元 153万元
网上名称 长武县救助管理站.公益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以来,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站顺应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新要求,着力抓好救助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特困供养、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一、职能目标完成情况1、与时俱进,救助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今年以来,我站以救助领域审计发现问题专项整治为抓手,着力在照料服务、救助寻亲、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落户安置、源头治理、干部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上建机制、压责任、提质量、优服务,实现救助管理服务质量提档升级。充分调动公安、城管、镇村等各方力量,解决救助管理机构工作力量薄弱问题,引导建立起参与面广、覆盖面大、渠道顺畅、响应快速的社会救助和强制报告机制,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加积极主动的救助保护,实现流浪乞讨人员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早保护、早处置”,确保不发生“冻、饿、病、亡”等极端事故,为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环境。全年共接待各类求助人员33人次,经过甄别,符合条件实施救助的31人次,其中站内救助23人次,街面救助8人次。护送返乡18人次,接领离站2人次,自行离站11人次。2、开拓创新,救助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了规范救助管理工作,根据省市要求,我站进一步配齐相关设施设备,严格按要求运用“金民工程”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救助管理规范运作。为了实现分类施救、精准管理,对救助区进行改造,安装防护栏,做到了男女分区管理。集中开展了站内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化解行动。相关职能部门对站内部管理、生活照料、卫生防疫、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离站返乡、站外托养等环节进行检查,列出问题清单,及时整改完善。充分利用“6.19”救助机构开放日,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上街设点宣传和站内考察座谈主题活动,邀请代表委员和社会群众实地查看站内服务和救助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与站内照料能力,完善救助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根据原有监督员聘期已满的实际,重新聘请了9名“救助管理工作特邀监督员”,接受社会对县救助站内运行管理、人员照料等情况的监督,加强工作的透明度,倒逼救助站流浪救助各项工作和站内照料服务能力不断提升。3、多措并举,寻亲服务成效显著。我站继续把“加大身份甄别力度,加强跨省联动寻亲”作为救助工作的主旋率,把打击跑站行骗作为维护救助秩序的主抓手,及时启用人像识别系统,加大信息核查力度,通过引导谈心、DNA信息对比、发布公告、头条推送、电话联系、视频确认等措施,千方百计为流入我县的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找家;通过预警宣示、出具不予救助通知、公安驱离等手段,对恶意跑站骗取救助的行为坚决予以抵制。经过不懈努力,今年年又成功为6名流浪在外多年的智障人员找到亲人,并安全护送回家。收到受助人员家庭送来锦旗4面。中国社会报、陕西时代网、咸阳民政网等新闻媒体对我县救助站事迹进行了报道。二、取得的社会成效1、攻艰克难,专项救助行动持续开展。在严寒或酷暑等极端天气,我们每天早中晚三次上街巡查救助,强化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开展“夏季送清凉”和“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力争每一位流浪人员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救助。充分发挥已建立的以公安、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为主体的街面巡查协同机制作用,健全覆盖全面、协同到位、服务及时的救助管理网络,强化街面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依规处理违反治安管理、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有效减少“强行讨要”、“职业乞讨”等不文明现象。更新救助引导牌14块,印制救助联系卡、宣传册、倡议书各10000份,上街主动开展政策宣传,号召广大市民在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时,应当采取积极帮助措施,告知、引导其到县救助管理站求助。特别是重大会议活动等期间,我站工作人员在全天候开展救助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提倡、鼓励、支持公益组织、慈善机构、社会爱心人士和更多的志愿者关注、关心并参与救助工作,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关爱与帮助服务,确保不发生“跑要堵闹”等不文明现象。夏季开展的“夏季送清凉”和年初年末开展的两次“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中,已出动救助车辆499次,已街头救助17人次,发放纯净水11件,凉茶等饮品8箱,夏季衣物9套,方便面16箱,清凉油2盒,发放羽绒服14套,棉鞋14双,棉帽子12顶,棉手套14双,棉被6床,热露露17件。2、密切协作,源头治理行动全力推进。指导各镇(街道)对辖区内的失踪、失联人员和精神障碍患者、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智力残疾人员、反复流浪乞讨等人员中,有流浪倾向或易流浪走失的人员动态摸排上报,协助村(居)委会和家庭加强看管照料,防止走失流浪,并定期组织人员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进行回访,从源头上加强管控治理。根据各镇(街道)上报的情况和救助返乡流浪人员信息动态更新长武县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数据库,做到了一人一档,精准监管。对接收的救助返乡人员,指导镇村了解其家庭状况,存在生产生活及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困难的,落实有关政策予以帮扶,避免再次陷入困境流浪;对确已无家可归的,指导镇村应当主动接收,并按相关政策予以妥善安置。春节前,为了确保易流浪走失人员能取暧、有饭吃、不流浪,我站及时采购了棉衣被和食品、牛奶等,进村入户对11名重点对象进行走访慰问,叮嘱其安心在家生活,防止外出遇险。今年共接收回乡流浪人员9人,均妥善安置,从源头上杜绝了再次外出流浪。3、安全生产工作。救助站作为特殊人群集居的场所,安全是永恒的主题,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必须反复抓、时时抓,必须让每一位干部职工头脑中始终安全“警笛”长鸣,任何一点的麻痹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改进措施今年以来,在局党组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站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1、干部职数少。由于我站同时担负着救助管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和特困人员供养三大工作任务,同时今年又兼顾局未保办工作任务,工作压力骤增,干部职数严重不足,现有的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工作中难免顾此失彼。2、临聘人员待遇偏低。站内共有6个岗位编制,只有2名在编人员,繁重的工作需要招聘临时人员补充。但长期以来,临聘人员平均月工资仅2000元左右,他们的工作任务又交叉重叠、加班加点,更多的时候“连轴转”。造成人难招、干不长、难管理、误工作。3、未保机构不合法。中省市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未保中心的功能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我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已通过县编委会审批,报市编办后,至今未批复,致使机构无编制,人员不到位,工作受制约。4、工作经费不足。机构运转经费短缺,无临聘人员工资预算,造成缺人又缺经费,单位人员薪酬、水电取暖等开支挤占流浪救助专项经费。未保工作经费至今未下拨。5、基层工作队伍作用未发挥。县局聘请的村级儿童主任未落实待遇,工作不开展,作用未发挥。6、改进措施:望局领导能够安排或招聘工作人员,配合现有的工作人员一起完成工作任务。适当增加临聘人员工资以及其他待遇,让临聘人员更加安心工作,提供工作效率;督促未保机构编制情况,尽快将未保机构落到实处,利于进一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推进;及时落实村级儿童主任待遇,发挥作用,更好的保障儿童合法权益。五、下年工作规划2024年,我站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有关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救助管理服务质量,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做好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的贯彻落实。根据长武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职责分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力协作,务求实效。二是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三是强化街面综合治理,对“强行讨要”“职业乞讨”等不文明行为依法依规治理;将救助管理工作纳入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范围,严厉打击胁迫、诱骗、利用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犯罪行为。四是积极推进源头治理,对存在生产、生活、教育及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困难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落实有关帮扶政策。五是加大工作保障力度,提升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加强业务培训,鼓励救助管理干部职工学习社会工作、心理辅导、特殊人员照料服务等专业知识、参加相关执业资格考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