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村土地承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财务管理、审计、农民负担监管、农村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
住所 | 渭南市西三路南段 | |
法定代表人 | 刘鸿剑 | |
开办资金 | 14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4万元 | 16.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业务开展持续有力。一是指导各县市区完成2022年度资产清查工作,开发合同清理微信小程序,在全省范围获得推广应用。二是指导蒲城县、华阴市、澄城县、高新区结合实际制定承包地二轮延包试点方案,6月,蒲城县、华阴市华西镇、澄城县韦庄镇获批承担国家级延包试点,高新区良田街道获批承担省级延包试点。10月,认真抓好平安渭南建设(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调研评估并通报工作情况。三是推广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和“随手记”记账软件,通过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完成“一码通”赋码的353家,累计使用记账软件879家,新增246家。(二)加大培训提升素质。按照“三个年”活动要求,3月份举办了全市农经队伍素质大提升培训班,共120余人参训,同时为全市104家2022年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授牌。对选聘的59名市级辅导员进行了政策理论培训及实训。组织全市30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耕耘者”振兴计划大豆玉米单产培训班。(三)注重宣传营造声势。《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渭南日报》及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对合阳县家庭农场联盟、渭南临渭区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澄城县俊奇家庭农场等进行专题报道30余次。组织5县9个农民合作社参与《农民日报》开展的“2023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活动。6月份,开展了“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防范意识。11月1日,临渭区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宇锋,在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上作了题为《科技是最大的公益》的发言,讲述了他们用科技服务当地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做法,赢得了与会代表的赞赏。(四)调查研究抓牢重点。围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土地二轮到期后延包试点、农经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调研两次,撰写形成调研报告5篇。同时还配合省站高质量完成在我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4期;多次深入富平县参与“三贴近”大比武系列活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40余人次。二、社会效益情况1.产改后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全市村组两级农村集体共有资源性资产1211.49万亩,经营性资产79.11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47.19亿元。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有成员422.75万人,成员身份跨区域重复9788人,重复率已降至0.23%。全市共有1504个村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内账套建设,占比75.05%,其中完成余额初始化的1471个,占比73.4%,累计录入会计凭证2.03万份、建立资产卡片3万余张。共清收合同15.91万份,涉及合同金额31.2亿元,已审查合同15.85万份,已整改合同14.34万份,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问题线索80条。2.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消薄培强”成效显著,预计到2023年底,全市1962个村,收益0—5万元的391个,占比19.9%,5—10万元的890个,占比45.4%,10—50万元的533个,占比27.2%,50万元以上的共148个,占比7.5%。全市村“两委”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已完成审计871个,出具审计报告244份。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兴未艾。全市共培育农民合作社671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56家,省级示范129家、省级百强社58家,市级示范210家,创建农业农村部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2个,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3个。录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农业规模经营户共27352家,经农业农村部门培育发展的家庭农场3534家,其中省级304家、市级213家。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998家,服务对象45.12万户,其中服务小农户30.74万户,实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22.18万亩。三、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我市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是由村干部直接或间接参与,经营理念、经营能力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导致集体经济发展顺应市场、防范风险的能力不强。2.新型经营主体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对农产品检测追溯安全认证、参加农业保险等认识滞后,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竞争力偏弱、争创评优的积极性不高。3.全市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跨区域身份重复、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二轮延包试点、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录入及各类资料进度缓慢。4.农经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直接影响分析决策和日常运用。整改措施:1.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和外出精准学习,提高经营能力,改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2.加大对农产品监测追溯安全认证、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宣传力度,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思想认识和经营理念,加强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建设,指导农民合作社规范管理,建好县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3、加强工作指导,特别是要和负责各项业务的专人保持协调沟通,随时掌握各县市区工作进度,确保工作顺利完成。4、加强对各县市区统计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训,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持续实施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力争“薄弱村”比例下降至10%以下,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增加30个。2.持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高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系统录入质量,推进合同清理成果进平台,深化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试点,有序接受扶贫项目资产,厚植集体资产家底。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提高农村资源市场配置效率。3.精心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对联农带农紧密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培育力度,力争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不少于50家,家庭农场不少于40家;开展示范家庭农场省市县“三级联创”,力争再创建1个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提升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建设。4.稳步推进二轮到期延包试点。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落实97%以上顺延要求,做好蒲城县、华阴市华西镇、澄城县韦庄镇国家级延包试点和高新区良田街道省级延包试点;加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调解体系建设,开展一次仲裁调解政策法规培训。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9月被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评为陕西农民合作社信息宣传服务平台推广运用先进单位;2023年12月被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评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绩效考评市级综合优秀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