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政务服务中心

汉中市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2-04 09:57
单位名称 汉中市政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提高政务水平,监督审批行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业务范围:进驻事项办理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进驻部门人员日常考核;重大项目审批牵头协调;行政审批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制定和实施行政服务相关管理制度。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65号
法定代表人 肖红江
开办资金 83.1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汉中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3.14万元 79.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一是完善制度保障。印发《汉中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大力提升“秦务员”政务服务能力实施方案》及《汉中市实体政务大厅管理暂行办法》,形成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二是推进事项标准化管理。动态调整市直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及时审核转报事项取消、暂停申请,确保事权对应;对我市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抽检问题及时予以转办,督促限时整改;印发《关于加强全市政务服务事项规范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我市政务服务事项统一规范管理。三是推行业务办理标准化。制定出台了《汉中市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业务运行流程规范(试行)》,明确前台收件人员和后台审批人员岗位职责,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当场办理、简单事项即时办结。(二)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一是深化“中心之外无审批”。开展进驻事项“负面清单”梳理工作,要求相关部门从严梳理编制“负面清单”,做实做细“应进必进”工作。目前,除场地限制及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已基本实现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二是优化窗口业务运行流程。对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流程进行优化完善,不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会,确保窗口工作人员熟练使用新系统办理业务。三是加快推进跨区通办。与西安市、西安国际港务区等地建立“异地通办”工作机制,依托全省通办系统,积极做好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在我市的收件转办工作,指导市级分中心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现象。四是强化效能监察。认真开展“严纪律、知敬畏、强作风”整训专项行动,开展240次纪律巡察,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重点督查工作作风,提升窗口形象。五是以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常态化开展“人人讲业务”活动,并与“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最优服务窗口”“最美政务服务人”评比活动有机融合,以评比活动为载体,不断激发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建设。一是规范窗口服务。以中心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契机,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引导服务,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帮办代办服务。进一步规范“一窗受理”业务流程,对办理方式、办理时限、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进行了明确。二是持续推进“不打烊”预约服务。将工作日延时服务与双休日服务相结合,打造“5+2”全天候常态化服务机制,工作日主动延长办理时间,周末及节假日提供预约帮代办服务,全年各窗口开展延时服务115人次,服务企业群众56人次,打造政务服务“不打烊”新常态。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是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市级共梳理公布政务服务事项1673项,其中行政权力事项1138项、行政许可事项632项、公共服务事项535项、权责事项4390项、中介服务事项89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含“零跑动”事项)1651项、证明事项24项。44个市级部门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入驻陕西省政务服务网,部门覆盖率达100%。二是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5.68%,网办深度Ⅲ级占比86.37%,全程网办事项(Ⅳ级)占比67.42%,“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8.68%,行政许可事项提速率达64.82%;全市“好差评”网上评价非常满意46643件,电话回访企业及个人180人均为满意,收到群众满意度测评卡261张,好评(满意)261张;“办不成事”专窗协调解决咨询问题7件,满意率100%;处理12345转办投诉问题4起。三是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推出全市“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事项129项、“一业一证”改革行业65个,审批时限、申报材料均平均压减60%以上,全市累计办件量达12.48万件;大力推行“低风险食品生产承诺制许可”在全省率先推出低风险食品生产承诺制许可,食品生产审批环节从10个压减到3个,申请材料从10份缩减为4份,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为当即办理、当场发证;推进基层“镇街村居联审联办”,全市177个镇(街道办)已实施联审联办,累计办结事项9300余件。2023年截至12月,全市共受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392.22万件,办结392.18万件,办结率99.99%。市级大厅及分中心共受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26.28万件,办结126.27万件,办结率99.99%。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升级进展缓慢,已建成系统适用性测试发现问题未全部整改,新建系统未在市级全面切换,试点延伸部署至县区系统发挥作用不够理想。2.改进措施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支撑能力,完成“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二期优化升级,增加“审管联动”“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等功能模块,加大“秦务员”APP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探索推进政务服网与部门专网融合,做好数据汇聚、身份认证、证照核验等服务的协同化,不断完善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网络体系,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按照“最多跑一次”理念和“中心之外无审批”的要求,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努力营造更加公开透明、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一)提升政务大厅服务质效。严格落实“应进全进”要求,对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大厅窗口业务实际,认真研判部门、事项进驻情况,加大通报考核力度,确保大厅之外无审批。(二)提升办事指南标准化水平。紧紧围绕“一次告知,一表申请,最多跑一次”的目标要求,通过“修改、体验,再修改、再体验”精细化梳理修订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确保群众办事“一看就明白,一填就正确,一审就通过,一次就办好”。(三)完善服务评价规范化。优化完善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形成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衔接的政务服务评价机制,及时掌握群众诉求风向标,尽全力满足群众的诉求。(四)规范综合窗口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合窗口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帮办代办窗口、“跨区域通办”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进一步优化窗口设置。(五)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运用政务服务进园区及“办不成事”窗口兜底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坚持超常规、不违规、同心助企原则,打造优质发展软环境,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更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服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