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凌示范区> 杨凌现代农业干部学院

杨凌现代农业干部学院

发布时间: 2024-02-01 16:36
单位名称 杨凌现代农业干部学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培养农业农村各类人才。范围:组织开展县镇村农业农村干部、农业科技、大学生创业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训及上海合作组织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援外培训。
住所 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揉谷镇北干渠路与杨凌大道交叉口
法定代表人 刘敏哲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工作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62.09万元 2183.65万元
网上名称 杨凌现代农业干部学院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杨凌现代农业干部学院在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2023年我院开展现代农业农村干部培训49期,参训学员4195人次。其中:项目培训4期347人次,合作办学场地食宿保障33期2301人次,协助举办各类业务培训10期1292人次,承办省级培训班2期255人次。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培训主阵地作用,推动现代农业干部学院高质量发展。(一)区校融合助力农业农村培训49期培训按照乡村振兴、师资培训、培训会、面试四个大类别分,其中乡村振兴班26期、培训人员2322人、培训天数156天,师资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231人、培训天数33天,培训会13期、培训人员1604人、培训天数27天,面试4期、面试人数458人、6天。其中乡村振兴班培训占总培训期次的49%、人数点比为50%、天数比为70%。圆满完成年度目标责任书要求,履行杨凌现代农业干部学院职能。(二)区外学员成为参训主力军2023年承办来自榆林、大连、宝鸡、大同等外地各类培训33期2301人次;承办了示范区公安局、人才交流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小学等单位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班10期1292人次。学员按区内学员与区外学员比例为1:9。培训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我院农业农村培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三)奋力做好社会力量合作办学2023年,我院培训组织单位共计14个,有5个培训机构(省委党校、西农成教院、杨职院、汇农教育、京师教育)和9个业务单位(示范区公安局、市场监管局、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资源公司,省社会科院、省离退休中心、西农园艺学院、高新小学、康辉旅游),我院发挥管理和基础设施优势,以“严格的学员管理+优质的后勤保障”模式赢得了合作单位的一致好评,奋力做好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积极做好省级各类培训项目根据示范区现代农业和乡村发展局《关于印发2022年第二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杨凌现代农业干部学院承办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2023年2月份圆满完成了“2022年高素质农民暨退役军人村支书培育班”4期,培训了来自全省各地市高素质农民347人次;分别于5月份、7月份承接了陕西省离退休老干部管理信息中心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的“全省离退休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暨‘银发’网宣员骨干培训班”“2023年度陕西省社科类社会组织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255人次。安排专人从学员住宿、伙食搭配、课程安排、破冰训练等方面精心组织,切实体现了杨凌办学特色。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2023年杨凌现代农业干部学院按照年度目标责任书,开展各类农业农村培训不少于15次的要求,超额完成既定任务。累计开展培训49期、参训人员4195人次、培训天数222天。提高农业干部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乡村振兴。经济效益。全年开展培训49期,累计完成培训非税收入283.37万元;发挥杨凌培训优势,争取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项目160万元,做靓农业农村干部培训特色。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的问题:一是委托培训与合作办班培训类型比例严重失衡,走出去联系业务太少,主动承担业务低下;二是缺乏自主的课程库与现场教学基地,需专职人员负责课程设计,较好满足培训课程需求;三是培训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校园信息化、课程设置、学员管理时效差,系统性不强。实施措施: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培训规模,逐步缩小托培训与合作办班培训类型比例失衡问题;积极与西农成教院、杨职院、汇农教育、京师教育签订《培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强化合作,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人才培训事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共同打造西北农业农村人才培训高地;整合区内农科教和示范推广资源优势,强力推进杨凌农科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强化区校融合,整合杨凌农科培训资源优势,在政策允许、各方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申请成立“杨凌涉农培训中心”,做强杨凌农科培训产业,打造“杨凌农科培训”品牌,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二)依托杨凌农业科技优势,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依托杨凌资源优势,不断创新与西农大等高等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合作模式,争取部委、省厅和省外培训项目,进一步扩大杨凌对外影响力、持续打造杨凌农业农村干部培训特色,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杨凌力量。(三)创新农业干部培训思路,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作用。一是围绕示范区中心工作,创新农业干部培训模式,与西农成教院、杨职院、汇农教育、京师教育等单位合作,确定培训课题,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调研,形成高质量农业干部培训计划,提升杨凌旱作农业技术、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影响力;二是组织学员赴井冈山、西柏坡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教育培训调研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破除制约和影响发展的思维障碍,以创新精神推动培训质量上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2022年4月14日至2027年4月14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