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中心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 | |
法定代表人 | 杜海庆 | |
开办资金 | 215.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宝塔区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5.86万元 | 143.9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中心小学 | 从业人数 3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本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延安市宝塔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学校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师德宣誓、师德承诺活动,签订了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广泛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广大教师爱生乐业,作风良好。集团化实施以来,学校一方面强调教师自主自觉学习,提升思想政治、专业素质水平;一方面开展校内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加强交流学习;此外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强化业务培训。全体教师在育才总校参与了述职培训1次,集团总校组织骨干教师来校送教送培2次。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双培养”机制作用,实施“青蓝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重构管理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学校管理,团队是核心。延安育才学校教育集团李渠校区将以“共建共享、优质均衡、质量领先”为目标,通过组建“三个团队”、成立“五个中心”、实施“六个一体化”,着力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1、组建“三个团队”。通过组建总校教学、德育、总务副校长为成员的行政管理团队;组建由一支由省、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师德高尚、学风严谨、业务精湛的业务引领团队;组建由副校长为组长,主任、骨干教师、优秀家长代表为成员的质量提升督导评估团队“三个团队”。2、成立“五个中心”。延安育才学校教育集团李渠校区将在原有班子队伍的基础上,成立“五个中心”即:行政管理中心、教学管理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德育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形成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班子管理模式,造就一支卓越、高效、团结的管理团队,全面提升李渠校区管理水平。3、实施“六个一体化”。延安育才学校教育集团将按照集团统筹、城乡一体,协同发展的原则,在李渠校区全面实施“六个一体化”。即:学校管理一体化,教学活动一体化,教师培养一体化,评估考核一体化,师资安排一体化,课程资源一体化。以此提升李渠校区的办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三)提高师资素养,确保育人质量。实施“两项工程”,着力强化教师核心素养。一是实施“名师工程”,提升示范引领效能。开展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加速教师成长进程,确保教师实现“合格”到“骨干”再到“名师”的成长蜕变。二是实施“智慧工程”,提升现代化教学水平。充分利用网络,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网络学习,聆听校外名师专题讲座,学习名师先进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学校教师认真完成各类网络学习培训,完成率100%,收到良好成效。(四)构建德育体系,形成育人新格局。按照既注重发挥总校红色教育主导引领作用,又充分尊重李渠校区学校特点,兼顾共性,彰显个性的原则。着力构建红色教育+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1、构建红色教育体系。以总校“五个一”红色教育体系,即学好党史校史、讲好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追寻红色足迹、演绎红色剧本的为引领,结合分校特点,系统谋划,让红色基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2、构建养成教育体系。一是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文明习惯教育。通过建立寝室文化墙、加强督导检查,引导学生课间、放学或晚睡前时间集体阅读,从点滴细节中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养成文明习惯;二是推进素质教育,开展丰富课余活动。充分利用寄宿制晚课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早操、阳光体育、生活辅导、兴趣社团等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两节一会”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校园生活;三是开展多彩德育主题活动。先后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举行了主题系列活动,落实立德树人,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深化课堂改革,全面落实“双减”。李渠校区坚持育人为本,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统筹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统筹课内、课后两个时段,深化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1、以课堂提质增效为主渠道,落实教学改革。一是建立健全了领导参与、师生互动的课程改革机制,努力打造以教研活动中心、教研组、教师个人为主体的三级校本研修体系,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二是构建达标有效、优质高效、示范卓越“三级课堂”,完善考试和质量评价体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以课后服务为落脚点,反馈教学改革。一是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二是系统设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主题德育活动、实践活动及课业辅导等内容,突出学生自主选择。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成立兴趣社团12个,严格落实“5+2”课后延时服务。(六)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一是对教学楼、宿舍、餐厅、操场进行了全面的改造维修。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灶务管理,丰富饭菜种类,提升饭菜质量,切实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二是美化校园环境,给师生提供温馨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做到了校园干净美观,教室整洁舒适,宿舍温馨如家。加强生活老师培训管理,保障了学生住宿舒适、卫生、安全;三是为学生提供了“门对门”校车接送服务,为更多学生提供舒适住宿条件,解决了家长的“急难愁盼”,赢得了家长一致好评。(七)其他工作。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开学初,学校安排各班对学生情况进行摸排,并建立了个人台账,对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隔代抚养、家庭教育缺失、三残儿童、特殊群体学生学校将实施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做到在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同时,班级设立心理委员,认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心理咨询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与辅导。2、校园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全面提升了三防建设,校园监控做到了全方位无死角配备,一键报警设备、专职保卫人员配备到位。坚持“一日四查”等日常安全排查及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及演练、疫情防控工作等,无重大安全事件发生。3、加强对学生的“五项管理”。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学校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合理科学地安排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在学校,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向学生推荐新课标读物,培养阅读习惯。在学生中,积极营造“让优秀成为习惯”的良好气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二、取得的社会效益。2022年学校在集团化办学实施以来,学生较2022春季学期净增448人,现设13个教学班,共652名学生,学校办学规模有了显著壮大;集团学校加大了学校的升级改造,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性提升;集团学校加大师资扶持力度,师资力量、教师专业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我校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三、存在的问题。1、师资力量需壮大。一是教师专业配置不均,学校音乐、美术专业老师只有2名,缺口较大;二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三是教师业务素质仍需提升。需为学校管理层及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促进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提升及任课教师专业成长,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2、部室建设需补强。集团化办学实施让学校步入了快车道,但由于资金短缺,学校部室建设不足,距离优质教育均衡有差距,亟需解决投入使用。3、学校治理需提升。集团化办学实施一学期,各项工作仍需不断创新提升,学校将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努力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4、品牌特色需凸显。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结合校情,着力构建红色教育+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凸显“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品牌特色。四、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科学编制好教育集团发展规划,推进集团化办学健康、蓬勃发展。进一步完善机制,实行学校管理、教师研训、学生活动统筹规划三线并行,充分发挥集团总校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和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以“优质均衡”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用文化引领集团校发展,在“育才教育”思想引领下,坚持理念认同、特色并存、优势互补、促进集团治理文化的融合共生。二是强化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发挥总校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的优势,充分发挥校区内校本研修活动,鼓励教师自我学习提升,促进教师快速成长。三是强化学生教育管理,培育时代新人。要充分发挥集团优势互补作用,整合资源,五育并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养成教育和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改革之路无坦途,集团办学永远在路上。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延安育才教育集团李渠校区将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团结奋斗,不断提升集团办学品位,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集团化办学驶向胜彼岸。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