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站在林业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党的建设。发挥理论学习带头作用,发扬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开展集中学习13次、交流研讨5次,人均撰写心得体会5篇以上。二是深化理论武装。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全体党员干部思想统一到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三是高效履职尽责。压紧压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及时报送重要舆情信息,确保做到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情况问题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处置,保证将问题情况处置在萌芽状态。(二)草原法律法规宣传。积极组织开展2月2日“湿地日”和6.18“草原保护日”普法宣传活动,在活动期间我们在长征广场上设立了宣传点,并抽调部分人员组成咨询组轮流咨询。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微信等方式进行灵活宣传,印发宣传单6000份,宣传书籍5000余册,利用音响等设备,进行循环播放宣传等方法,同时利用乡下集市的有利时间进行入乡入村宣传,主要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宣传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减少或预防了各种破坏草原违法行为。(三)开展草原鼠虫害预测防治工作。草原鼠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事关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工作。2023年我县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任务共12万亩,其中草原鼠害防治10万亩,草原虫害防治2万亩,草原鼠害在吴仓堡镇项目区鼠害防治5万亩,另外在吴起街道、长官庙镇、庙沟镇、铁边城镇完成县财政预算内经费防治5万亩。草原虫害防治2万亩。(四)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按照吴起县草原有害生物普查项目要求,完成累计踏查点251条,其中虫害踏查点102个,病害踏查点48个,鼠害踏查点54个,毒害草踏查点47个。标准地调查67个,其中害虫标准地45个,害鼠标准地16个,毒害草标准地6个。累计调查有害生物数量276个,其中害虫229个,害鼠17个,毒害草30个。2023年3月23日在西安通过了普查项目成果评审会,吴起草原普查工作基本结束。(五)草原监测评价。本次草湿综合监测项目我县共18个样地调查点(15个草地,3个湿地),我站共派专业技术人员8名,历时11天,完成本次样地调查工作,共调查草原样线45条、观测样方45个、测产样方45个,调查观测样方植物78种,调查测产样方植物60种,湿地共调查样方9个,拍摄样地各类照片360余张。1个草地类,6个草地型,6种优势植物,草原植被总盖度52.5%,草群平均高度24.27厘米,鲜草产量每公顷2347千克。(六)人工种草和草原改良工作有序推进。2023年6月底,全面完成2022年(第二批)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1.55万亩(其中人工种草面积8000亩,草原改良面积7000亩,草种繁育面积500亩)。按时完成了下达任务量,并完成所有图斑任务落图。项目总投资197.5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且全部用于项目工程建设。完成2023年(第一批)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项目建设工程60200亩(其中完成人工种草任务面积4000亩,完成草原改良任务面积6000亩,完成草种繁育任务面积200亩。完成草种有害生物防治任务面积50000亩),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且全部用于项目工程建设按时完成了下达任务量,2024年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均已完成落地上图。(七)意识形态工作。草原站党支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统一领导,坚持把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支部班子成员、支部党员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草原站支部班子成员召开组织生活会、述职报告和支部书记履行党建责任制情况报告的重要内容,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担当,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主动权,多措并举夯实思想根基,将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我站3名领导今年继续帮扶铁边城镇狼儿沟行政村18名脱贫巩固户。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包扶作用,重点在抓产业、促脱贫、保稳定上下功夫,切实把包扶工作做实、做好。对所有脱贫巩固户逐个上门走访,积极宣讲最新扶贫政策,结合“两不愁三保障”,查看脱贫户产业发展、住房安全、享受教育补助、外出务工交通补贴政策等是否落实,对巩固户核实检查,保证不出现返贫现象,不给全县扶贫工作拖后腿。(九)草原防火、草原禁牧及草畜平衡工作。1998年以来,吴起县实施了全部封山禁牧,草原防火和草原禁牧是县的常规工作,县林业局局机关及下属各单位采取分别包乡镇的方式开展工作,县草原站包抓的是我县五谷城镇,草原站党支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年不间断的死盯监管此项工作,并采取五谷城镇政府、乡镇林业站互相配合,采取常年巡山的形式进行,圆满完成了草原防火、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一)生态效益。通过2023年草原、湿地修复整理工作的开展,所实施区内绿草地面积将显著增加,草原、湿地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对改善人居环境和局部生态系统平衡,减少水土流失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实施区域植被将不断恢复和有效增加,沙化、荒漠化得到根本遏制和逆转,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生态环境趋于好转,自然灾害逐步减少,动植物资源也会逐渐增多,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生态系统恢复良性循环。(二)社会效益。(1))项目的实施,可有效的遏制沙化,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引起全社会对草原工作的关注,增强群众保护植被,改善环境的自觉性。同时,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普及草原文化,提升吴起县社会文明品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总结陕北草原修复治理的评价标准、监测方法以及技术和管理模式,摸索出一套可考核、可评价、可复制、可推广的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新模式,为陕北黄土高原草原修复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3)社会经济在可持续的前提下得到发展。(4)为我县草原培育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经营模式。(5)为中省草原建设制定新的林业政策、法规提供参照模式和科学依据。(三)经济效益。实施区域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改善,草原生态功能的增强,不仅可以改变当地的自然面貌,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使养殖业、加工业得到发展,而且,通过种植牧草,促进畜牧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各项生态工程的实施,可安置大部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和“经济”有机结合。三、存在的问题(一)学习教育工作,注重理论讲解学习,红色教育基地现场学习少。(二)今年全县草原鼠虫害面积大,防治工作困难仍然很艰巨。(三)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外出培训学习少,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缺乏强有力的草原监测保护队伍。(四)队伍业务力量薄弱,人工草种植技术尚未达到科学化标准,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相对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草原健康持续发展。四、整改措施(一)培养创新意识,建设一支先进草原宣传、执法队伍。在职工中开展草原法律法规学习,使职工人人都知法、懂法,加大宣传力度,力争让全县群众人人都熟悉《草原法》、《湿地保护法》,同时,建设一支执法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专业宣传队、执法队。(二)议县委将乡镇林业站追加草原保护和技术服务等相关服务。(三)加大对草原站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四)探索林草融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并总结出工作的新经验和新方法。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持续抓好党建工作,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员和全体干部职工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二)于2024年5月份底前完成2023年第二批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按期保质完成项目任务总量。(三)引资争项,抓紧2024年度国家、省级草原、湿地等相关项目在吴起落地。(四)完善陕西省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和草原监测评价后续内业资料工作,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和草原监测评价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工作细,扎实有效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有利于今后草原工作更有序的开展。(五)落实抓好草原健康调查工作,对全县163万亩草地进行健康调查。按照不同区域,不同地块,不同海拔高度的草原样地进行科学有效的草原健康评估。(六)加强培训,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草原科技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技能,培养一支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专业技术骨干队伍。(七)探索并尝试林业草原融合的新思路,开启草原监督执法业务,有力保护我县草原生态资源。(八)紧密配合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