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泾阳县>
泾阳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泾阳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1-31 09:54
单位名称
泾阳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实施统筹科技资源发展规划,技术市场,开展相关服务和培训。
住所
泾阳县中心街190号县政府院内
法定代表人
段群宝
开办资金
1.0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拔款
举办单位
泾阳县科学技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8万元
1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制定印发了《泾阳县关于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泾阳县“301”科创特区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对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激发企业创新热情。2.加强财政与基础建设保障,全县各类科技经费支出达到1669万元,依托泾阳秦创原创新生态基地打造了2万平米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为优质初创科技型企业提供全要素保障。3.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一体化建设。一是深化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6个高校院所合作,引进与产业匹配的技术成果、科技项目12个,与各科研机构完成技术合作7项;二是与泾河新城共同出台《泾河湾院士科创区产业生态体系三年行动计划》;三是与沣东新城签订“飞地经济”合作协议,全力加速科技创新一体化工作。4.全力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我县高新区省级审查论证已经顺利通过。在积极打造泾阳“301”科创特区的同时,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强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招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人才兴泾”战略,举办“人才兴泾,阳帆远航”第二届人才兴泾大会和专家院士泾阳行系列活动,进一步推进人才梯队形成。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王俊岭等院士专家团队,全县新增双创团队25个,创新人才300余人,科技经纪人23人,市县科技特派员38人,高层次人才251人。5.持续开展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工程,202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户、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33户,增长率达230%;科技型中小企业82户,增长率达86%;省级瞪羚企业1户,实现“零”的突破;市级瞪羚企业3户。在孵企业100户,毕业30户;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1.3%,排名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27.27%,增幅排名全市第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数249人,增幅排名全市第一。6.为确保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度,我县在研发投入强度较大、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及规上企业中,新认定科技研发机构25个,企业孵化载体21个,引进科技服务机构12家。发明专利授权15件,发明专利申请15件,认定“三品一标”34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42项,涉及转化企业11个,完成专利交易32项;技术合同登记额9000余万元,研发投入目前已归集9600余万元。7.加强宣传工作,开展科技成果路演、培训活动20余次,中省市媒体报道30余次。获得省市表彰奖励15次;征集秦创原典型成功案例7个,并进行全面推广。二、社会效益情况组织实施全县统筹科技资源发展规划,开展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的研究。组织科技成果推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开展技术转移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开展高新技术、实用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培训。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创新主体研发投入有待提高。科技型企业数量偏少,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投入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有待提高。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链条还不完善,县本级科技投入和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有待提高。(二)整改措施:把准科技创新的政治方向,聚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工作协同,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统筹推进秦创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养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扩大科技交流合作,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增加科技专项经费,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科技工作人员力量,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以务实的举措积聚科技创新新动能,扎实推进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做实见效;狠抓“301”科创特区建设,以省级高新区创建为契机,统筹科技资源发展规划,开展科技发展重大项目申报,统筹推进高新区“一区三园”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3条产业链,扩大招商半径,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两链融合发展。2.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全面落实人才引进相关政策,积极引进顶尖人才团队,与企业进行科研、创业和技术合作。加强科技研发队伍、企业家队伍、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为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引进和培育大批人才。3.继续做好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工作,开展科技需求调查和科技供需对接,组织科技成果推介、交易,提供技术转移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申请创新成果国家专利,推动以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并通过财政、税收和金融等导向政策,培育企业创新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