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三原县环境监察大队

三原县环境监察大队

发布时间: 2024-01-30 11:47
单位名称 三原县环境监察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维护生态环境提供监理保障。污染防治监理、生态环境监理、农村环境监理、排污收费管理。
住所 三原县仓南路18号
法定代表人 刘海
开办资金 3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环境保护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1万元 37.1万元
网上名称 三原县环境监察大队.公益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规范执法程序、法律适用,抓好日常监管执法和重点案件查处,聚焦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任务,严执法,严监管,奋力推进全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一是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一)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执法检查,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检工作,累计完成抽检柴油货车及燃气货车148辆,非移动机械抽检共66台,发现有14台不合格,经治理均已合格,其中有2台已立案,路检时一台柴油货车不达标,公安部门已进行处罚,罚款200元。(二)2022年-2023年冬春季加油站环境执法检查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36人次,检查企业46家,发现的环境问题25个,已全部整改完成。(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执法人员对全县涉及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查隐患,堵漏洞,查处安全盲区、死角和隐患。截止今日,共出动执法人员83人次,检查企业26家,发现的环境问题已督促整改,未发现安全隐患(四)全市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23人次,检查企业76家,发现102个环境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五)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企业112家,发现环境问题107个,对违法行为立案8起,整改完成94个问题,剩余13个问题已对企业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并跟踪督促相关企业按照时限要求整改到位。(六)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执法检查,共出动52车次,241人次,检查企业130余家,共发现环境问题21个,目前均已完成整改;(七)开展工业炉窑专项执法检查,本次专项检查共计17家企业,对以上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查看工业窑炉类别、持证排污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无组织排放管控情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情况等。通过排查共发现8家企业存在环境管理问题,要求企业立行立改,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八)开展涉VOCs排放企业专项检查,针对此专项执法检查,共出动159人次,检查企业53家,发现问题81个,立行立改38个,限期整改43个。目前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九)开展中高考噪声夜间巡查,在中高考期间,严格执行环保举报热线24小时值班制度,真正做到“有报必接,接报速查,及时反馈,认真回复,高质高效”,保证“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特别针对考点周边噪声源投诉事件,要求执法人员第一时间现场核查,并对违法排放噪声的行为进行制止,期间共检查企业40家,共出动120人次,出动40车次,未发现问题,一切正常。(十)开展开展放射源安全隐患排查,此次专项行动共出动人员50余人次,对县内的14家涉源单位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单位8家,其中立行立改5个,限期整改9个,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3份,全力推进涉辐射隐患企业整改。(十一)开展2023年排污许可证后监管专项执法检查,本次专项自6月开始至10月底,共计出动执法人员321余人次,共检查企业107家,发现问题60个,其中立行立改34个,限期整改26个,查处违法企业1家,立案1起,截至目前,检查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十二)开展2023年利剑治污专项行动,自9月开始,到12月底共出动685人次,检查企业173家,发现问题131个,其中立行立改54个,下达责改文书数量13个,其中一般行政处罚案件12个,共罚款39万元,自动监测弄虚作假类1起,共罚款20万元,查封扣押1起,移动拘留1起,拘留6人。(十三)对科纳公司监测数据造假行为开展举一反三专项执法检查,联合三原县交通局,出动执法人员95人次,对和西安科纳检测公司有合作的31家汽修行业进行排查,未发现有弄虚作假的情况。二是扎实做好环境保护日常监督检查。一是对全县10家重点涉气企业做到每月必查,突出抓好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未验先投,重点查未配备环保设施或不正常运转等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确保全县大气质量良好;二是按要求继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规范使用移动执法,2023年,我大队月度双随机抽查任务均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双随机”抽查结果均已及时公开,坚决贯彻落实了中、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了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的建设。2023年双随机共抽查192家企业,出动576人次,发现环境管理违法问题89个,要求企业立即整改,目前均已整改到位;三是利用在线监控对涉水企业进行非现场监管,同时严格落实执法正面清单,对17家企业利用微信群、电话联系等方式进行监管,掌握污染设施运行情况。三、创新机制和方法,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一)聘请“一县一策”专家团队帮扶指导工作,开展“一县一策”专家团队对重点行业企业帮扶指导检查。各中队联合“一县一策”团队专家开展涉水、涉气在线联网监测重点企业秋冬季专项执法;对正面清单及其他重点行业企业进行现场帮扶指导,反馈问题并督促整改。现场执法检查专项行动1次,共检查帮扶正面清单企业14家,检查发现问题5个,差异化监管情况指导帮扶9次,非现场执法检查自动监控检查2次,走航车、无人机等其他方式检查3次,目前均已整改完成。(二)开展推进涉气重点企业用电工况监控现场端安装工作,各中队从站点勘测、合同签订、安装进度三方面,摸排辖区内重点涉气企业用电工况监控现场安装工作进展,制定涉气重点企业用电监控现场安装进度表并对其进行一对一帮扶,明确安装时间节点,做好督促、配合、协调工作,加快现场端建设,将用电监管工作推进到位。四是解决环境信访问题,提升执法公众满意度,通过各渠道、平台共受理信访投诉104起,其中12369电话投诉33起,12345受理投诉48起,12369平台受理15起,上级转办8起,已全部办理完毕,群众满意率达100%。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在日常环境执法中我们坚持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的原则,2023年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816人次,检查企业354家,立案查处29起,截至目前共计罚款82.44万元,查封扣押1起,行政拘留1起,刑事移送1起,不予处罚1起。均已全部规范化录入系统;案卷符合大练兵评查标准要求,行政处罚罚款均能按期缴纳,延期缴纳均有延期报告,均在处罚决定书送达7天内予以公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科技进步使企业生产工艺越来越专业,对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执法投入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大;基层环保部门编制小,经费少,执法、信息、监察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严重缺乏必要的人才和应急装备,监管能力和取证手段不能适应日益繁重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的需要。2、执法范围大、点多、面广,涉及行业门类居多,人员少,工作量大,疲于奔命,往往还有无暇顾及的,执法工作陷于被动,总体感觉力不从心。3、人员培训不够,目前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法律法规的准确运用缺乏专业人才,都是执法人员兼顾,难免顾此失彼,缺乏严谨的执法业务指导。四、整改措施1、全面提升环境监察执法队伍素质。认真贯彻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按照上级对环境监察执法队伍的要求,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和能力建设。加强环境执法业务培训,把污染源现场监察笔录制作、环境行政处罚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加强横向交流学习,有计划组织学习先进经验,全力提升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业务水平。2、加强多部门联动,加强联合执法。五、下一年工作计划1、全面梳理总结2023年环境执法大练兵的经验、教训和难点,认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努力弥补环境执法工作的短板,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整体实力、提升环境执法成效提供保障。 2、持之以恒抓好环境执法队伍的学习和培训。开展有的放矢的环保法律法规业务培训,引导环境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及时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问题,自觉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同时要积极运用“学习强国APP”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学习、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等,提高全员政治理论水平及执法工作能力,打造一支环境监察执法铁军。3、以大练兵为抓手,扎实开展环境监察执法行动。继续深入有效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把执法大练兵活动贯穿于日常监管的各个环节中,开展高强度的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工作,对隐蔽的违法行为要善于发现,加大日常巡查频次,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做到“多办案、强办案、办好案”,为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多做贡献。4、加强日常环境执法监管工作。严格按照检查频次对全县国、省、市控企业进行日常检查;加强对全县涉水企业、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日常执法监管工作,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工作,按计划方案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评估问题跟踪解决。5、规范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案件系统填报率达到100%。6、继续按要求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规范使用移动执法系统,日常监管移动执法使用率不低于90%。7、做好环境信访、各类平台转办案件办理工作。及时处理环境信访、投诉案件和上级交办问题,按时限按要求回复各类案件,群众满意率不低于90%。对环保部强化督查、“回头看”交办的问题严肃查处,全面整改,按时回复上报。8、强化宣传,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各类媒体加强执法工作宣传,营造全员“创先争先”的良好舆论氛围,提升全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9、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教育,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反廉政准则、环保系统六项禁令、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