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高新第五小学

榆林高新第五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1-29 11:31
单位名称 榆林高新第五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六年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榆林市高新区蓝岛路与庆华路十字
法定代表人 孔红红
开办资金 624.6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29.82万元 402.27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高新第五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10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榆林高新五小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付出。一、主要工作(一)聚焦管理文化,提升运转效率1.“共建、共治、共享”,建立现代学校治理结构模型。现代社会是一个对话、协商、民主甚至相互妥协的新时代。按照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的要求,高新五小建立起结构完整、指向明确、开放共享、运转有效的“决策—执行—反馈”管理模型。其一,决策系统;其二,执行系统;其三,反馈系统。2.“办、管、评”分离,构建新型学校运行机制。传统上学校内部管理“办、管、评”不分,往往处于岗位不明、职责不清、奖惩不力的低效运行状态,常常会出现互相扯皮、推诿、指责的现象,造成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紧张。推进“办、管、评”相对分离,目的是厘清学校内部的权责,构建起新型责权利关系,形成相互制约、共同促进、有效提升、有序发展的运行机制。3.兼顾团队与个人,探索教师评价新体系。传统上,学校通常通过考试分数一个维度对教师进行评价,其结果是进一步导向了应试教育,也造成了教师人际关系的恶性竞争。也有的学校实行教师之间互评或学校干部对教师测评,这样容易使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或出现“老好人”行为,其考核结果难免不够客观公正,最终也就无法使用评价结果进行奖惩,甚至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反而撕裂了教师团队的良好关系。(二)聚焦团队文化,培育“四有”老师。1.建立“课题与研修双结合”模式。2.建立“磨课、辩课、答课、展示课”四位一体教研模式。3.组建“师傅团队、年级组、教研中心、名师工作室”四级智囊团队。4.健全“五子登科”教师专业成长模式。(三)聚焦环境文化,塑造文化品牌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树文化”理念系统是高新五小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我们围绕”三棵树”环境文化,深挖内涵、拓展阵地、做强品牌,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四)聚焦课程文化,优化课程体系紧盯“双新精神”落实,着力打造“三个课堂”,按照“基础课程+特色课程+社团课程+节日课程+主题课程”课程拓展思路,完善和提升基于“树”文化引领下的“七类一体”的“小树苗”课程体系,以及“五学两动三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五)落细落小落实,促进德育教育1.“每月一个好习惯”德育课程。(1)每月月初做好校内启动仪式和校外致家长一封信的推出,明确本月好习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好习惯课程内容逐步按年级细化,做到从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开始,注重行为细节,循序渐进,反复训练。(2)月中,我们抓好“一日常规”,一天一检查;利用“两条渠道”——学校和家庭共同实施;借助“四股力量”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值周老师和德育处共同监督,“学习、生活、行为、健康、礼仪”五大好习惯涵盖儿童的全部生活时空。(3)以月末考核评价奖励作为动力,德育处会根据每月不同的主题组织多渠道、多种形式的趣味真实化的考核活动,每个家庭也会根据孩子们在家的表现完成家长评星表,共同激励评价,加强习惯的养成。2“七步六一”劳动教育新模式。七步活动完善劳动教育课程:第一,级本课程;第二,校内实践劳动;第三,爱国卫生运动;第四,劳动技能大赛;第五,无作业日,亲子劳动;第六,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第七,校外志愿活动。3.六个一实践活动。在以上七步活动都常态化开展的情况下,通过“看一看”:参观校外科普实践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认一认”走进田间地头,孩子们认识了不同植物的生长形态及特征;“访一访”开展“身边的榜样红领巾寻访主题活动”;“听一听”邀请农业专家、教授或者家长开展科普讲座活动,让队员们了解农业科普知识;“讲一讲”到农业科技园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做一做”组织学生到农业示范园等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农业科技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种植、采摘,参与其中。六个一实践活动,孩子们获得真实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的劳动能力。(六)加强教学管理,落实课程计划。1.四级巡课制度。2.“1311”常规业务检查。3.占领课堂阵地,提升教学质量。(七)推进“311”课后服务,提升学生素养“3”:具体指周一、二、四各年级集中进行的课后延时辅导学生完成各科作业。“1”:学校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据“德智体美劳”五大素养在各个年级设置了不同的级本课程。“1”:每周五后两节为校本课程日。二、取得的主要效益我校自办校以来,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市级、区级统考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家长学生问卷调查中,满意度极高,培养出毕业生1900余人,在校生2800余人。我校教师团结奋进、孜孜不倦、追求进步、爱生敬业。既有中流砥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又有朝气蓬勃、元气慢慢的青年教师,其中省教学能手15名,市教坛新秀3名,区教学能手18名,区教坛新秀14名。在师资梯队建设中,我校还将继续不断培养更多的青年优秀教师,努力做到为学生服务,让家长放心。在常规工作中,我校严格按照上级工作文件,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扎实落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将学生成长中心的“每月好习惯”课程: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健康习惯+劳动习惯+礼仪习惯,细化到了每个年级的每一天,项目不同,目标不同,形式不同,有比赛,有考核,有评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带动家长,取得了家长的认可,社会的认可。本学期,我校举行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得到所有家长的一致好评,少队部举行的学生实践研学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增长见识,还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因我校较好的办学质量,带动了周边居民生活生产所需的一系列产业链发展,使周边房地产业,餐饮业发展迅速,新增设2个小区,居民人口数约15280人,大量商铺逐步营业,方便了周边居民生活,提高了商铺的营业额,进一步促进了榆林市经济的发展。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新校区未验收,部室无法启动;(二)师资队伍建设、高效课堂还需要向星级名校学习;(三)学校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精细化。四、整改措施措施一:完善各部室。上级部门牵头尽快验收新校区,完善各部室。措施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我校新教师居多,要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将继续按照“五子登科”的模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措施三:增强科研培训力度。通过思想引领和学习培训,进一步更新科研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以“务实、有效、提升”为基点,积极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专题研究,务实“微研究”,以创新研究方式,组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沙龙等活动,提升科研品质。措施四:稳步提升教学质量。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523”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备课、上课、总结、反馈和评价,学生以“思维树”的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当堂训练,形成学校独具一格的课堂教与学的模式。措施五:立德树人落地生根。我们将不懈探寻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地生根。措施六:多方助推家校共育。积极转变家校合作观念,优化工作策略,推进家校合作走向深入。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2024年学校将尽快验收新校区,完善各部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继续通过推进“三个课堂”来落实“双减”政策,围绕学校内涵建设展开各项工作。学校“1134治校方略”要初见端倪,并将逐步形成“树文化”理念系统,在传承中创新,逐步让“树文化”真正落地于学校的管理、教学、德育、环境以及课程、活动和评价,真正作用于师生的灵魂深处,让它润物无声,又让师生受益终生。回顾过去,我们以挑战为动力,用成绩书写辉煌。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将继续以创新和卓越为目标,再创佳绩!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食品经营许可证JY36108940067309有效期限:2023年3月21日至2028年2月23日止。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获“全国红领巾中队”、“亚运足球梦想学校”、“陕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陕西中和书画研究院2022年度大书法教学先进单位”、“第37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优秀组织单位”、“陕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榆林赛区暨榆林市第十三届知识产权杯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组织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