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铜川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发布时间: 2024-01-24 10:05
单位名称 铜川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地质环境监测提供服务保障。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地质灾害成因、监测、预防科研工作;地质灾害资料搜集、汇总、保护,地下水动态监测;市级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地灾防治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住所 铜川新区正阳路街道斯明街2号中国移动东门
法定代表人 蒋爱民
开办资金 2130.1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自然资源局(铜川市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30.12万元 1797.6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有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变更登记事项:2023年2月23日,开办资金由178.22万元变更为2130.12万元。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在市自然资源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精心安排部署,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1.编制年度防治方案。编制印发了《铜川市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4月10日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2.精心安排部署。一是6月20日召开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夯实了各成员单位责任。二是强降雨期间,根据每轮雨情,结合省厅安排部署和视频调度会议精神,及时主动做好雨中调度,并印发文件,确保安排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3.做好督导检查。成立督导检查组,先后17次深入各区县督导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现场反馈意见,下发整改通知单4次,撤离通知单2次。截至目前,共开展督导检查363余点次。(二)夯实工作责任,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防线。1.落实“三查”制度。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隐患点双“三查”工作,汛前联合市级平战结合技术支撑单位对47处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汛前排查,并编写排查报告。常态化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23982次,及时撤离受威胁群众244户630人。2.突出“人防+技防”,提高监测水平。全市186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落实了群测群防监测人、责任人,发放了“两卡一预案”。对掉线设备进行常态化巡检维护,监控设备平均在线率保持在98%以上。及时处置预警信息334条,其中正常预警218条,正常预警率65.30%。汛期联合气象局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32期,处置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5期。组织参加2023年陕西省北斗创新创业大赛,铜川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项目荣获大赛三等奖。3.加强培训演练,提高防灾意识。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演练,累计宣传培训71场次,参与人员20239人次,发放各类图册、读本、宣传单24203份,开展避险演练196场,参与人员7928人,超额完成演练任务。4.强化应急值守,确保信息畅通。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和“日报告”制度,对各区县值班值守及群测群防员在岗情况抽查2660次,各级带班领导、值班领导、值班干部、专职值班员及群测群防员24小时在岗值守,上传下达及时,联络畅通,未出现漏报、迟报、瞒报现象。5.认真开展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委托,对8口地下水水位进行动态监测,并按时向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上报监测信息。二、2023年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严格按照“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闭环管理模式,以战时状态积极应对强降雨天气,全面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023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安全稳定,实现连续二十年“零伤亡”目标。三、存在问题一是全市1:50000确定的风险区面积大、范围广,管控难度较大。二是监测仪器还不能实现全覆盖,科学监测预警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站上仅有一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四、改进措施一是争取相关资金,增加风险区巡查员,开展排查巡查工作;二是布设专业监测仪器,使全市重大地质灾害点可防可控;三是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相关人员培训。五、2024年工作计划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不死人、少伤人为目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落实落细地质灾害“三查”制度、监测预警、宣传培训演练、值班值守等各项防范措施,确保不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