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畜牧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和管理保障,促进畜牧业发展。业务范围:畜牧业技术推广,资源保护与开发;执法与监督,许可管理与行业管理;畜禽及其产品检疫,疫情测报与管理;畜禽疫病防治与药械服务;体系建设、技术培训、业务指导。 | |
住所 | 宁强县羌州路中段111号 | |
法定代表人 | 熊跃华 | |
开办资金 | 10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9万元 | 11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宁强县畜牧兽医技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构筑安全屏障,力抓动物防疫保障工程。一是做实基础免疫,扎实开展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组织实施猪瘟、猪W病防疫20.07万头,防疫牛W病2.14万头,防疫羊W病1.55万只,防疫小反刍兽疫1.6万只,防狂犬病1.8万只,防疫禽流感、疫鸡新城疫107.7万只;全方位采集畜禽血样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完成猪牛羊禽集中监测5113份;稳步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10家规模养殖企业(场)申报并通过验收,防疫工作各项指标达到省市验收标准。二是抓牢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按照“内紧外松、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防控原则,落实落细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宣传,提高防控意识;强化疫情排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升日常监测预警能力,做到动物疫情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狠抓人畜共患病防控,落实落细强制免疫、调运监管、日常监测、应急处置等措施。三是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立县、镇级疫情防控物质储备库,配备、更新一批必要的防疫、检疫设备及防护物质,进一步提升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实验室疫病检测,配强实验室人员力量,引进陕西立诺技术服务检测有限公司,搭建宁强人自己的动物疫病检测平台,为广大养殖场户节本增效;印发县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成立动物疫情处置专家组,模拟重大动物疫情应处置演练1次;指导宁强县御咖牧业有限公司开展全国无非洲猪瘟小区和伪狂犬净化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无非洲猪瘟小区通过国家验收,伪狂犬净化场通过省级验收。(二)提质增效,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一是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畜牧产业发展壮大。实施老旧规模养殖场升级改造,深入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调查摸排养殖场布局、生物安全水平、粪污处理等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宁强县鲁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改建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引进300头优质母猪;宁强县大禹种养业有限公司改建了一个400头规模的标准化繁育场,并计划新建一个规模为5000头的商品猪育肥场,目前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宁强宝莱肉牛养殖场投资了1800万元,建成投产一个年出栏量120头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宁强羌牧农业引进第二批海门山羊种羊100只,进一步扩大海门山羊繁育规模,丰富县域山羊遗传资源;积极推动生猪保险政策普及,增强养殖场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全县参保能繁母猪1.6万头和育肥猪22万头;强化生猪产能调控,申报、挂牌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个、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6个。二是扎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单、宣传栏等媒体,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良好氛围;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各镇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宁强县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和《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标准》,大力推广肉牛、肉羊、蛋肉鸡场配套粪污堆积发酵场和生猪多级化粪池等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与生态示范县建设工作相结合,努力促进畜禽养殖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组织召开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会2次、环保公益诉讼警示教育会1次,指导适度规模以上养殖场制定《畜禽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建立《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杜绝重大污染事件发生。三是筑牢畜牧安全生产防线。组织召开全县畜牧兽医行业安全生产专题培训会议3场次,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400份;大力宣传普及农村地区畜禽粪污贮存池、饲料青贮窖池、沼气设施等规范建设、安全操作、科学施救等安全生产常识,张贴宣传册400份,警示标志200个;落实养殖场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把安全生产贯穿设施建设、运行使用、维护维修、废弃处置等全过程;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确保问题摸排准确,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到位。(三)强化动物卫生监督,保障畜产品安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配合县综合执法与农业行政执法对辖区内25家兽药摊点进行了专项检查,没收过期药品1200余盒,下达整改建议书16份,全年完成养殖、屠宰环节瘦肉精检测3250份,畜禽产品监测采样送检80份,无非法添加。严格动物检疫管理,加大对各镇(街)检疫报检点、官方兽医的培训和监管力度,全年实施动物产地检疫112374头(只);坚决打击生猪私屠乱宰违法行为,全年实施屠宰检疫14464头,无害化处理病猪3头、产品150公斤。强化畜禽调运监管,实施运输车辆备案126辆,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查验签章运输动物24批次1593头(只)。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一是按时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免疫密度、耳标佩带率、免疫信息建档率100%,免疫抗体监测群体合格率85%以上,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5%以上;落实规模养殖场先打后补工作;对全县实行全方位采集畜禽血样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共检测样品5113份;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宣传、排查、应急处置等常态化管理措施,全县无区域性动物疫情发生。二是实施好“放心肉”工程,肉类总产3.08万吨,禽蛋总产0.72万吨,全年无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全县生猪总饲养量44.32万头,生猪存栏16.67万头,出栏27.65万头;牛存栏3.28万头,出栏1.54万头;羊存栏1.69万只,出栏1.56万只;家禽存栏88.41万只,出栏133.22万只。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土地、环保压力大,畜牧业发展空间严重压缩。我县被国家列为水源涵养地,川道河谷大部分地区被划入禁养区和限养区,适养区内面积狭小且多为基本农田,可用于发展畜禽养殖的空间有限。2.畜禽产业稳定增长难。畜禽价格持续低迷,饲料价格相继走高,生猪、肉牛早以跌破生产成本,畜禽养殖长期、严重亏损致使众多养殖场户停产歇业,畜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在此大环境下,每年畜禽出栏数、牧业增加值仍要保持增长很难完成。3.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难度加大。受机构改革和执法体系改革双重影响,动物防疫监督及执法工作严重弱化。一是镇办无专门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畜禽免疫、疫病监测、产地检疫等防控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二是执法与行业分离,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遏制,畜禽违法调运、经营、屠宰现象增加,导致动物疫病输入、传播风险加大。(二)整改措施一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及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认真贯彻《汉中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对动物常见传染病、多发病、重大疫病应免尽免,严格生猪养殖、经营、运输、屠宰等环节监管,做好动物疫情及人畜共患病监测预警工作,强化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流行。二是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狠抓生猪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规模养殖场监管,做好畜牧投入品专项整治,养殖环境污染专项治理,保障畜产品安全和产业发展安全。三是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跟踪指导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率,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我们将围绕“提质增效”的总体发展思路,持续开展技术服务,全面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稳步促进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力争全年完成生猪出栏25万头以上,牛1.4万头,羊1.2万只,土鸡120万只,稳定中蜂养殖3万箱。一是抓好以春秋季动物强制免疫和非洲猪瘟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汉中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对动物常见传染病、多发病、重大疫病应免尽免,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流行,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力抓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规模养殖场监管,做好畜牧投入品专项整治,养殖环境污染专项治理,保障畜产品安全和产业发展安全。三是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以“宁强麻辣鸡”为突破口,大力打造宁强散养鸡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开展行业技术提升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整体素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