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研究农业科学,促进农业发展。引进、选育、推广农作物和果树良种,研究开发、推广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 | |
住所 | 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农业大厦A座 | |
法定代表人 | 王杨军 | |
开办资金 | 62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48.73万元 | 273.4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公益 | 从业人数 7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年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市农科院围绕年度考核目标责任,在品种选育、项目建设、科研管理改革、成果转化等方面成绩显著,现将2023年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坚持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新选育“渭科12”“渭科15”“渭科16”等3个玉米新品种通过了省审;“渭麦9号”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旱薄地“苗头型”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旱地小麦新品系“渭麦15”在澄城县实收亩产612.7公斤,刷新“渭麦”系列高产纪录;“‘农科院+’模式助力‘渭麦9号’旱地小麦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入选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典型案例;国家西甜瓜产业体系渭南综合试验站试验基地、市农科院西甜瓜综合试验站在蒲城县西瓜试验站挂牌,陕西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研究院渭南分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分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在我院揭牌成立;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设施草莓立体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项目资金26万元,为了更好的实现产学研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挥农业基层科研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市草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2.品种选育工作稳步向前。小麦、玉米、瓜菜种质资源材料不断丰富,为新品种选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旱地小麦“渭麦系”8个品种参加了2023年品种审定试验,“渭麦19、渭麦20、渭麦22”等3个品种表现优异;“渭农609”等3个水地小麦新品种参加国、省审定试验;“渭科17”等3个玉米新品种材料参加省区试;省审大豆新品种“秦豆220”进入国家区试;苹果新品种“秦灯”“秦怡”已通过省审正在办理新品种登记,番茄新品种“西润1726”登记工作进入网上审核阶段,甜瓜“玉女”完成了第二轮DUS测定。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新增科技立项15项,项目资金256万元;申报省农业技术推广奖2项,取得国家专利6项、发布省市级地方标准3项、发表科技论文6篇。为我市粮食安全生产、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建设农业强市贡献了重要的农科力量。2.科技服务稳产保供和产业发展有力有效。建立了“渭麦9号”种植示范点10个、“吨半田”示范点1个、西甜瓜展示基地5个、胡萝卜展示基地2个、番茄展示基地2个。以市局千名农技员“三贴近”技术服务大比武活动为抓手,11名科技特派员为核心,组织科技干部开展了包镇进村强春管促丰收、“三夏”抢收抢种等专项行动。今年“渭麦9号”省内外种植面积达到了12万亩,特别是白水县2000余亩示范田和河北黄骅市1000亩旱碱地示范田,在今年多重不利天气条件下表现不俗、全获丰收,产量稳定在700斤以上,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穗发芽特性。“吨半田”以“高产品种+培肥地力+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为技术路线,实施高产品种应用、小麦宽幅沟播、小麦3335技术、玉米5335技术、两晚技术,小麦玉米共计亩产达到1366.3公斤。在蒲城、富平、大荔设施西甜瓜主产区建成基地230亩,辐射推广5000多亩,示范推广简约整枝、有机肥替代、生物农药防控等6项技术,帮助促销种子4.5吨,销售西甜瓜订单品种300余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在大荔县建立胡萝卜示范基地100亩,主要示范2个春播新品种和春播关键栽培技术3项,在产区起到了良好的技术引领和示范宣传作用,为胡萝卜市场周年鲜品供应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在澄城县、白水县、蒲城县水果番茄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及宜机化栽培示范,为调整番茄品种结构、提升机械化栽培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蒲城县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及跟踪服务200余人次,通过“留、培、强”为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强化乡村人才建设。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1.对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现实问题研究不够,市农科院在全市农业产业发展中“桥头堡”的作用发挥不突出。2.用科学研究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作用发挥还不明显,服务全产业链发展的功能不强。3.人才储备不足,缺乏“领军人才”,科研团队梯队建设力量不足,实验室建设和科研装备整体比较薄弱。改进措施:1.加强立项工作不放松。2.在重点项目及新拓展领域方面项目的争取上,还需要再加强总结凝练和多方面协调。3.加强科技创新,落实好项目实施。4.抓好平台建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四、下一步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服务渭南种植业主要产业,开展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研究,加强农业基础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优化提升拓展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农业产业各领域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和科研团队建设工作,提高服务全市农业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实施三个转变促进双向提升,聚力建设农业强市。1.院内各业务所将试验阵地由院试验站向全市各县(市、区)及特色产业链转变。2.农业科研方向由品种选育及试验示范为主向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转变。3.院内各科研团队由独立工作向建立市县镇三级科研联合团队转变。4.做实创新链,提升产业发展质量。5.提升全市各级农业科技人才的综合能力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评为“渭南市科研示范机构”、“渭南市好青年集体”,被授予了“全省品种审定试验规范化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渭南玉米试验示范基地”、“渭南市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渭南市旱作农业专家工作站”、“渭南市西甜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渭南市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