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环境质量监测、城市生活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预测预报研究、环境监测服务等。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建设巷7号 | |
法定代表人 | 郭进 | |
开办资金 | 1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环境保护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49.95万元 | 3344.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度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示范创建成效凸显。我站充分发挥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优势,成功创建陕西省首个生态环境土壤监测示范实验室并于2023年1月16日正式挂牌,全面承担土壤环境省级监测事权任务。高质量完成陕西省2023年国家网土壤基础点和风险点质量监测工作任务,仅用时15个工作日,完成全省土壤无机项目分析,累计分析样品1288个,出具监测数据6000余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2023年6月编发的《生态环境工作简报》(总第186期)专题报道了汉中市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上级领导同时作出批示肯定,并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推广宣传。(二)例行监测全面完成。每天上报未来7天空气质量预报并审核国控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每周参加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每月完成降水、降尘、硫酸盐化速率和汉江、嘉陵江干支流17个断面地表水常规监测、市级和各县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等工作。定期对全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开展现场巡检,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督促指导整改。配合省站编制《嘉陵江甘陕川段水质自动预警监测月报》12期,系统分析断面数据及变化趋势。全年完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监测2次,对中心城区区域内15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分季度进行了4次24小时监测,获得监测数据1440个。(三)专项监测有力有效。优质高效完成南水北调水质专项监测、尾矿库土壤及地下水监测、陕南地表水重金属预警监测等中央和我省安排的各类专项监测工作。圆满完成国家地下水饮用水源考核点位核查监测任务,受到省站表扬。(四)执法监测高效规范。完成20家涉水重点监管单位执法监测及在线设备比对。按照市局要求每月对汉中锌业有限公司厂区8口地下水观测井进行跟踪监测,上报数据1600余个。累计派出20人次前往铜川、杨凌、韩城配合省厅参加关中地区2023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执法监测专项行动并圆满完成任务。(五)应急监测持续优化。深度参与“卫士·2023”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开展2023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实战演练,配合汉中市天然气长输管道泄漏事故综合应急演练,全年累计出动监测人员40人,车辆5台,监测设备30台(套)、采集样品80余份,出具有效监测数据480余个,出具监测快报8份,为处置应急突发事件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连续三年支援商洛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均得到总站和省站的感谢和表扬。(六)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持续推进监测能力现代化体系建设。策划申报省级以上生态环境资金项目4个,其中:汉中市大气环境监测能力提升项目、汉中市地下水国考点位生态环境状况调查项目已经进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组织实施了汉中市生态环境土壤监测示范实验室项目建设,并已成功验收命名。(七)质量管理全面夯实。及时制定印发《2023年汉中市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提升环境监测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保障监测数据质量。组织完成全市2023年上岗证考核工作,全市生态环境系统93人参加了12类632项次上岗证考核,监测人员理论知识和仪器设备操作技能水平持续提升。一次性通过2023年国家总站组织的前三轮能力验证考核及省市场监管局、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的能力验证考核,11个考核项目结果均为满意。(八)环境统计科学严谨。组织编写的《2022年汉中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受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肯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完成《全市环境质量通报》《汉中市2022年水源地全分析报告》等报告的编写上报。对全年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等监测数据进行统计,累计审核上报数据55319条。(九)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实施课题带动战略,持续提升环境监测科研能力。联合省站向国家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监测重点实验室成功申报土壤中镉、铅等51种元素的微波消解-ICP-MS分析技术研究等开放基金课题项目,目前正在推进中;联合陕西理工大学向陕西省环境介质痕量污染物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申报铅锌冶炼行业大气沉降重金属对土壤的影响调查评估等3个开放基金课题项目,其中汉丹江流域沉积物中特征痕量金属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价课题获得批准。(十)宣教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在市级以上微信公众号上稿50余篇,在市级以上电视台、报纸上稿20余篇,文章《汉中创建土壤监测“金字招牌”》在中国环境报刊登,以汉中市土壤采集、分析过程为内容录制的节目《你不知道的土壤“体检”》在陕西卫视播出,切实讲好环境监测故事,为群众高频次推送生态环境监测信息,让监测数据活起来、有温度。全力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六五环境日当天邀请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40余名师生共同走进实验室,营造人人、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3年,汉中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踔厉奋发、勇创一流,依法、精准、科学监测,为全市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技术支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是通过水、气、声等环境质量监测和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每月编写《环境质量通报》并公开发布,对政府聚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数据支撑。二是通过对汉江、嘉陵江干支流以及重点湖库等断面地表水及市中心城区和各县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逐月监测,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供西安,全力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编制《嘉陵江甘陕川段水质自动预警监测月报》,系统分析断面数据及变化趋势,为全省水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三是通过抽查全市105家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情况,建立企业生产、排污、治理全过程的监管模式,从结果监测到过程+结果监管,助力企业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四是顺利完成了全市农村小微水体水质试点抽样监测,有效支撑农村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工作,持续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环境监测能力还需提升。对标省厅《评估办法》《评估指南》,我站人员力量、实验室面积、仪器设备、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全达到要求。二是监测业务水平亟需提升。在环境空气、废气、固废监测等等重点、难点工作上还存在业务不精、能力不强等问题。三是环境监测科研亟需深化。虽然数据获取的“面”和“量”均有拓展提升,但针对大气污染协同防控、重点流域水质预警、重点行业排放监管等信息萃取和价值释放仍不充分。对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污染成因及潜在环境风险分析研判还不够透彻,对环境管理与决策支撑作用的研究成果还很有限。(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能力建设。强弱补短、全面发力,在水、大气、固废等监测能力上再扩项,实施实验室改造,努力“做大市级”。进一步强化项目带动,以项目建设促能力提升。二是加强培训力度。坚持以人为本、以人兴站,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学习培训方式,不断加强监测方法、标准规范等业务培训。三是加强监测科研。继续以科研项目和科研论文为抓手,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充分释放监测数据价值,促进监测数据成果转化,服务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积极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在协同创新中努力寻求和探索“汉中模式”,打造汉中特色。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高起点推进监测能力现代化。巩固提升水、土壤和沉积物监测资质能力,不断加快空气和废气、固体废物监测能力建设,促使各环境要素监测能力齐头并进、均衡发展。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针对不同场景对监测数据精度的需求,合理确定监测手段和方式,实现对环境敏感变化的快速感知、精准锁定,为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创造更多的汉中经验。二是高质量完成环境监测任务。提前谋划2024年生态环境监测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等各项工作任务。发挥土壤环境监测示范实验室引领作用,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充分利用好自身平台优势,完成好中央和我省安排的各项监测任务,力争尽快建成陕西省土壤监测重点实验室,继续保持监测资质与能力在全省市级站领先的优势,系统推进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真正当好特色发展的“领头羊”“排头兵”。三是高标准做好环境监测科研。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以科研项目和科研论文为抓手,不断磨砺和锻炼队伍,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充分释放监测数据价值,促进监测数据成果转化,不断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律性认识,更好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服务。四是高效能抓好环境应急监测。不断健全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机制,夯实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基础,提升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坚持居安思危,加大应急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强化应急监测人员、车辆、仪器设备、物资等日常保障。加强突发环境应急事件演练频次和强度,锤炼一支政治过硬、反应迅速、本领高强、能打胜仗的应急监测队伍,为全市生态环境安全保驾护航。五是高水平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动员全市环境监测系统提前谋划、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力争在2024年各项大比武活动中再创佳绩。持续强化“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理念,以生态环境监测大练兵活动为抓手,切实通过技能训练解决问题、补齐短板,培养造就更多环境监测领域领军人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编号:222712057029)有效期:2022年08月01日—2028年07月31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3年3月,圆满完成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下达的国家地下水饮用水源考核点位核查监测任务,受到省站来信表扬;2、2023年9月,获得省生态环境厅颁发的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网络答题二等奖;3、2023年12月,获得省生态环境厅颁发的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二等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