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森林病虫和火灾防治中心

绥德县森林病虫和火灾防治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1-19 16:32
单位名称 绥德县森林病虫和火灾防治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森林防火提供服务保障;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和防火安全检查;组织制定和实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修订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森林防火指挥部日常工作。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检疫、防治。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管理。
住所 绥德县龙湾底湾40号
法定代表人 孙辉
开办资金 1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0万元 111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森林病虫和火灾防治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工作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完成情况我县共有林地面积56.73万亩,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36.57万亩,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为3.152万亩,其中虫害发生2.582万亩,鼠(兔)发生面积0.459万亩,病害发生0.111亩,均属轻度危害,成灾面积0亩,成灾率为0。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3.152万亩,其中鼠(兔)害防治面积0.918万亩次,无公害防治面积为2.9964万亩,防治率达100%,无公害防治率95%。草原面积107.93万亩,有害生物灾害发生面积5.5万亩,其中虫害共发生面积5万亩,兔害发生0.5万亩;均属轻度危害。9-10月份,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专项普查。完成全县范围内2.23万亩松林地及36家涉松木企业、加工和交易场所的松材线虫病疫情专项普查工作。经普查我县无松材线虫病发生。2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日常监测工作。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区划分为重点预防区和一般预防区,分区施策,通过设置固定监测点、悬挂诱捕器,做好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日常监测调查工作。(2)专项普查工作。9-10月份,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专项普查。6-7月份,组织开展了美国白蛾调查工作。3、检疫工作开展情况(1)规范程序,提升涉木涉苗市场监管质量。全县现有涉检备案登记单位129家,其中涉木单位38家、涉苗单位91家,重点监管涉木单位10家,建立检疫监管档案129份,实现有效检疫监管。(2)强化检疫执法力度,提升林业植物检疫执法工作质量。①6-7月,开展“护松2023”打击涉松材线虫病疫木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检查木材加工厂12家,项目施工企业1家,电力、移动通信等部门5家。②4-10月,开展了林业植物检疫执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检查涉木单位42家,苗木种植基地12家,绿化工程16家,查处未按规定调运、加工、经营、使用、销售、存储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违规案件6起。4、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完成情况6月份,绥德县启动了全县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制定《绥德县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方案》。7月起全面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完成踏查里程215.87公里、累计踏查点74个,踏查面积4.01万亩、踏查覆盖率3.72%,样地数量65块、样地面积0.05万亩,覆盖率0.05%;采集制作完成标本78套,其中植物标本60套,昆虫标本15套,老鼠标本3套;共普查到草原有害生物26种,毒害草数量20种,昆虫5种,鼠害1种,均已按技术方案要求制作标本并拍摄整理并完成阶段性成果报告。(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1、古树名木保护:目前我县古树名木共13种,136株,为切实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一是今年我中心开展了古树名木补充调查工作,并对全县二级以上古树进行了精确的定位普查,进一步完善了二级以上古树名木档案,并在部分树体周围加设了护栏,防止人为损坏;二是利用“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普法宣传活动中通过县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古树名木相关法律法规等形式增强市民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三是在今年对二级以上古树普查工作中运用了无人机技术,提高了古树名木管护能力。我中心对古树名木进行日常的巡护巡查,对有病虫危害、需地面复壮、需清理杂草等需保护的古树都做好记录,以便落实保护措施。2、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行动: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和“2023清风行动”工作中,林业局与公安森林派出所对县域内经营市场、商户非法猎捕、食用、出售、收购、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行为开展联合执法。3、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工作:在“爱鸟周”、“野生动植物日”等,利用网信平台、宣传车,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保护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4、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完成调查线路18条,共计调查了535个踏查点。设置样地41个,样方122个,样线1条。制作完成植物标本66套、对普查发现的33种外来入侵物种进行风险分析,对高风险及重点物种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5、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贯彻落实陕林动字〔2023〕9号文件精神,对全县开展巡山护林,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按照要求及时上报监测情况。(三)、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现“努力减少森林草原火情,努力减少一般森林草原火灾,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森林草原火灾,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奋斗目标,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结合我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际,开展了如下工作。1、在重要防火期和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期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森林草原防火宣传,通过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在山头林间及进入林区的重要路口悬挂规范醒目的护林防火宣传牌19个、增设防火监控6个,充分发挥防火宣传车、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和出租车顶灯等多载体、多渠道宣传,使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不留死角,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2、切实把预防工作作为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要工序”,把管住人作为火源管理的“首要任务”,防火期内认真对重点林区火灾隐患和违规用火进行了排查,对林下可燃物进行了清理,突出狠抓森林公园、林区、林周边、坟墓区等重点区域,并逐一建立了台账,分类分级进行了整治,形成了闭环管理,坚决把各种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3、深入推进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森林火灾防范体系。对所有防火设施、设备进行了检查、修缮。4、森林防火期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及时处置各种火情信息,做好上传下达,做好值班记录。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对于保障生态安全、保护资源、促进产业发展、保护人类健康、减少经济损失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2、野生动植物保护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保护野生动植物,我们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旅游和经济发展,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等。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存工作:一是监测预警不及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扩散往往较为隐蔽,现有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可能不够先进,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预警有害生物的出现,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机;二是缺乏创新和有效的防治技术,针对不同的有害生物,现有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可能存在局限性;三是生物入侵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而现有的防治措施可能难以有效应对这些入侵物种;四是资金和人务不足。2、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护工作:一是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使得它们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种群数量减少;二是非法猎捕和走私,给一些濒危物种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三是气候变化使一些物种可能无法适应环境变化而面临灭绝的风险;四是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资金保障;五是公众意识和参与度不高。3、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一是人为因素,如吸烟、野外违规用火等;二是气候变化导致干旱、高温等;三监测预警不足可能存在难以及时发现和预警火灾发生;四是灭火能力有限。(二)改进措施1、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改进措施:一是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和预警有害生物的发生;二是推动防治技术创新,寻找更有效、环保的防治方法;三是加强生物入侵防范,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四是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保障防治工作顺利开展。2、野生动植物保护改进措施:一是加强栖息地保护和恢复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二是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和走私野生动植物的行为;三是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帮助野生动植物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四是完善法律法规和保护政策,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野生动植工作顺利开展;五是通过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3、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火灾风险的认识,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二是利用现代科技手,强化火灾预警系统提高火灾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三是增加灭火设备的配备和灭火人员的培训,提高灭火的效率和能力。四是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使用,共同推进防火工作。五、下一步计划积极完成县委、政府、林业局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