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潼关县> 潼关县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心

潼关县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1-17 15:11
单位名称 潼关县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机安全提供监理保障。负责全县农机牌证管理、农机安全管理、普法教育等
住所 潼关县城关镇和平路
法定代表人 郑昕
开办资金 46.37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潼关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8万元 2.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及时申请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来,我县农机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大局及“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文件和上级农机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农机服务创新,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机科技支撑,提升农机监管水平,农机化工作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推进了我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具体业务活动:1、积极做好“三夏”“三秋”农业生产工作全县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20.12万亩,机播面积19.7万亩,机收面积19.15万亩,秸秆还田面积19.15万亩,全县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平均达到95.1%。全年累计完成农机作业总面积58.64万亩。小麦种植面积10.52万亩,机耕面积10.41万亩,机播10.48万亩,机收面积10.18万亩,机收率达到96.77%;小麦秸秆还田面积10.18万亩,小麦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96.77%。玉米种植面积9.6万亩,机耕面积9.3万亩,机播面积9.3万亩,机收面积8.97万亩,机收率达到93.43%;玉米秸秆还田面积8.95万亩,玉米秸秆青贮加工面积0.83万亩,收获青贮6400余吨,玉米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93.43%。2、继续深入实施强农惠农富农补贴政策2023年潼关县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工作严格按照年度实施方案要求,加大政策宣传和知晓率,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时间节点规范操作,让党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精准落实,让广大购机户真正享受到了实惠。2023年市下达我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8万元(含上年结转共计补贴资金98.167万元),截止11月13日共完成购置补贴资金150.538万元,完成当年任务的154%,申请补贴各类机具490台件,受益431户,项目总投入735.81万元,为我县新增农机总动力4904千瓦。全年分五批次兑付98.13万元,363台、345户,已全部兑付到卡到户,兑付率为年任务的100.13%。2023年结余农机补贴资金0.037万元,因不足任何1台超录申请补贴机具资金兑付,结转于2024年度使用。3、持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开展农机免费挂牌、检验、农机安全操作免费教育,强化农机安全监督检查,杜绝事故隐患。2023年度,我县采取深入镇办便民大厅集中检审验、现场办公的方式开展农机免费检验工作,方便驾驶操作人员就近参检、办证、挂牌。同时镇办全力配合,落实镇、村联络员负责,将此项工作落实到村、组、农机户,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2023年我县共拥有农机688台,其中拖拉机542台、联合收割机146台,实现全年农机总动力达9.03万千瓦,新挂牌注册农机具77台;其中拖拉机42台,收割机35台;与机手签订安全责任书80余份。我县现有持驾驶证人员342人,持证率达65%。今年以来,有效提高了农机挂牌率和持证率,确保我县农业生产安全稳定。4、实施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工作在秦东镇四知村建立示范田一个,以鑫垚农机种植农民合作社为依托,开展统一的社会化服务。实施小麦宽幅沟播技术、捡拾打捆收贮、玉米机收、“5335”等七项技术,规范了作业程序;举办各类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312人。三夏”、“三秋”期间全县在主要交通要道,乡镇村道共悬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条幅120条,张贴标语180条,出动宣传车145台次,视频宣传5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1.5万余份;开展了新机具新技术引进演示推广,全年新增各类秸秆综合利用机具12台套,其中秸秆还田机3台,免耕施肥播种机5台,搂草机4台,全县拥有各类秸秆综合利用39台。以技术机具为支撑,保证了实施效果,示范区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全县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平均达95.1%。5、强化安全监理措施,促进农机安全生产一是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有关农机化法律、法规,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全力抓好年度检审验做到工作人员到镇、村上门为农户服务。三是抓好农机合作社、农机经销商安全监管。四是给机手发放安全生产告知书,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实现全年农机零事故。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农机购置补贴落实总补贴资金150.538万元,完成当年任务的154%,申请补贴各类机具490台件,受益431户,项目总投入735.81万元,为我县新增农机总动力4904千瓦。全年分五批次兑付98.13万元,363台、345户,已全部兑付到卡到户,兑付率为年任务的100.13%。2023年结余农机补贴资金0.037万元,因不足任何1台超录申请补贴机具资金兑付,结转于2024年度使用。2、全县秸秆利用达95.1%以上,禁烧区达100%以上,实现了秸秆零焚烧。3、农机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农机监理、培训是农机工作的薄弱环节,亟待提高完善。(二)、丘陵地区农机化滞后。我县丘陵面积比重大,与平原地区相比,由于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农作物种植种类不同,在机械化收获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技术比较成熟,机械化综合水平较高。由于属于地下根茎类、林果类的收获、中耕、植保对农业机械的性能要求高,机械化技术与农民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三)、连年的秸秆全量还田和旋耕整地,造成土壤耕层越来越浅、土壤板结。应加大土地深松力度,优化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的农机化作业技术应用,对深松土地应加大作业补助。(二)整改措施1、提高完善农机监理、培训。2、充实人员、明确分工、落实措施、加强农机安全管理。3、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倡农民购买新型机具,确保粮食稳产增收。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实现全县农机总动力9.1万千瓦,拖拉机达到560台、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0台;农机化作业达60万亩以上;举办机械演示培训班4次,培训农机技术人员300人次、农民400人次;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任务100万元;做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监管;加强农机检审验,完成检验合格拖拉机含联合收割机110台;超额完成上级下达地各项工作任务。(二)、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在全县推广应用轻便耐用、经济实惠、环保低耗的中小型动力机械和耕、种、管、收等关键生产环节适用机械,加快丘陵苔原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三)、争取丘陵台塬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打造一批农业高产示范田。调动村民自觉参与农田宜机化改造的积极性,发挥内生动力,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高标准样板工程。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