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潼关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提供福利服务,弘扬救助精神。城市流浪人员救助、安置、维护社会城市秩序和安定团结的精神。城市流浪人员救助,安置 | |
住所 | 潼关县兴隆街幸福路 | |
法定代表人 | 赵新勃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潼关县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81万元 | 9.8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潼关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全面落实“三个年”活动有关要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认真履职,改革创新,着力加强救助站自身建设和为民服务体系建设,以“安全生产和规范化管理”为抓手持续优化救助流程、提高服务效能,以优质高效的救助服务保障县域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1、“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2023年1月至3月,开展街面巡查12次、出动工作人员60人次、救助车辆12次;发放棉衣25套、棉被13套、食品36份、防疫物品20件;街面宣传6次,发放宣传彩页300张,联系卡片200张。2、第十一个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工作。2023年6月19日,在祥和广场开展第十一个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为200名环卫工人代表发放夏季清凉物品包200份,悬挂横幅1条,发放宣传资料500份,制作展板8块,并通过现场讲解向群众普及救助常识。3、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全年对救助管理站进行消防安全排查12次,医疗机构和托养机构排查6次,对排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并建立台账。4、规范化管理。通过省、市工作组对救助站检查中反馈的问题。救助站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举一反三先后对房间进行合理规划,拆除室外破损路面、雨污井抬升改造、路面铺设石材、铺设排水管道、墙面做灰色真石漆、大门外路面硬化、室外路灯亮化、大门维修、院子绿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的提升改造。改造后救助站的工作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助人员来站救助的安全保障更坚实有力。二、社会效益情况1、为全县流浪乞讨、务工不着、生活无着的36名人员,分别提供了食宿、送医诊疗、寻亲、护送返乡等服务,有效保障了我县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2、通过开展3次大型救助管理活动及宣传工作,展示我县救助管理工作成效,提升救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力和满意度。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政治业务学习不经常。2、人员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3、档案资料规范制度落实有待加强。4、联席会议发挥作用不明显。(二)整改措施1、常态化开展集体学习,严格落实周一例会学习制度,提升工作人员学习意识,增强综合能力,使每名工作人员对救助管理政策熟记于心。2、健全完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制度工作考核细则,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严格落实考勤制度,实行周汇总月通报制度。3、指定专人负责,严格按照《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管理办法》文件整理资料,规范归档。4、每季度召开一次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讨论,制定并落实好相应措施,同时加大跟踪问效,确保工作出实效。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站内人员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干部职工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救助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各项政策法规精神,推进行业作风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人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干部职工大局意识、宗旨意识教育,定期组织干部职工交流、学习各地先进工作经验,切实转变工作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一是深入推进站务公开。抓好站务公开工作的落实,通过文件精神传达、组织情况通报会等途径推进站务公开工作,确保各项事务公开透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努力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救助站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救助对象的资料表格管理及救助信息平台管理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以利于工作有序、规范进行;三是切实履职尽责。认真执行救助人员服务承诺职责、岗位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处理好来电投诉、来信投诉和来人投诉;四是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安排专人值守,公布求助电话,实行24小时服务接待制、首问首接负责制,全面排查整改消防安全漏洞,保全工作记录、档案等资料,适时增加防暑、御寒物品,配备安全降温、取暖设备,确保受助人员安全受助。抓好救助管理,搞好救助服务。1、严格依法救助。一是健全依法主动救助机制,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分工;二是增强救助资源协作整合力度,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以车站、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在建工地、废弃房屋等为重点,对流浪乞讨人员集中露宿区域进行拉网式巡查,做好街头流动救助和现场劝导救助,尤其要做好流浪老年人、危重病人和智障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和救治工作;三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鼓励发动环卫职工、公交出租司机、热心群众、志愿者、社会工作机构和公益慈善组织等参与救助服务,让流落街头的生活无着人员及时得到救助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社会关爱。2、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做好来站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思想工作;二是利用宣传栏、宣传资料对来站求助人员进行宣传;三是组织职工走上街头向群众发放《救助管理办法》与《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宣传资料,积极救助工作信息;四是大力挖掘救助工作中干部职工的好人好事开展宣传,积极利用宣传橱窗、宣传条幅、民政门户网站平台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3、完善救助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基础数据、基础资料,建立和完善各种统计台帐,特别是建立求助人员数据库,构建信息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救助工作中的推广运用,创造条件,尽快实现兄弟站之间的互联互通,推进救助工作信息化管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