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潼关县> 潼关县教师进修学校

潼关县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时间: 2024-01-15 09:17
单位名称 潼关县教师进修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面提高全县教师综合素质及教育教学质量。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急需教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培训工作的组织;教师学历提高培训,与试点高校合作,成立校外学习中心。
住所 潼关县育贤路西段
法定代表人 成永康
开办资金 2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潼关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08万元 11.0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潼关县教师进修学校按照县教科局党委的总体安排部署,围绕教育“六大工程”,以“全面提升,分类推进”为培训目标,分层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积极推进学历教育,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完成管理干部及校园长能力提升培训。围绕“强化专业素养,提升管理能力”这一主题,组织教育系统管理干部及校园长150余人,邀请省域专家学者完成为期4天的集中培训,以提升管理干部及校园长教育政策执行能力、学校发展创新能力,引领学校持续发展。2.开展管理干部及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县局领导、股室股长、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等150余人参加培训。3.完成班主任岗位能力提升培训。为强化全县班主任依法执教,依规管班的意识,提升班级管理艺术,组织全县各学段班主任180余人,邀请省域专家、优秀班主任完成2天的培训交流,听取专题报告3场,集中分享研讨1场,提升了班主任政治素养,强化班主任依法依规进行班级管理的意识,拓宽班主任专业知识,增强自我学习提升的自觉性。4.完成了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完成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上报工作,参训教师共计140人;采取线上和线下培训的方式,完成180名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安排落实,保证小学教师县级全员培训的顺利开展。5.完成新任教师入职培训。围绕师德师风、职业操守、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职业规划、教育科研等方面,完成2022年新入职教师及2023年新招录教师第一阶段集中培训,参训教师112人,培训为期5天,完成专题培训9场和培训成果分享1场。并完成2021年新入职教师周期性理论知识测试和考核工作。6.完成各类网络专题培训。组织中小学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假期网络研修活动,参训教师1048人;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专题网络培训,参训教师757人;督促落实新任教师青椒网络学习,参训教师131人。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领导重视,提高培训项目层次。2.群策群力,拓宽专家名师渠道。3.三名助推,生成县级培训团队。4.总结提升,形成入职培训体系。有序开展服务区域学历教育需求,按程序和考试安排,先后完成各批次学员的线上答辩考试和线下学科笔试,安全顺利完成了学历教育阶段性工作,满足了县域内社会青年学历提升需求,较大范围内提升了县域青年学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青年后期成长、就业需求。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的问题:1.教师梯队、层级化建设不完善,教师发展整体构架缺乏全盘、整体规划,不利于教师新老更替所带来的衔接问题。2.培训层级化建设不明晰,致使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效益不高,不利于教师快速成长。3.培训生成性工作不深入。教师培训的二次生成不够,培训学习的理念、知识、技能与实践的结合,生成符合实际的新知不够,更深的发展提升欠缺。4.培训学习输出面不宽。未能很好地发挥参训教师返校后对获取的理念、知识、技能二次分享、培训。整改措施:1.积极完成教师梯队、层级化建设,建立县级教师培训发展情况电子信息档案,总体评估全县教师的成长发展状况。2.建立教师培训学习制度,通过制度约束和任务驱动,提升教师培训效果,落实教师培训学习二次生成。3.拓宽培训输出面。积极开展参训教师培训二次分享,通过县级、校级两个层面,为参训教师提供平台,实现培训学习的二次分享。4.进一步规范工作模式,促使各校建立健全校级培训的规划与统筹,减少工学矛盾对教师培训学习的阻隔。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依据教师梯队建设、层次架构,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体系化建设,将全县教师按照不同的梯队与层次,建立教师培训情况电子信息档案,为后期教师学习培训做好基础性准备。2.完善县级培训团队建设,以县域名师为基础,在全县各校依据相应的遴选条件,优选出有培训能力和相应培训专题的校园长、教师,进一步完善、扩充县级培训专家库。3.完成县级培训项目:(1)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2)新任教师岗前培训;(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学科培训;(4)校园长提升培训;(5)完成国培、省培和市级培训的组织实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