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受市政府委托,承担招商引资和管理工作。招商引资发展规划拟订、组织实施的指导协调;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策划,洽谈会组织,有关重大问题协调;投资者、经济团体、工商企业、金融组织、商务机构联系和投资合作,联络、投资考察、招商洽谈活动组织;外部资金筹措吸引,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子项目库协调指导,招商引资项目对外推荐,投资资讯服务提供;招商网络建设;客商投资环境考察、信息咨询服务、代办投资手续服务提供;外商、外资投资企业以及国内投资者投诉事宜受理、调解,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区县客商投诉事宜协调工作指导;市政府驻外机构招商引资业务工作协调指导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正阳路9号市政府3号楼9层 | |
法定代表人 | 贾敬光 | |
开办资金 | 70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6.77万元 | 47.96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1.2023年铜川-京津冀招商引资活动。活动期间,我市招商小分队,开展精准招商活动75次,对接拜访企业86家。成功举办“2023年铜川—京津冀经济合作恳谈会”。共签约项目68个,涉及金额164.37亿元。2.2023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5月26日至30日在铜川成功举办。我中心负责组织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推介会的签约仪式,签约项目56个、涉及金额92.91亿元,企业、商协会代表30余人参会。3.“陕西—京津冀重点产业合作恳谈会”。按照民革中央助力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招商大会总体方案安排,6月30日在北京举办。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华,政协副主席、民革铜川市委主委王红侠参加会议。市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参会,印台区煤炭资源整合及王益区汽车服务项目在会上签约。4.铜川市铝产业发展大会。7月18日,铜川市铝产业发展大会举办。共签约项目20个、涉及金额137.1亿元。签约铝制品购销合同44个,涉及金额140.01亿元。5.英国德国经贸交流活动。8月21日至28日,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华率团赴英国、德国开展经贸投资促进与交流合作活动。中心副主任高增强陪同考察。考察团先后访问了伦敦金融城,拜访了中国驻德国汉堡总领事馆、汉堡市财政局,考察了德玛格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克劳斯玛菲集团。成功举办“耀瓷—英国之约”文化推广与交流活动、中国(铜川)—德国产业交流合作推介会。6.陕西—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合作推介恳谈会。8月25日在广州举行。副市长杨磊带队参会。我市2个项目集中签约、涉及金额10亿元。活动期间,中心副主任赵琨带队赴佛山、东莞考察医药、陶瓷、物流等产业。7.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铜川产业推介会。9月7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市长郝光耀、呼和浩特市副市长李晓燕分别致辞,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华主持推介会。市工信局、文旅局、农业局分别作产业推介。内蒙古2家商协会交流发言。两地相关部门领导出席,180家企业代表参会。8.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举行。我市分团相继参加了陕西省—跨国公司对话会、民革中央助力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招商大会陕西—福建重点产业合作推介恳谈会,成功举办铜川—厦门台资企业恳谈会。活动期间,拜访了厦门台商协会、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公司等。9.第六届进博会铜川产业推介会会。11月17日在上海成功举办。市长郝光耀出席并致辞,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华主持。省级有关部门领导及国内外160余家企业代表参会。市工信局、新材料产业园、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发展局作推介发言,陕西未来造等作交流发言。10.2023铜川·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合作恳谈会。11月8日在深圳召开。市委书记李九红出席并讲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勇介绍铜川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华主持。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韩晓晖出席。市工信局、市商务局作了推介发言,深圳市振兴陕西促进会、隽美经纬、密尔化工等协会企业负责人作交流发言。各区县、市级工业园区、相关市级部门负责同志参会。11.第七届丝博会。11月16日至20日在西安举办。分团办公室圆满完成了联络协调、项目签约、嘉宾邀请、会议组织、考察洽谈、后勤保障等工作。铜川产业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我市集中签约24个项目、涉及金额96.65亿元,300余位重要嘉宾、企业家代表应邀参会,超过500万人次同步观看直播。本届丝博会我市累计签约项目421个,涉及金额741.35亿元。采用“3+1”展览展示方式,现代农业展、先进制造展、陕菜特色美食展及推介会场外展示。参加省团系列活动18场,组织自办活动5场,有效扩大了我市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此外,还组织参加了10余场中省市系列活动。积极参加了第三十届农高会、2023盐铜协作“区中园”—汽车零部件产业专题招商推介会、成都西安商会2024迎新年会暨陕西省招商推介会、苏陕协作共建区中园联席会议、陕苏智能制造业台资企业合作交流会、2023全球秦商回归暨民建企业家投资合作交流会、民革企业家走进陕北重点产业合作推介恳谈会、2023年铜川名优产品(盐城)展销推介活动及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招商推介会、“投资中国年”西部地区专场推介活动、陕渝台资企业产业对接会、2023中国西部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博览会暨‘两链’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等中省重大活动,积极对接项目,广泛宣传推介。二、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1.项目开发质效提升。围绕三大产业集群14个重点产业链,加强项目开发、储备、管理及推介。全年组织集中征集项目3次,新增储备项目95个、涉及金额284.62亿元;推介宣传项目382个、涉及金额1515.17亿元。95个项目列入市项目库,涉及金额284.62亿元。2.宣传效应持续放大。全年编转信息近500条,浏览量突破18万人次。铜川招商微信公众号及区县园区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突破万人。同时,积极运用新媒体渠道开展宣传,扩大影响。尤其是丝博会期间,我市发布信息50余条,总播放量达50万,铜川产业推介会直播观看人数破100万,新华社、中国网、爱奇艺、今日头条等媒体超过580万人次同步观看。编发《招商工作动态》11期。3.招商发展明标定向。制定了《铜川市招商引资项目合规引荐人奖励实施细则》《外商直接投资奖补政策实施细则》,编发了《运用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招商引资典型案例选编》,起草了《铜川市招商顾问聘任协议》。起草《关于发达地区部分城市招商引资政策的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投资服务的建议》。4.督查考核跟踪问效。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内外资统计及今年、往年续建签约项目的跟踪统计;完善了全市重点外资企业联系机制;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统计管理办法》;起草《全市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区县(园区、景区)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印发月通报10期,做好签约项目的“五位一体”责任落实工作,建立全市重点项目跟踪台帐,协同开展全市高质量项目推进暨招商引资年活动专项督查。印发了《全市招商引资专项考核办法》。三、存在问题(一)招大引强不够有效。从全市招商成效看,总体上缺乏产业关联度高、影响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延链补链强链类产业项目,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二)外资进度差距较大。除新区、高新区、王益区外,其它区县、园区均无实际外资到账。全市直接利用外资仅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9.92%,差距较大。四、改进措施(一)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紧盯全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坚持市政府招商引资月推进会、招商系统旬调度会等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招商工作格局。落实区县、园区洽谈项目分类对接、准入项目会商评审、签约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做到全流程严格把控、全周期闭环管理、全过程跟踪问效。(二)聚焦重点,扩量增效。继续落实“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带头招商、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活动计划,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借助丝博会、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活动,积极开展项目洽谈,及时组织双向考察。聚焦外资利用,密切关注收集外资背景项目,完善市、区两级重点外资企业联系机制,持续对全市现有外资企业实行“点对点”服务,确保在谈、在建外资项目顺利实施。五、2024工作计划(一)聚集项目洽谈招引,精准务实组织活动。1.精心组织重点活动。以丝博会、厦洽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等重点招商活动为依托,积极组织项目对接洽谈,努力签订一批优质产业项目。抢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遇,适时组织境外招商,扩大我市对外开放水平。2.常态组织精准招商。围绕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策划组织推介活动。结合产业现状和发展需要,开展灵活多样的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常态化组织小分队招商。(二)紧盯产业开发项目,多种渠道宣传推介。1.聚焦产业开发项目。围绕优势产业,紧盯已建、在建重点产业项目,开发和引进补链强链项目。指导区县、园区及产业链牵头部门,做好项目策划包装。2.多元平台宣传推介。借助会展招商、专题推介、小分队招商等开展对外宣传,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网络宣传。(三)优化招商环境,强化督查问效。1.加强投资信息管理。办好“招商服务热线”,获取信息,及时登记,分流推送。在全市洽谈项目库的基础上,联动铜川市招商引资基础平台,实现全市招商信息互联共享。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组织召开政企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理清工作思路,提出政策性建议。3.强化项目督查机制。坚持月通报、半年点评、年度考核,突出督查的问题导向,建立台账逐项解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