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潼关县> 潼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潼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1-10 09:57
单位名称 潼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提高全县粮食产量提供保障。推广县域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
住所 潼关县南新街3号
法定代表人 金燕辉
开办资金 12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潼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8.98万元 78.9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农技推广工作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开展工作。农技推广工作通过示范引领、技术指导、强化培训、辐射带动等工作,使我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成果转化率有了很大提升;植保工作大力开展了“一喷三防”绿色防控工作;能源安全以沼气建设为抓手,强化安全防患意识;全面完成外来有害物种普查工作;项目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完善了2个4星级基层农技推广示范站建设,创建了县推广机构+试验基地+示范主体+农户服务模式;完善了3个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各项项目建设指标任务全面完成。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强化试验示范,带动全面发展。结合今年夏播,我中心专门召开夏播工作会,全面安排部署夏播玉米增密度示范推广工作。种植玉米增密度试验200亩,全县辐射带动面积3.8万亩,亩株数均达4800株以上,密度较上年亩增加300株以上。(二)、推广“一喷三防”技术,提升粮食产量。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防早、防小、防了”的策略,在小麦齐穗到扬花、灌浆的关键时期,我中心及时召开现场会,制定《潼关县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及一喷三防实施方案》,统一抽调技术干部12名,组成技术服务队,以镇村为单位组织开展“一喷三防”宣传和技术培训,明确最佳防治适期和用药品种,为广大群众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三)、围绕“三贴近”活动,提升服务水平。按照渭南市千名农技人员“三贴近”技术服务活动精神,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三贴近”技术服务大比武活动领导小组,我中心按照活动要求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重点在春管、夏收、夏播、秋收、秋播、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时间开展技术服务活动,为确保“三贴近”技术服务的持续有效开展。4月中旬和8月中旬,在小麦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和玉米“一喷多促”,分别采购10万余亩“一喷三防”和“一喷多促”药品向各镇村、种粮大户发放,组织专业社会化服务队进行统防统治,有效预防、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四)、强化能源安全。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第一位,成立了专门班子,明确专人负责,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和实施方案,加大学习和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安全防患意识。(五)、完成外来有害物种普查工作。按照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要求,中心及时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普查工作技术方案,全县共设置5条踏查路线,实现“四镇一办”全覆盖。(六)、项目建设工作。一是以项目为依托,我县小麦、玉米、石榴、花椒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产量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实现小麦同比增产6.48%,玉米平均同比增产17.8%,石榴、花椒经济效益增加13%。二是完善了“潼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潼关县农产品检测中心”2个4星级基层农技推广示范站建设。三是在我县创建了县级推广机构+特聘农技员+示范主体+农户服务模式,多方位提升推广效能,构建多元互补、信息共享、协同发展的农技推广体系。四是继续完善建立了3个县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023年主推技术3项,开展教育培训13场次,培训总人数1200多人(次),观摩总人数1000人(次)。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农技人员对我县小麦、玉米田间管理指导,积极开展抗灾强管、科技壮苗等,全县完成灌溉8万余亩,施肥12万亩次,化学除草15万亩次,病虫害防治喷药面积12万亩次,发放病虫草害防治药品40余件,与渭南绿盛专业化服务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我县开展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示范喷药2000亩。发放药品五万余亩,技术人员有效的开展了小麦病虫害、小麦晚霜冻害、玉米粘虫防控、玉米雨涝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实现了全年粮食的丰产丰收。依托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在试验示范基地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了适合我县种植的小麦、玉米、蔬菜品种10余个;通过连续几年的机播试验,对不同的机械播种方式开展了适宜性和增产效果的对比,初步确立了适合我县的播种方式;农技中心还进行了大量土肥方面的试验,包括不同厂家肥料的对比试验、不同肥料品种对比试验、追肥试验等;在试验基地对节水灌溉技术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开展了积极的试验和探索,初步总结出适合不同大田作物的节水灌溉方式。通过以上大量的试验,为潼关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认真履行农业植物检疫职责,优化办事程序,强化便民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种苗经营户办理检疫签证业务。开展植物检疫知识、守法经营知识培训两次,培训人数达2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经营人员的守法经营意识。对种苗经营户开展定期巡查,查处一起违规调运蔬菜种子案件,依照《植物检疫条例》进行了严厉查处,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处理得当,同时对当事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到违法调运对农业生产安全的危害。通过案件的办理既提高了我中心检疫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又增强了种苗经营户的守法经营意识,达到了对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的有效震慑。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专业人员仍然短缺;二是服务模式亟待创新,技术指导以面上为主,效果差,效率低;三是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农技人员工作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工作缺乏主动性,直接影响农技推广的效益。整改措施: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健全农技服务队伍;二是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积极扭转观念,增强创新动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科学指导粮食生产。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等新技术及生产中不同生长周期的田间科学管理及病虫害的监测防治技术,切实做好粮食田间技术指导尤其是病虫害的监测防治。(二)有效推进普查工作。明确工作思路,细化普查内容,严格质量把控,熟练掌握普查线路和方法,扎实有效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详细做好调查和数据录入,确保普查工作按时高效完成。(三)推进农技项目建设。农技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农技项目的支撑,按照农技体系项目方案将项目实施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不断加大农技推广、科技试验、技术培训范围和力度,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细则,健全完善工作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实处,全面完成项目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