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秦都区>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1-10 09:17
单位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全区农业综合技术和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系)、新技术、新农艺、新农药、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病虫害、植物检疫对象监测预警和防控;农业环境、耕地地力监测和土肥水技术试验推广;农业科技术培训、咨询、指导等技术服务。
住所 咸阳市秦都区市民服务中心15楼
法定代表人 徐会善
开办资金 60.0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0.08万元 60.38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工作(一)绿色高效吨粮田工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大力排广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标,深入推进粮食单产和综合能力提升,积极推进绿色高效“吨粮田”创建工做。2022年,落实“吨粮田”面积5000亩,分别在马庄和渭滨街办。经过实际测产,吨粮田小麦平均亩产量为513.2公斤,较大田每亩443.1公斤增产70.1公斤,增幅15.8%。玉米平均亩产570.7公斤,较大田亩均产量459.6公斤增产111.1公斤,增幅24%。“吨粮田”总产亩为1083.9公斤较大田902.7公斤增产181.2公斤,增幅20%,顺利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二)耕地地力保护和种粮一次性补贴工作。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确保耕地地力和粮食安全的惠农政策之一。2022年我区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为99020.87亩,涉及马庄、双照、渭滨、马泉、古渡五个街办共计15267户。按照每亩70元的补贴标准,共需补贴资金6931460.90元。发放种粮一次性补贴3批,资金308.64万元,截止目前所有资金已通过“一卡通”全部发放完成,没有虚报、冒领、套取、截留等问题。(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系统监测和大范围普查相结合”的测报手段,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重大病虫防控机制。2022年各种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面积62.65万亩次,防控面积61.809万亩次。其中:绿色防控示范面积6.02万亩次,示范带动面积3.5万亩次,全区绿色防控覆盖率42.04%;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5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率51.5%;农药利用率40.5%,较2021年增加1.1个百分点。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次,降低农药使用成本113.8万元。挽回产量损失3679.14吨,实际损失2212.1吨。全区建立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点7个,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点1个。采取无人机飞防和人工机防相结合的方式,对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草地贪夜蛾等进行统防防治示范,共计出动植保无人机75架次,机动喷雾器150台次。(四)植物检疫工作严格规范植物检疫市场秩序,狠抓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控工作,有效杜绝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确保了我区农业生产安全。截止目前底共开出调运检疫证书27份,(其中省内证14份,调运西瓜种子、玉米种子、蔬菜种子1763公斤,出省证13份,调运西瓜种子、玉米种子、蔬菜种子,959公斤)总调运量2722公斤。种子、苗木生产单位申报产地检疫覆盖率达到95%以上,市场销售的小麦、玉米等作物种子调运检疫持证率达到100%以上,蔬菜、豆类种子调产检率达到90%以上,调运检疫持证率提高5%以上。(五)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工作强化“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利用电视、微信平台、墙报、标语、病虫情报等形式进行技术宣传与报导,使绿色植保防控技术得到广泛宣传和普及。在马庄办正洪村、南吴村两村建立桃、苹果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个,示范面积0.35万亩辐射带动群众绿色防控面积1.21万亩,全区绿色防控覆盖率平均65.2%。绿色防控较常规防治农药使用量减少20%,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次,亩降低投资成本180元。(六)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实施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为11.8万亩(玉米、小麦、红薯),平均亩实现节本增收30元,总节本增收354万元。全区检测土样100个,制定印发我区红薯、玉米、小麦作物不同区域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方案5个,张贴发放区域指导方案90份,发放配方施肥宣传资料1.5万余份,完成土壤墒情监测点12期,建立市级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2个,区级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2个。(七)蔬菜与果树工作。2022年引进试验蔬菜新品种20个,示范面积350亩;坚持把调优果品结构、提升果品品质作为果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加强技术服务,在关键时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为高产高效“万元果”攻关提供科技支撑;开展果树管理技术培训会4期,发放技术册3000余份,田间指导16次,及时解决果农在种植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提升果园管理水平,保证果树稳产高产,提高经济效益。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2年,落实“吨粮田”面积5000亩,分别在马庄和渭滨街办。经过实际测产,吨粮田小麦平均亩产量为513.2公斤,较大田每亩443.1公斤增产70.1公斤,增幅15.8%。玉米平均亩产570.7公斤,较大田亩均产量459.6公斤增产111.1公斤,增幅24%。“吨粮田”总产亩为1083.9公斤较大田902.7公斤增产181.2公斤,增幅20%,顺利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实施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为11.8万亩,平均亩实现节本增收30元,总节本增收354万元。召开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4次,技能培训32次,现场技术指导55次,发放技术资料42000份,悬挂横幅3100条,乡村技术板报12期,印发灭鼠知识问答、病媒生物知识问答等资料20000余份;指导群众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48.9万亩次。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结构单一。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服务工作的开展。2、工作创新不够。对工作,习惯凭经验办事情,因循守旧、不能够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尽最大努力去完成。3、推广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四、整改措施1.鼓励农技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适应农技推广工作要求,增强为农服务潜力,提高服务质量。2、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协调办事能力,严谨细致,把握分寸,把事情办稳妥、办周密、办扎实。3、充分利用现场会、培训班、冬季农民科技培训、科技下乡,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提升推广效果。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继续推进绿色高效吨粮田建设和耕地地力补贴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二)加快推动全区蔬菜瓜果标准化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提升秦都蔬菜瓜果产业的发展水平。(三)加大农技推广力度,一是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二是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科技示范田,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高效种田。(四)加强农业重大病虫害灾害监测和预报,狠抓小麦赤霉病、条锈病重大病虫害为重点的防治;加强对苹果蠹蛾、鼠害等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确保全区无重大农作物疫情发生。(五)做好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