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潼关县畜牧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畜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负责组织实施畜牧业发展规划,做好畜牧生产统计;负责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负责畜牧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培训;指导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 | |
住所 | 潼关县南新街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超 | |
开办资金 | 3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潼关县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8.32万元 | 66.2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强化安排部署,细化责任分工。扎实组织召开了全县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学习传达省市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春秋两季防疫各项工作。按照“场户自愿、程序规范、据实核算”的原则,全面推行规模养殖场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工作,举办“先打后补”培训会7场共计500余人次。今年参与“先打后补”养殖场(户)共计23户,其中生猪养殖场18户、牛1户、禽类4户。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养殖场(户)防疫主体责任,强化疫苗质量管理和使用效果跟踪监测,保证“真苗、真打、真有效”,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效果。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免疫猪口蹄疫8.334万头,牛口蹄疫3.8万头,羊口蹄疫4.538万只,猪瘟8.334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18.6786万羽,强制免疫病种免疫密度均达到95%以上,免疫建档率达到100%。获得陕西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突出集体。2、精准落实防控措施,筑牢安全生产屏障。一是持之以恒抓好非洲猪瘟防控,落实监测排查、大清洗大消毒、检疫监管和无害化处理等全链条综合防控措施,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排查养猪场2600户(次),全县非洲猪瘟疫情形势总体稳定。累计排查养禽场1625户(次)、从业人员3900人(次)、未发现非洲猪瘟疑似症状疫情。二是开展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中心组织5名专技骨干分别对全县5个镇(街道)村级防疫员、养殖场(户)负责人开展专项培训,建立专用记录台账,将清洗消毒时间、地点(场所)、对象、面积、消毒药品和责任人员等进行记录,专项行动期间共印发张贴通告100余份、发放技术指导意见书260余份、消毒液200余瓶(袋),督促指导全县28个养殖场(户)开展彻底大清洗、大消毒行动,督促动物运输车辆清洗消毒共计39辆/次。三是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全年统计上报生猪规模养殖场养殖环节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共计1249头。举办无害化处理操作规程培训5次涉及养殖场户110户,现场审核查看800余次,收集整理相关影像资料3600余份。四是加大人畜共患病宣传工作,中心通过公众号、进村宣传、校园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布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宣传,共计发放宣传单3万余份,举办10余次讲座宣传人畜共患病的危害性,提高群众对人畜共患病的防范意识。五是加快推进无疫小区申报,中心今年持续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引导规模养殖场进行无疫小区建设,举办相关培训共6次涉及规模养殖场30户,同时配合市疫控中心现场指导无疫小区建设,依据相关规定拟申报规模养殖场1个。3、全面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工作。夯实养殖场(户)主体责任,指导养殖场(户)进一步完善生物安全和环境控制基础设施,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强化饲养管理,规范养殖档案填写,引导养殖场(户)承诺规范并参照《兽用抗菌药减量化使用技术指南》使用兽药。本年度共计审核规模养殖场抗生素减量化资料10余次,举办相关培训5次共计130余人次,现场指导相关工作20余次,裕兴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顺利通过了2023年度省级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工作评估。4、全面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严格贯彻落实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各项政策要求,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不定期深入养殖场现场指导畜禽粪污物资源化利用,推广“一减三分四防”技术,印发了《渭南市规模以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手册》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下发了畜禽养殖场粪污整治承诺书150份,全面建立健全了全县畜禽养殖规模场及适度规模场的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情况台账。全县21户规模养殖场粪污设备设施配套率达100%,已通过了相关部门验收,83户适度规模养殖场粪污设备设施配套率达95%,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8%,全面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5、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场燃煤排查工作。中心对全县养殖场户供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严格按照宜汽则汽、宜电则电的原则,在全县养殖场积极推广电能取暖,鼓励养殖场使用电地暖、电热板等适宜的电暖设施等新技术,与养殖户签订散煤禁燃承诺书,减少燃煤带来的大气污染。6、对养殖户安全生产及生态环境风险隐患进行逐一排查。中心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安全生产及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与各镇(街道)主管镇长对接,针对各自辖区内养殖户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生态环境污染隐患逐一指导,下发《畜禽养殖户粪污污染现场指导意见书》,同时签订安全责任书。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畜牧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以生猪全产业链建设为路径,加强生猪产能调控,采取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补短板、延链条、提质量、增效益,全力构建生产高效、资源节约、布局合理、产销协调的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畜牧业总量扩张、质量提升,努力打造潼关畜牧业品牌,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全县生猪存栏11.21万头,新扩建养殖场5个(裕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鑫之源养殖场、牧健恒升北营养殖场、旺福养殖有限公司四角营场、旺福养殖有限公司永丰塬场),全县现有适度规模养殖户83个,适度规模养殖和规模养殖生产量占到80%以上。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开展动物防疫,对各村级防疫员和养殖户集中开展宣传培训,推进了养殖场户消毒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降低了疫情发生和人为传播疫病的风险;规范、引导非规模畜禽养殖场户扎实做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督促其建设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合理解决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畜牧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不误,双促进。确保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走上“减量化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三、目前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畜牧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严重缺乏,一人站现象比较突出。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实现养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发展。二是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针对基层站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进行扩招,对现有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培养高素质服务型一线人才。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政策扶持引导、招商引资力度、完善生产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应,扩大养殖总量,优化品质结构,拉长产业链,发展畜产品的冷藏、运输等物流产业,努力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全力推进畜牧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2、做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和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不断提升防控水平和防疫效果:一是扎实做好补免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二是开展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效果监测评价工作,指导养殖场户按规定程序申请疫苗补助。三是开展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和监测,构筑有效免疫屏障,降低疫情发生风险。四是严格动物产地检疫、落地报检等工作。五是加快推进无疫小区创建,提高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能力。3、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为重点,全力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一是持续推进生态养殖,提高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率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二是探索规模以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鼓励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养殖行为,减轻对周边环境和村民生活造成影响,避免对水源等环境敏感区造成污染。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