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咸新区> 陕西省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陕西省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发布时间: 2023-12-11 16:53
单位名称 陕西省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组织和服务。新区公共资源交易场所设施标准、交易平台、业务规范等建设;保证金专户设立和管理;项目交易组织、服务、见证、纠错、信用和秩序管理;资料归档、查询和专家抽取。
住所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泾大道创新大厦裙楼二层
法定代表人 赵娟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50.97万元 819.9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公示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业务“全口径”入场。中心在落实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要求下,按照“4+N”模式拓展交易业务,目前在涵盖工程类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土地交易四大类国家规定交易项目的基础上,在我省率先实现网上商城采购(含企业)、分散采购、政府工程采购、国企自有资金采购、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物业工程、涉案罚没物处置、广告经营权等业务进场,为我省落实“应进必进”和拓展平台覆盖范围最广的地区之一。(二)操作“全流程”网办。一是持续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新区建立各行业招标投标“一网通办”模式,经过改造现有交易平台、引入第三方交易系统等改革措施,新区已将招投标“一网通办”营商环境模式从房建市政、交通水利等行业拓展到物业、电力、土地、农业、环境等各行业及限额下工程招标投标等社会项目,在全省率先完成各行业招投标全流程线上操作,全面实现各行业电子化交易“一网通办”。“零跑腿”、“零收费”等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惠及所有招投标行业;二是大力延伸各环节“一网通办”水平。2022年,新区进一步完成招投标电子化改革,已完成包括信息发布、开标评标、招标计划、专家签名、电子档案、远程异地多点评标等多项创新举措的全部应用。(三)服务“全方位”保障。一是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在原有基础上明确国企采购、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物业采购等项目入场,明确了国企采购等入场标准;二是持续精简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招投标流程,明确办理时限,不断提升交易现场见证服务水平;三是大力推行电子保函替代工程建设项目大额保证金缴纳,大大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有效释放企业资金压力。(四)风险“全角度”防范。一是线上监管“全应用”,正式应用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畅通线上监管渠道,开通“监督检查”模块,大力推进智慧监管;二是多措并举“提效能”,常态化专项检查活动,并通过平台官网公开各类违法违规信息。二、社会效益情况2022年新区交易中心累计服务交易项目3246宗,完成交易金额1295.10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成交金额879.15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项目成交金额384.16亿元,政府采购项目成交金额22.29亿元,其他项目成交金额9.50亿元。2022年中心完善专项制度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国有企业招标采购有关事项的通知》,创新建立国企招标采购“一网通办”的“西咸样板”,为各行业监管部门开展企业采购工作提供专项指导性意见,在全省首次对适合进入平台的交易项目做了明确界定,为我省规范国有企业招标采购提供宝贵经验。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是新区使用省级平台,平台检测认证等工作尚未实现,下一步将加强与省级平台的配合,做好相关检测认证对接工作;二是监管平台、大数据辅助监管平台等重要监管手段应用不全面,下一步将加大对监管平台的应用力度,提升监管的时效性及精准性;三是市场主体对系统操作熟练度还需提高,下一步将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培训频次,提升市场主体对交易系统操作的熟练度,提高交易效率。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加快CA数字证书全省互认;二是继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电子化应用水平,不断完善大数据辅助监管功能;三是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扎实开展抽检活动,常态化进行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四是深入推进信用管理在招投标领域的应用;五是稳步推进改革探索,不断改进传统评标评审模式,探索研究智能化评审模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