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高等专科学历技术应用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农业类、林业类、水利水电类、建筑类、信息技术类、经济类、管理类学科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及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渭惠路24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周锁 | |
开办资金 | 100213.2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2599.77万元 | 68579.0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 从业人数 104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各级领导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提高质量、提升形象”两大任务,坚持“强基础、深改革、促发展”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埋头苦干、担当作为,迎难而上、团结奋斗,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交出了一份难能可贵、可圈可点的年度答卷。特别是国家“双高”校建设中期绩效评价获得“优秀”,滨河校区(新校区)破土动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申办工作有序开展,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大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从六个方面总结如下。一、高擎信仰之旗,党建引领更加坚强有力一是始终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专题学习、全面部署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二是深化从严管党治校。完成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学校荣获2021年度省属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单位。三是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开展基层党组织专项自查。动物医学党支部成为第三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学院党委、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植保党支部分别入选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建设单位。四是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与监督管理。修订《处科级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实施办法》,组织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全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时政讲坛。五是加强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扎实推进“正禾”育人工程,获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高职高专官微50强。六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认真学习贯彻中省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启动校内首轮巡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二、胸怀国之大者,立德树人更加坚实牢固一是国家“双高”校建设中期绩效评价中获得“优秀”等级,入选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7个专业群成功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60强。二是推动“大思政”建设,强化思政育人工作。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中获评思政课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能手各1人,启动“匠心杨职”课程思政金牌示范课建设,连续两年获批教育部思政专项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牵头成立全省高职院校“大思政”联盟。“正禾”育人工程入选陕西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一校一品”创建项目、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三是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聚焦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谋改革、求创新,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省校三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总数达到79门,荣获省级优秀教材特等奖、一等奖各1门,5门课程通过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验收,7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特色课程。“涉农院校发挥技术优势,赋能农民增产增收”专项案例和“创新专业教学组织形式,适应扩招生源的学习需求”2个典型案例入选《2021中国职业新质量年度报告》。四是各类大赛取得长足进步。再次高水平承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国赛。获202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胜奖1项,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获奖数量和层次居全省高职前列。首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陕西赛区职教赛道冠军,获创新创业国赛金奖1项、银奖1项,省赛“挑战杯”获金奖1项,银奖5项,夺得大赛最高荣誉——“挑战杯”,是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五是人才培养加快推进。“1+8”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改革专业新增28个,1+X证书试点专业覆盖率达85%。水利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成功通过省级验收。学校被省人社厅和财政厅确定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被陕西省委农办“陕西省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六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深化。院士工作室等2院2室5中心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全部建成,入选陕西高职唯一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全国首批“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获评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突出贡献奖,被工信部确定为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被工信部确定为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获批教育部立项课题1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七是图书资源加快建设。完成4万册常规纸质图书和33万册纸质回溯图书购置,西校区电子阅览室场地基建改造完成。三、聚力乡村振兴,社会服务更加高质高效一是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持续加强小麦育种研究与成果转化,武农981、武农988成为继袁隆平之后的全国第二例“特殊型”作物品种。培育的3个小麦品种搭载“神舟十五”飞船进入空间站开展育种试验新探索。赵瑜研究员主持选育的国审大穗大粒小麦新品种“武农981”“武农988”实现成果转化,签约金额100万,标志着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大突破。二是助力乡村振兴。牵头成立陕西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展“万名学子进万村”乡村振兴大实践。启动“五联一抓”推进乡村振兴暨百名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计划。学校入选首批省级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党建引领育训赋能乡村振兴”入选“国家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三是推动特色产业研发。搭建“三果一菌一蜂”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加快融入秦创原农业板块。获评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彬州基地获批省级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学校获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陕西高校秦创原建设工作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估A等单位。马文哲获2022年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侯金星等6人入选2022年杨凌示范区青年育种专家支持计划。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入选省级工程中心。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个、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2个、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3项,获批乡村振兴研究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20项和省级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1个。牵头的红豆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获批资金685万元。四是开展培训服务。举办陕西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来自全省各地的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100余名代表在线下参加培训,800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同步参加线上培训。全年举办各类乡村振兴培训项目20余项,参加培训人员达92万人天。村干部学历教育班335名学员毕业。四、融入上合基地,国际交流更加扎实多元一是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学校几内亚水利工程学院、古利斯坦国立大学现代农业学院和哈萨克斯坦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建设,2所海外分校和1个海外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上合组织农业培训示范基地海外农业园区节水技术培训及海外分校涉农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标准修订及课程开发培训”项目获批科技部立项。二是加强国际人才培养。与长安大学签订了国际学生“3+2”联合培养协议,学校当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联盟分盟副理事单位,水利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副秘书长单位。举行2022届国际学生线上毕业典礼,12名国际学生拿到毕业证。目前,毕业的国际学生已经在多家国外企业工作,受到企业的好评。新增留学生15名。三是开展海外培训。先后承担3期56天的商务部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项目,埃及等十几个发展中国家的95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开展上合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海外园区技术培训6期,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用中国标准引领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技术发展。五、加强内部管理,学校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学校入选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单位,承担“健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和“高校科研评价改革”2个试点项目。校长获评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政府采购工作获陕西省财政厅优秀评价。二是加强师资和人才队伍管理。建立师德师风档案,柔性引进技能大师等,建成1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名教师获省技术能手称号。畜牧兽医教师团队成功入选“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杨振华团队获得2022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生物工程学院被命名为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赵英老师获评陕西省师德标兵,刘玉凤家庭获陕西省教育世家荣誉称号。三是在全体师生的热切期盼中,滨河校区(杨凌现代农业职教创新园)顺利开工建设。三校区家属院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通过验收,学校荣获陕西省节水型高校。四是圆满完成招生就业工作。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95%,全省领先。录取新生6600人,分数线、录取位次大幅提升。1279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上线率高达80%以上。完成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获陕西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校领导带队走访了省内外136家校企合作单位,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五是群团工作扎实推进。庆祝建团百年深化学生工作,获陕西高校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高职院校唯一一等奖,学校入选全省高校团建示范院校”培育单位,生物工程学院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三个团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团建样板支部”培育单位,获省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单位。完成工会换届,召开四届一次“双代会”,赵瑜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六、统筹疫情防控,学校防线更加稳固安全从年初到年末,学校始终坚守“生命至上”理念,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多次召开会议,压紧压实防控责任,落实落细防控措施。稳妥应对疫情,确保了校园稳定安全和师生生命健康,学院被委厅授予陕西“平安校园”称号。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2.11)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检测赛项、5G全网建设一等奖。(2022.11)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赛区一等奖(2022.12)2022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5G网络建设与运维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2022.12)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优秀”评价等级(2023.01)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