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蒲城县> 蒲城县植保植检站

蒲城县植保植检站

发布时间: 2023-09-14 10:24
单位名称 蒲城县植保植检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对农业生产上常发易见、为害严重的病虫、草害进行系统监测和防治,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
住所 蒲城县延安路东段20号
法定代表人 李小虎
开办资金 37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蒲城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3.2万元 151.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2022年度,我站承担全国测报处和省植保站35项测报任务。紧抓小麦重大病虫和玉米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农作物病虫害系统调查75次,全面普查35次,调查田块8980块,调查面积47500亩,上报《重大病虫周报表》185份,发布《病虫情报》5期,制作电视节目4期,网络平台发布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及识别防控技术6次、草地贪夜蛾识别及防治技术信息5条,微信公众号推送以草地贪夜蛾为主的玉米病虫防控技术信息流量20万条。2、示范引领,带动群防群治。开展抗灾强管科技壮苗百日行动,组织开展重大病虫应急处置20000余亩;在小麦“一喷三防”工作中,专业化防治联盟调动无人机50余架,自走式高杆喷雾机15台,开展专业化面积55万亩,挽回损失16533吨;开展玉米“一喷多促”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2.5万亩;共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5个,带动群防群治。3、示范推广,集成防控技术。继续做好罕井中山村苹果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及陈庄镇思补村酥梨全生育期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的技术指导工作。全年精准测报并制定用药方案共计8次。4、试验研究,提质增效。围绕经济合作组织开展瓜菜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与尧山镇老口味香瓜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温室瓜菜病虫轻简化防治技术示范30亩,通过使用先进喷药器械,节约劳动成本、提高防治效率。与龙阳镇农掌门西甜瓜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瓜菜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50亩,二、社会效益情况1、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科学指导了防治。准确率达到95%以上,为上级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指导农户适时用药、适期防治及挽回损失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2、示范引领,共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5个,有效地带动了全县农户进行带动群防群治,使病虫防治逐步实现整村推进、粮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3、试验研究,通过理化诱控、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技术,实现农药减量15%,为推动全县瓜菜农药减施增效提供了示范样板。4、示范推广,集成防控技术,全年精准测报并制定用药方案8次,实现农药减量35%,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果品商品率90%以上.5、通过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与指导,解决了农业生产实际问题。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业务人员短缺,技术人才缺乏,日渐增加的业务开展强度大,工作负荷量大。2、人员培养经费缺乏,业务知识需求更新,业务人员参加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机会较少。3、植保经费少,许多工作难以开展,对有些地区的病虫害问题还未能及时发现解决。整改措施:1、向上级部门反映,大力引进技术人才,积极开展业务,完善人员配备。2、重视学习,提升业务技能。有机会多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的学习,通过多形式的学习开展,更新植保专业技术知识。3、对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帮助全县农民群众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给农民群众带来更大的利益。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粮食提质增效,增产减损同时发力。依靠粮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椿林镇、荆姚镇、孙镇等粮食主产镇建立小麦绿色提质增效示范区3个,面积5000亩。2、做好果树绿防,推进农药减量控害。继续做好罕井镇中山村2000亩苹果示范园及陈庄镇思补村2000亩酥梨示范园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及辐射带动工作。3、聚焦特色产业,集成绿色防控技术。继续以“党支部+、党委+”产业为主,建立瓜菜绿色防控示范区2-3个,提供技术指导培训。4、开展试验研究,打破提质增效壁垒。针对小麦、酥梨提质增效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针对性开展单项试验研究,打破技术壁垒,实现药肥减量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