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蒲城县> 蒲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蒲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9-14 10:23
单位名称 蒲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种植业技术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技术规范制订。种植业技术推广业务指导,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宣传。
住所 蒲城县城关镇延安路东段112号
法定代表人 师海斌
开办资金 30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蒲城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5万元 4.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2021-2022年度年小麦宽幅播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小麦播种质量提升项目4.2万亩,涉及11个乡镇,辐射带动12万亩。在4.2万亩小麦核心示范区和12万亩辐射带动区推广良种种植、农田高效节水技术、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协作等增产措施落实到田。2、2022年小麦玉米播种质量提升示范项目项目概况:本项目由蒲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采取整村推进制,在荆姚镇、桥陵镇、紫荆办、兴镇等4个镇(办)作为项目实施示范区。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4万亩,辐射带动12万亩,玉米降本增效“5335”集成技术示范区1000亩,在项目区全面推广玉米“一增三改一防”关键技术和玉米降本增效“5335”集成技术,做到“密品种5000株,缓释肥三层分施,深松翻30厘米,机械化五连作”。吨粮田玉米核心示范区5万亩,以黄金粮MY73、科华666、裕丰512等耐密型品种为主,技术服务30场次,指导农户1500余人。4万亩小麦示范田均在适播期播种,目前长势良好。3、2022年蒲城县大豆产能提升工程项目项目概况:对照“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目标,积极选择探索适宜我县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多渠道、多模式提升大豆生产能力。及时组织农村干部、农技人员、大户和村民代表等观摩培训和宣传引导,扩大大豆种植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影响力度和辐射面。4、蒲城县2022年度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项目项目概况:在尧山镇、紫荆办、桥陵镇、椿林镇、荆姚镇、孙镇等6个镇办,结合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区建设,选择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及“村集体+示范户”的示范主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物化补助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应用该项技术。在小麦、玉米作物上,结合我县粮食播种质量提升、植保等项目,建设“配方肥+种肥同播+无人机叶面追肥技术模式”1700亩;建设“缓释肥+种肥同播+无人机叶面追肥”技术模式800亩。充分发挥了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鼓励粮食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积极参与示范项目,带动群众普遍提升种植、减肥增效技术。今年,共计推广“缓释肥+种肥同播+无人机叶面追肥”技术示范800亩,结合粮食播种质量提升项目完成了小麦减肥增效示范面积20000亩;小麦一次性施肥技术示范面积30000亩,很好的完成了阶段性的示范推广任务。蒲城县2022年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项目概况:我们采取整县推进制,在罕井镇、高阳镇、洛滨镇、孙镇等16个镇(街道)作为项目实施示范区,围绕“党委+”、“支部+”产业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实施作物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为苹果、酥梨、葡萄、蔬菜、西甜瓜、金银花等作物。建立示范区3590亩,并围绕陈庄镇水产养殖基地,建立养殖用水水质调节,补充钾元素,增加虾生长过程中的脱壳率和围绕粮食安全生产,在我县荆姚镇、尧山镇、椿林镇、孙镇建立小麦增施有机肥化肥减量示范区420亩。以商品有机肥补贴发放为主,项目区单位面积化肥用量减少3%以上,示范带动全县化肥用量实现负增长;基础地力有机质含量提高0.5%以上,农作物产量提升3%,亩均增效100元为目标。示范和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技术模式,辐射带动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使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产的有机肥,应用堆肥还田、商品有机肥施用等技术模式。共计发放有机肥1107.5吨和氯化钾肥料30吨。2022年,“党委+”、“支部+”产业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资金150万元,全部用于项目生物有机肥和氯化钾肥料补贴,实际支出150万元。6、2022年度西甜瓜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项目概况:依托龙池镇西甜瓜试验示范基地科研成果,在龙池镇开展水溶肥减量增效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建立示范区7250亩,以商品有机肥补贴发放为主,示范区水溶肥到位率100%,化肥用量减少1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5%以上,带动全县化肥用量负增长。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西甜瓜种植户为主要补贴对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以及应用新型肥料产品,充分发挥示范片技术集成展示作用。示范和推广“配方肥+”技术模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鼓励实施主体按作物养分需求选择配方肥,应用高效施肥技术,合理确定施肥次数,施肥用量等,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选择适合的高效水溶肥产品,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控制施肥量及施肥时间,满足作物所需养分,减少养分田间残留或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共计发放水溶肥料146吨,西甜瓜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资金200万元,全部用于项目水溶肥料补贴。经过镇政府组织推荐,现场考察,我们对项目实施村提出了工作要求:有专人负责登记发放、落实到户,有效避免项目资金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组织土肥、农技、西甜瓜种植专家对龙池镇西甜瓜产业点和示范户进行了3次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了农户减肥增效意识、示范带头作用。7、蒲城县2022年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配套项目项目概况:对开展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荆姚镇、桥陵镇、尧山镇、椿林镇、苏坊镇、紫荆街道办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配套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全部用于配套农机具的采购补助,配套拖拉机20台、玉米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9台、玉米免耕精量施肥播种机12台、小麦免耕宽幅播种机20台、高杆喷雾机1台、农业无人飞机2台。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示范面积达4010亩,辐射带动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面积2万亩以上。推广“缓释肥+种肥同播+无人机叶面追肥”技术示范800亩,结合粮食播种质量提升项目完成了小麦减肥增效示范面积20000亩;小麦一次性施肥技术示范面积30000亩,很好的完成了阶段性的示范推广任务。推广大豆复合种植1000亩,纯大豆种植5000亩。经测产,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平均亩产80公斤左右,纯大豆种植亩产50公斤左右,从经济效益来看,复合种植投入成本较纯大豆较高,复合种植较玉米净作效益低,且费工费时,机械化程度低。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小麦玉米播种质量提升示范项目作为推动蒲城粮食作物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突破性措施,对我县乡村振兴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作用,发挥了项目的辐射带动效果。但在项目整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土地流转难度加大,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小麦玉米相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高,顺应了农村劳动力的日益缺乏。种粮政策、效益的好转,导致土地流转成本增大,规模化生产受阻,良种良法、农机农技推广难。二是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比如灌溉、排水、晾晒场地、烘干设备等,导致大户增产不增收,难以有效的发挥积极带动作用。三是如何应对干旱、高温、冻害等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尤其是今年玉米在抽雄散粉的关键时期,遇到持续高温影响,导致部分品种花粒棒、秃顶明显增多,这些造成项目区玉米生产不均衡。(二)改进措施1、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2、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努力使农民应用中得到的实惠由理论变为现实;3、进一步加大宣传,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主动;4、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继续做好全县土肥信息监测、上报工作:墒情信息24期、肥料信息12期、其他各类土肥信息。2、积极申报实施水肥一体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有机肥替代化肥、旱作农业、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等各类土肥项目。3、积极搞好各类田间试验示范工作。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种植大户技术指导、培训等。4、继续抓好小麦玉米苗情调查工作。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定时定点开展苗情调查。5、做好小麦玉米播种质量提升示范项目。抓好核心示范区建设,在项目的推动下,整体提升我县粮食作物播种质量,实现降本增效,带动全县粮食产业发展。6、做好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积极宣传二十大有关粮食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发挥农技推广效能,做好技术培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