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印台区果业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果业发展提供技术开发与质量管理服务。承担全区果业生产的规划、生产、管理、技术、服务、指导、培训等工作。 | |
住所 | 铜川市印台区重兴北路120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伟 | |
开办资金 | 332.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印台区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82万元 | 11.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印台区果业发展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严格执行《条例》和实施细则,没有发生变更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果业发展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聚焦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按照“稳面积、强质量、强品牌、强效益”的思路,加快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苹果首位产业,积极发展樱桃等特色产业,构建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完整匹配的现代果业经济体系,着力推进印台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统筹兼顾,果业效益持续增强。坚持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从容应对多重压力和困难挑战,坚持把果业转型升级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今年,全区苹果产量14.81万吨、产值7.7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9.2%和35%,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1.38万元,并连续九年保持在万元以上,实现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动力更加强劲。二是坚持精准发力,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大力实施优质种苗繁育工程,建成了全市青砧脱毒苗木繁育示范基地,年出圃优质苗木200万株以上。积极推广“三新”建园和“三改”提升模式,加大果业“三园”建设力度,全年累计打造标准园2.03万亩、示范园1.1万亩、精品园2060亩,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扎实开展果业示范镇(园)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市级示范园8个、示范镇1个。结合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示范引进瑞雪、秦脆等新优品种2200亩,助推全区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多措并举,管理水平持续提高。编制了《印台区果业高质量发展五大技术》《苹果大樱桃周年管理技术图册》等,分季节、包镇办、进果园开展果业技术专题辅导培训,3.2万人次果农受益。结合区域气候特点,积极推广“化学防冻+实时温度监测+熏烟”的精准防冻技术,受到了广大果农的一致认可。先后赴延安、咸阳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管理技术,进一步优化我区“百优”技术员队伍,组建了8支果业创新技术服务队,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全区果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四是坚持品牌效应,果品价值持续提升。充分发挥果业链主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采取“线上+线下”形式,举办专题推介、户外宣传等活动21场次,引导32家经营主体通过主流电商、自媒体平台开展营销,建成了印台果业陶瓷展示中心和“印台苹果”直营店。积极参加千名果农网红人才春夏季培训,进一步健全果业经纪人销售网络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印台果业信息51条,制作印发印台果业宣传册等3000份,规范使用“印台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印台苹果”品牌价值和对外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五是坚持政策激励,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现代果业“三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制定了《果业加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方案》《印台区果业发展五大要素评价体系》等文件,为推动全区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全区果业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是果业生产的集约化、精细化程度不够,链主企业、产业带头人引领作用还不强。二是“印台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不高,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三是果品营销体系还不完善,果业经纪人作用发挥还不够有力,“地头收购”“混装销售”等情况依然存在。四是全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果农“靠天吃饭”的难题亟待解决。这些短板和弱项,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逐项解决。2023年,全区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面积,强质量,强品牌,强效益”的思路不动摇,大力发展苹果首位产业,积极发展樱桃等特色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抓好十项重点,推进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培优品种,稳定果业规模。重点抓好种苗繁育、“三园”建设、老园改造三个方面,稳定果业规模,调优品种结构。①抓种苗繁育,以果树苗繁企业为引领,大力推广以青砧系列为代表的苹果种子实生根和强根系矮化半矮化自根砧,围绕周陵青砧脱毒苗木繁育基地,辐射带动4个村建成优质苗木繁育基地260亩,扩大果树良种扩繁基地规模,年出圃优质苗木150万株以上,打造全省优质种苗繁育基地。②抓“三园”建设,聚焦品种优化、设施完善、技术提升等五项任务,打造标准园2万亩以上、示范园5000亩以上、精品园4000亩以上。③抓老园改造,采取“三新”(新砧木、新品种、新模式)和“三改双减”(改品种、改密度、改土壤;减化肥、减农药)模式,突出“产出率、优果率、亩效益”,改造提升低质低效果园6000亩以上,建成并投用周陵高标准樱桃产业示范园,完成示范镇、示范园等创建任务。二是优化配套,增强果业品质。重点抓好果区配套、经营方式、储运能力等三个方面,夯实果园基础,提升产业质量。①抓果区设施,推广使用旱作节水技术,积极争取防灾减灾等配套政策支持,加大防雹网、避雨棚等设施建设。实施土壤质量改善工程,加大有机肥投入,推广果园生草、豆菜轮茬、地布覆盖等地力配肥技术。加强果园病虫测报,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②抓经营方式,以集中连片规模化果园为重点,鼓励支持经营主体以承租、流转、入股等形式进行托管、半托管,推进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机械化作业率。③抓储运加工,持续延链补链强链,督促现有冷藏设备、加工企业良好运行,提高冷藏设施利用率;加强对接,积极争取果品物流集散中心项目早日落地,持续提升贮藏能力,推动果品季产年销;聚焦发展果网、果箱、果袋等果用物资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引进一批好项目、好企业。三是注重宣传,做强果业品牌。重点抓好公用品牌、营销体系两个方面,提升“印台苹果”品牌价值和对外知名度。①抓区域品牌,大力推广使用“印台苹果”地理标志,培育企业产品品牌,优化果品包装,组织参加产销对接活动8场次以上,持续提升印台苹果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②抓营销体系,聚力打造以龙头企业、营销大户、冷库业主、专业合作社、果品经纪人为主的五级营销网络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对接省内外城市,省外以优系富士为主,省内以新优品种为主,设立直营店、体验店10家;引导各经营主体持续在阿里巴巴、京东、抖音等知名平台进行展销。四是立足创新,增强果业效益。重点抓好科技创新、果业文化两个方面,不断提升果业综合效益。①抓科技创新,以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县创建为平台,用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团队资源,推动果业科技成果、产学研融合。设立“三瑞”苹果研发工作站(点),建设果园“五大要素”管理培训实践基地,持续提升全区果业管理技术水平。②抓果业文化,深入挖掘我区果业文化内涵,开发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等文创产品,规范运行印台区果业陶瓷展示中心。组织开展印台苹果文化节、水果旅游采摘节等主题活动,讲好印台苹果故事,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