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3-07-05 17:59
单位名称 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护文物古迹,弘扬民族文化。钟鼓楼的保护和管理·相关文物展览
住所 西安市莲湖区北大街2号金钟大厦B座833室
法定代表人 王磊
开办资金 5576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西安市文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431.04万元 3603.32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从业人数  5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钟鼓楼博物馆在文物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局机关各处室的支持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市考指标完成情况(一)完成民生提升重点工作任务:开展博物馆进学校进社区“五进”活动大力推进文物活化利用,深挖文物价值,做好价值阐释,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宣传展示活动,组织策划公众教育14场次,举办传统节日教育活动5场,深入社区、学校开展了8场博物馆“五进”文化惠民活动,保持了较高的群众参与度,有力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二)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开展“文化记忆-老房子里的二十四节气”博物馆系列活动我们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先进科学技术在博物馆发展中的应用。今年,我馆充分发挥钟鼓楼文化IP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一是利用“智慧传播”“云展览”“线上教育”等技术手段和互联网传播优势,在官网、官微、社交公众等平台推出“故事会-会说话的门扉”、“文化记忆-老房子里的二十四节气”等文化教育活动,全方位、立体式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二是更新升级语音智慧导览系统,全馆实现5G网络全覆盖,优化线上预约、限流购票和闸机验票系统,不断夯实服务技术支撑。三是多措并举提升参观便捷性和安全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票务系统,通过提前分时段预约,有效控制游客参观高峰,减缓游客排队等待时间,尤其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在确保参观安全的同时,还要达到70%的限流要求,大幅提高了游客参观满意度。(三)开展职称评定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方面,文博初级2人从专业技术十二级晋升专业技术十一级,文博中级3人从专业技术九级晋升八级,5人从专业技术十级晋升九级。聘用文博馆员2人,技师3人,转岗3人。组织文物专技人员参加人才专技人员培训,11月组织开展了文博专业中级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二、博物馆职能工作完成情况(一)文物保护有序开展今年,我馆积极争取文保经费,有序开展钟楼、鼓楼文物保护项目。钟鼓楼保护规划项目已完成报告初步编辑工作,预计12月上旬召开专家评审会。钟楼基座除碱实验项目已完成局部实验样块的脱盐、修复工作,现阶段正在观察修复效果并对修复材料适用性进行评估,预计11月底进行专家评审。鼓楼基座海墁修缮项目已申请市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在此期间我馆将继续加强鼓楼基座变形及沉降观测,及时、准确掌握相关数据,在雨情、灾情前做好巡查的临时保护措施,待资金落实后实施保护修缮工作。顺利完成鼓楼基座抢险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对鼓楼基座变形进行监测,通过勘察监测查明了鼓楼基座内部空洞、含水率、夯土特性、水平位移等信息,为下一步鼓楼海墁、基座文物保护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鼓楼外檐彩绘保护项目立项报告已按程序报送西安市文物局。(二)陈列展览精益求精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我馆与西安半坡博物馆联合完成《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近期,我馆与西安市文物交流中心联合策划的《文心雅情-文房艺术陈列展》已完成布展面向观众开放。在2022年西安市第一届博物馆优秀陈列展览评选大赛中,我馆《走进西安钟鼓楼》展览荣获“最佳公众服务奖”。(三)公众教育丰富多彩今年共完成日常讲解接待1315场,共计5708人,其中重要接待35场次。志愿者工作运行良好,今年我馆在册志愿者共计17人,服务20场次。今年我馆3位讲解员进入西安市文博系统讲解员比赛决赛,并获优秀奖。在西安市首届博物馆教育项目优秀案例评选中,由我馆报送的“古建筑抗震的三大法宝”获得优秀案例称号。(四)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努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与各部门、各岗位人员逐级签订年度《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夯实安全基础。组织消防培训,开展消防演练,开展反恐防暴演练,开展防汛演练,组织开展“119消防宣传月”活动,积极参加由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主办的“2022年陕西省文物系统消防综合应急演练”活动。大强度、高密度、系统性的培训、演练和实操,安保队伍得到充分锻炼,安全意识进一步牢靠,安全防范能力、应变能力、处置能力、实操能力等到全面提升,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实施“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制作悬挂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信息牌,向社会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落实安全形势研判机制。定期召开安全形势研判会议,重点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加大防范检查力度。坚持日常巡查、全面排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以周排查、节前检查、定期抽查等形式,定期组织专业检测公司对安全设施进行系统检测与维护,对钟楼、鼓楼现场设备进行全面排查。截至目前,共查找隐患9处,整改9处,通过安检查出管制刀具414余把,酒类634余瓶,为游客创造安全有序的参观环境。全年共迎接上级部门专项安全检查12次,全年无安全事故。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我馆协同供电部门,经过持续努力,历时三年,于今年8月完成了钟鼓楼转供电工作,彻底解决了困扰我馆长达11年之久的供电难题。(五)宣传工作成效显著我馆非常重视网络和新媒体宣传的创新工作,紧扣馆内工作重心,线下利用钟鼓楼LED、展板面向游客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防安全、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线上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点推送系列专题;在媒体平台及时更新最新文博资讯和参观指南,形成线上线下活动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浓厚氛围。目前我馆运营维护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官网、“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和“西安钟鼓楼社教之家”微信公众号,今年发布各类信息近200项,关注量已达上万人,钟鼓楼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不断扩大。(六)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我馆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想方设法提升经济收入,努力保障职工群众利益。一是加强便民售水机和文创纪念币机两个经营项目管理,经营创收26万元。二是拓展团队旅游收入。签订团队门票优惠协议,报批印制门票100万张。三是加强推广宣传,积极吸客引流。截止11月21日,接待游客总量32.75万人次,经济收入1057.25万元,虽然较2021年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已达到我们预期。(七)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我馆严格按照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优化馆内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20条措施,对照最新的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将全体职工纳入我市“重点人群监控平台”数据库,对内严格落实“两天一检”防疫措施,组织每日定时消杀、佩戴口罩、检测体温、穿着防护服等,做好记录;对外做好体温测量、佩戴口罩、查验健康码及行程码等工作;保证游客购票与安检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并根据实时游客量实行流控,加强疫情防控与日常巡查;风险区域游客登楼要求必须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我馆全年无疫情发生,切实保障我馆职工和参观游客的安全。三、明年工作设想2022年,在钟鼓楼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馆职工在团结和谐、踏实干事的氛围中相互帮助、团结一心,无论在文保研究、展览提升,还是在自身管理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2023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局党组的总体部署,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强化管理,带好团队,努力提升文物保护科研水平,壮大专业技术队伍,积极做好钟鼓楼本体岁修和监测管理、馆藏文物修复保护、文物研究,文物安全监管等工作,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扎实的工作作风,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钟鼓楼博物馆工作新篇章。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