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周至县>
周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周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7-05 09:21
单位名称
周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整合社会科技资源,促进科学事业发展。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科技创新等服务。
住所
周至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办公楼12楼
法定代表人
王小康
开办资金
85.5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1.69万元
72.29万元
网上名称
周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教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积极开展业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今年以来,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持续完善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全周期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孵化链条。以高新集贤园、太周创新园、西部智能装备园为载体,围绕高新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引导企业按照产业定位“入园进区”。今年共指导服务11家(不含集贤园)企业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申报,现已全部公告正式入库。指导服务8家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首次认定,现5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认定,累计高新技术企业9家。2、加强科技创新,拓展业务范围。按照省市关于科技活动周的有关安排部署,今年积极策划,协同组织实施了“科技成果展示和科普惠民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科技大篷车进校园、青少年校外科技实践活动等6场系列活动,被西安市科技局纳入西安市“科创西安”10项主体活动之一,活动纳入明年补助项目。协助组织召开2场产学研金合作对接会。联合农业科技特派员为果农举办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科技宣传培训24场次,分发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3、加强科技服务力度,展现科技服务重要性。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和示范户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培育科技示范户和选聘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今年以来共选聘科技特派员100名,实现全县行政村全覆盖;选聘三区科技人才15人,分别服务于15家农业科技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科技示范户55户,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推进全县科普统计工作和火炬统计工作。指导和督促4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火炬年报和R&D科研经费统计工作,全县规上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统计为908.5万元;圆满完成全县科普统计工作和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统计调查工作。4、加强培训,提高职工素质。科技项目涉及面广、要求高、时效性强、内容更新快。我们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了解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熟悉各类服务项目申报要求和流程,同时立足岗位成才,做好爱岗、达标、争优、成才等环节工作,使职工成为本岗位的能手。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为县域企业更好的提供科技咨询和服务。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2年以来,指导17家企业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申报,并成功入库;现5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认定,累计高新技术企业9家。圆满完成市考指标。共举办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科技宣传培训24场次,分发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组织召开2场产学研合作对接会。培育了一大批农业技术骨干和企业技术人员,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三、存在不足。1.科技经费支出占比较低。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经济发展在全市相对滞后,工业基础薄弱,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远远达不到全市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作开展不顺畅。2.创新平台支撑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的短缺,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在产业发展中没有发挥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中心人员业务能力要继续提升,为县域企业更好的服务。3.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我县制造类科技型企业和高新企业、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企业自建创新平台较少,高新技术产品较少,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需要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规范经营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确保更好的享受各类科技扶持和奖补政策。四、改进措施。严格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在继续深入系统开展学习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查找自身存在问题,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召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并及时通报民主生活会情况,及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切实解决好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工作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五、2023年工作打算。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思想。聚焦“奋战一三五、振兴金周至”,加强中心服务能力建设,扩大中心服务领域。围绕广大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提供咨询、中介、项目对接、人才培训等系列服务,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完善协调服务机制,突出服务效果,更广泛地开展科技中介服务。同时抓好各类项目申报工作。按照项目分类,积极为企业提供国家、省、市、区计划项目的申报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本地区工农业的经济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