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参与制定全县果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标准;组织协调果业生产、加工、贮藏、流通与贸易;果业技术推广、果业项目的组织实施、示范园建设、果品品牌建设、大数据中心建设、信息服务、宣传推介、展览营销和对外交流合作。 | |
住所 | 周至县上林小镇什字东北角 | |
法定代表人 | 张庚伦 | |
开办资金 | 18.5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周至县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30.93万元 | 530.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我单位2022年12月进行了法定代表人和单位名称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强基地、提质量、树品牌、增效益”的目标要求,开展产业提升工作,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由上海高力国际制定的示范园的策划方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制定概念性规划已通过相关程序审定,总体规划正在审批中。该项目已到位资金4600万元,申请3.2亿元政府专项债助力园区快速建设。西安市北吉果蔬专业合作社猕猴桃冷库建设项目:两年总投资840万元,已完成建设任务。今年9月份,我中心申报新增重点项目一个:周至县果业发展建设项目,总投资2312万元,截止12月份入库统计2600万元。(二)加强猕猴桃宣传推介。2022年通过自主办会和参展等模式累计全年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周至猕猴桃4次,利用省市主流媒体全年累计报道周至猕猴桃28次,加强“周至猕猴桃”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宣传。(三)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成功申报认定市级龙头企业3家,申报获批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陕西省异美园产业化联合体。召开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银企对接会3次,争取为我县猕猴桃收贮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申报并通过国家批准授权使用周至猕猴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5家,周至猕猴桃通过第二批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四)引进内资推进园区改造。2022年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43万亩,鲜果生产55万吨,综合产值约60亿元。姚力果业合作社引进福建久泰农业公司合作资金500万元。推进老旧园区改造,优化调整品种结构1000亩,改良土壤2000亩,实施架型改造2800亩、水肥一体化4000亩。(五)制订本单位年度人才工作方案。发挥“十四五”期间周至猕猴桃专家人才库的作用,开展技术交流研讨和技术培训。完成我县产业优秀人才摸底登记工作并上报县人才办,共审核上报优秀人才14人。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网络平台授课等形式,先后组织了多场次猕猴桃管理技术培训,线下培训8次311人,线上培训5次约900人次,共计13次1211人次,适时指导果农科学生产。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推进实施订单农业。支持引导果业企业、合作社、产销联合体推进实施订单农业,2022年实施订单农业7700亩以上。(二)做好猕猴桃救灾工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先后完成救灾涉6镇,共计2698.77亩猕猴桃(含水蜜桃)受灾果园的统计与核实检查工作,认真组织开展走访调查,确保资金足额拨划到位。(三)抓实猕猴桃销售工作。积极开展周至猕猴桃外运通行证办理工作,仅春节期间共办理各种通行证800余个,为产业提供好基础服务。(四)落实产业发展项目。及时申报2022年涉农整合产业发展类项目12个,项目资金2019.4万元,涉及7镇12村,直接带动农户1435户;推进楼观镇都市农业现代农场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猕猴桃示范园1000亩。(五)倾力做好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帮扶,为终南镇马蓬村集体争取优质粮食基地建设项目,流转土地700余亩,实施退林还耕。县产业中心积极协调帮扶资金83万元,用于马蓬村1068米的农田防汛排水问题。争取投入基层组织建设资金20.4万元,马蓬村支部成功创建终南镇党建示范点。(六)着力推进猕猴桃“即食”技术。协助省农业农村厅、省果业中心在我县举办了全省猕猴桃贮藏暨“即食”技术培训会,推广“即食”猕猴桃。通过提高猕猴桃贮藏技术,实现延长货架期,保障持续供应市场,满足消费要求,增加产业附加值,促进群众增收,引领行业发展。(七)校企校基地合作不断深化。邀请高校院所专家教授、产业发展指导老师与中青年技术骨干召开猕猴桃黑点病综合防治现场观摩交流座谈会研讨黑点病害的防治,2022年争取并落实了黑点病研究攻关项目资金20万元。加强省市农检部门、陕西师大食品学院、华中农大、陕西省食品研究所等单位通力协作,进行植物生长剂残留实验研究和果品质量安全标准研究。三、存在问题。一是疫情影响外出宣传受阻,线上会展较多,不能直观宣传推介周至猕猴桃,对区域品牌知名度提升效果不明显。二是西安市场周至猕猴桃区域品牌影响力不强。四、改进措施。一是2023年加大区域品牌在全国各大水果批发市场的自主宣传推介的支持力度,推动线下销售量的迅速提升。二是加大西安市场的宣传推介经费投入,提高影响力。五、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县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中心将紧紧围绕县第十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战一三五、振兴金周至”战略,突出产业“三品一标”工作要求,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企业龙头,全面推进订单农业,聚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猕猴桃产业现代化,以产业振兴助力全县乡村振兴。(一)加快猕猴桃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加强与西安农投集团合作力度,完成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总体规划和示范园(一期)318亩项目用地征收,全面启动示范园建设。到2023年底,主要建设完成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高端气调冷库以及园区给排水、电气、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全面带动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猕猴桃全产业链纵向融合发展。(二)不断加强基础研究。1.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学院、华中农大等高校院所合作,深入开展“即食”猕猴桃和“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解决猕猴桃贮藏保鲜与果品到手即食问题。年度计划争取各级资金300万元。2.积极争取产业链建设资金,支持我县猕猴桃精深加工企业引进设备改造升级,加大对出口果业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年度计划争取省市项目资金1000万元,用于猕猴桃深加工技术设备引进更新,重点扶持速冻生产技术应用。(三)持续加力培育龙头企业。1.改造10000吨老旧库,计划争取省市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资金1000万元,更新冷链设备,提高果品生产品质。2.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联合体1家。3.推荐支持优秀龙头企业参加省级以上的创业创新大赛。(四)开展具有特色和成效的宣传推介。1.适时举办周至猕猴桃年会。深入研究,加强合作,集聚众智,彰显特色,注重成效,争取中、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确定合作伙伴,找准时机选准地点,举办2023年周至猕猴桃宣传推介活动。2.认真谋划,加强合作,精心制作产业宣传视频,同步完成宣传推介文稿与媒介。3.加强与国、省、市业务部门联系,年度争取各级宣传资金200万以上,组织开展4次以上省、市、县协同推介宣传和县本级自主推介宣传。4.继续加强同主流媒体的交流协作,全年在各主流媒体宣传周至猕猴桃20次以上,开展果业专题报道5次以上。加强周至猕猴桃公众号的管理和运营,充分发挥宣传科普培训主阵地作用。灵活宣传方式,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及自媒体的正面宣传效用,大力宣传推介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5.加快三产融合发展,积极主动开展部门协作与上下级协作,深入探索学习借鉴各地融合发展典型经验,持续打造周一猕猴桃观光研学示范基地,挖掘不同地域特色亮点,谋划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产业发展的动能与成效。(五)全力推进品牌建设。1.抓实禁止猕猴桃早采早卖工作,切实维护周至猕猴桃的良好声誉,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2.大力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化联合体推进订单农业生产,从生产标准入手,加强质量检测把控,提升贮藏水平,坚持“即食”引领,巩固营销协作,稳步扩大销售市场份额。3.修订果品质量技术标准,规范果品采收贮藏,引导全国产区同向健康发展。4.加强银企对接,着力解决果业企业发展资金。5.积极争取中、省、市项目支持500万元以上,鼓励我县优秀果业企业深入探索实践销地建仓模式,在国内一线城市设立“周至猕猴桃”形象店、直营店,多途径多方式叫响周至猕猴桃企业品牌,唱响周至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2年顺利通过了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监测评估,成功获得省级专项奖励资金10万元。2.2022年成功创建西安市异美园省级产业化联合体,获得省级奖励资金支持40万元。3.周至猕猴桃荣获2021消费者喜爱果品品牌,以58.28亿元位列中国区域公用品牌猕猴桃类价值排行榜第一位。4.我中心获第二十八届农高会优秀展示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