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高新区统计局

渭南高新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3-07-03 11:14
单位名称 渭南高新区统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贯彻统计制度、标准,完成统计调查任务。业务范围:全区国民经济核算;一、二、三产业有关统计调查;人口、经济、农业等重大区情区力普查;国家级高新区体系要求的有关统计工作。
住所 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崇业路16号创业大厦512室
法定代表人 张鹏
开办资金 17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6.61万元 31.8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办理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渭南高新区管委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提质量、抓数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我局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确保准确、及时、完整反映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是高质量完成统计年报、定报和各项统计调查工作。按照中省市工作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完成2022年度GDP、工业、投资、商贸、服务业等13个专业领域的年报及2022年定期报表监测、审核、汇总工作,涵盖了68家工业、24家房地产、21家建筑业、45家商贸业、13家服务业企业,以及100个投资项目。二是做好“五上”企业入库纳统工作。积极与发改、建设、党群工作部等加强沟通,建立“准规上企业信息库”,跟踪准规上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到达标一家,入库一家。2022年,全区新增“五上”企业共13家(工业5家、房地产1家、建筑业3家,商贸4家)。三是指导开工项目应入尽入。全年共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8个,计划总投资63.46亿元,其中房地产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16.43亿元。四是持续做好普查工作。根据七人普反馈资料编撰《渭南高新区2020年人口普查年鉴》。同时,张鹏同志被省统计局评为“陕西省第七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二)提效能,优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统计保障。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握经济社会运行特点,转变工作作风,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一是强化统计研判分析,当好统计服务经济发展的“参谋助手”。由班子带队,分阶段分领域对全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深入开展统计专题调研,围绕工业、投资项目、商贸等专题调研撰写《统计报告》、经济分析报告等10余篇,为区党工委、管委会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统计依据。二是扎实做好统计信息资料。牢固树立统计为民、服务发展的意识,及时发布全区《月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月度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简析》、《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统计资料。全年向社会公开发布数据信息、分析、公报等统计资料50余篇(条)。三是编印开发多项统计产品。编印了月度《高新区火炬统计手册》,协助市统计局编印了《渭南市统计年鉴》、协助临渭区统计局完成了临渭区区志和区域经济要情,持续推进统计数据的广泛应用。(三)明目标、重职责,火炬统计工作再创佳绩。火炬统计综合评价结果是体现国家高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我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空前的严峻形势,紧盯目标,深入研判,围绕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体系,准确把握火炬统计工作短板和不足,认真做到:一是圆满完成火炬统计工作任务。积极对接渭南高新区蒲城园区、火炬公司、双创中心、威楠公司及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利用线上培训会、电话联络、网络远程等方式,指导210家企业完成火炬统计年报上报工作,较上年增加56家,同比增长36.4%。二是认真做好年度火炬统计考评资料申报审核工作。积极与发改、党群工作部、外经等20余家职能部门沟通,收集筛选能够充分展示全区经济发展面貌,反映科技研发领域前端的资料,撰写《火炬统计分析报告》及《火炬统计工作总结》,经各级领导审核后及时完成上报。三是强化对上对下沟通衔接,火炬统计工作再创佳绩。2022年,我区火炬统计工作获得科技部火炬中心评选的2021年度“先进单位”称号,同时获得陕西省科技厅评选的2021年度火炬统计“先进单位”称号。(四)聚焦中心,强意识、重实干,狠抓统计法治建设。坚持把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作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检验,全面落实各项统计法律法规。一是加强统计法普法宣传。结合“统计开放日”、“《统计法》颁布日”、“宪法日”等节点,局班子成员分组带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送法入企开展统计服务,为自觉维护统计源头数据质量、严格坚守法律底线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扎实开展数据质量核查工作。今年以来,各专业共抽取81家企业开展数据质量核查,101家企业开展入退库核查工作,核实数据与上报数据基本一致,我区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三是认真开展统计培训。将每月第二周定为学习周,每周第一天定为学习日,组织全局人员集中学习重要政治理论、重点学习统计业务知识及统计法律法规等内容。全年参加国家省市相关培训共50余人次,组织开展全区统计法律法规培训学习300余人次,参加市统计局专业业务培训学习30余人次。(五)抓基层,夯基础,确保统计工作规范化进一步加强。一是强化统计源头管理。源头统计是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核心。要求全部“五上”企业建立统计电子台账,多次通过召开专题培训等方式对统计基层人员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培训人数达到400余人次,有力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水平和数据质量。二是强化统计名录库基础维护。建立部门统计协作长效机制,会同党群工作部、社会事业局、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全面针对在库单位进行核查,确保各部门单位信息变化在统计名录库中及时得到反映,为2023年开展五经普调查打好基础。2022年,全区名录库内共有法人单位3135家,产业活动单位498家。2022年,我局还较好的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住户调查、劳动力调查等专项调查工作。同时,还较好的完成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疫情防疫、乡村振兴、创建文明城市等工作。二、社会效益情况2022年度,主要经济指标成绩: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53.25亿元,同比增长0.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71.06亿元,同比下降2.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0.03亿元,同比增长10.9%。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数据质量继续提升的压力依然存在,防惩虚报多报、减少漏报瞒报的任务仍然艰巨;二是统计在反映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短板”等;三是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仍有提升空间。整改措施:聚焦数据质量、服务发展两大主业目标,不断加强依法统计、不断提升统计服务、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加大深入基层的广度和深度,切实了解企业和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统计调研分析质量;指导企业建立统计台账,规范基层统计工作。四、下一步打算(一)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一是加强统计监测能力。立足我区发展实际,开展好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工业、投资、贸易、服务业等月度、季度、年度统计调查等统计调查工作。二是提高分析研判水平。围绕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重点经济目标任务,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开展专项调查、进行专题研究,深度挖掘党政领导和社会关切的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数据资料,撰写一批质量高、分析透、研究深,切合发展实际的“精品”调研报告,为党工委、管委会准确判断形势、科学决策提供更加优质的统计服务。(二)坚持依法治统,持续提升数据质量。一是加强企业上报数据审核,报表期间做到“即报即审”,结合平台查询模板进行重点查询,加大审核力度,关注问题指标,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二是对新入库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一对一指导,按照国家凭证格式,督促并指导企业健全统计台账等基础工作,规范报表数据填报的凭证依据。三是密切监测相关统计指标数据,紧盯重点指标,加强与重点企业的沟通联系。强化分析研判,进一步加强数据分析,精准把握行业发展情况,为党工委、管委会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统计保障。四是开展统计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做到必查权力干预、必查“数据寻租”、必查执法不严、必查入退库等“四个必查”,建立健全防惩统计造假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深化专项纠治成果。(三)认真开展火炬统计工作。一是加强协调,将富平园区、华阴园区的“六类企业”纳统火炬统计范围,积极督促企业完成年报录入工作,并及时对其审核,重点对火炬指标评价体系中涉及的统计指标逐项进行研究,分析我区的优势与薄弱环节,力求年报数据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我区实际情况;二是开展火炬统计培训工作,分批次对区内在统企业进行线下线上培训指导,确保统计员正确理解指标含义、准确填报统计数据。(四)启动并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安排,认真做好普查方案制定、成立领导小组、地图绘制、名录库整理、单位清查等五经普前期各项工作,为2024年1月1日开展正式调查奠定基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