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渭河生态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保护渭河生态提供综合治理服务。渭河西安段河道治理保护规划编制及实施﹒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投资计划编报及实施﹒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安全监管﹒渭河治理区土地利用、滩地使用、水体排放及河道堤坝安全监管﹒渭河综合治理指挥部日常工作 | |
住所 | 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区滨河大道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侯婧昕 | |
开办资金 | 19.2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水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2万元 | 10.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渭河生态管理中心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在市局的坚强领导下,市渭河生态管理中心立足新阶段,锚定新目标,聚焦渭河生态区管理保护、治渭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已建成工程养护管理等工作,凝心聚力,奋力攻坚,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强化工作举措,筑牢渭河生态防线。严格按照省渭河生态区总规及市政府发布的《设立西安市渭河生态区的通告》要求,强化工作举措,筑牢渭河生态防线。抓好西安渭河生态区日常管理工作。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积极协调对接市资源规划局、沿渭各区县相关部门,广泛征集各方意见,修编、联合印发《渭河生态区西安段生态区详细规划》。二是严控项目准入。督促指导生态区内不符规划的建设项目核查、整改工作,协调周至哑柏西亚医用地、临潼渭北工业组团项目用地等十余个项目的整改工作,确保各类建设行为合法合规。三是加强巡查管理。按照每公里堤防配备1名巡查员的工作要求,开展全天候巡查,及时发现问题,今年累计整改生态区违法违规问题73项。四是积极开展政策宣贯。在沿渭各区县宣贯《陕西省渭河生态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陕西省渭河生态区滩区治理与岸线利用项目技术论证规定(试行)》等指导性政策文件,规范生态区范围内建设、管理及保护等工作,确保生态区建设秩序可管可控。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治渭工程验收。渭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时间跨度长,遗留问题多,尤其在工程审计方面困难重重。一方面与省渭河区保护中心、局有关处室积极对接,紧凑安排验收时间及相关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多次赴区县对验收资料的准备情况进行督查,主动协调解决工程在建设程序、资料整编等技术层面出现的问题。同时,建立周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区(县)相关进度情况,定期通报,千方百计推进此项工作。今年以来,完成竣工验收项目3个,技术预验收项目10个。预计12月底前,完成高陵区和临潼区9个项目的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考核了工程投资效益、检验了设计和施工质量,标志着工程从建设阶段转入了运行管理阶段,保证了治渭工程能充分发挥其防洪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强化综合施策,纵深推进河湖管理。牢固树立“让渭河成为全省河道管理的样板工程”的目标,从严从细抓好已建成堤防工程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效益持续发挥。一是从严从细抓好管护工作。积极协调市级财政落实市补养护资金,年初印发《渭河西安段堤防工程年度养护实施方案》,指导区县开展养护工作;按照计划每月定期组织开展精细化管护检查,督促区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全年累计开展渭河区县段精细化管护检查17次,下发整改通知单9份,累计发现问题18处,全部整改到位;督促各区县邀请绿化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一线养护工作,并规范乔木补栽、苗木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有效提高了管护成效。二是全面开展暗访督查。按照黄委会、省水利厅及市水务局关于河湖碍洪及“四乱”问题的暗访核查工作要求,配合市河长办对涉及的9个滩区治理项目整改情况进行8次现场督导整改,目前已全部完成并通过省河长办核验;同时分两轮扎实开展渭河及相关河流“四乱”及碍洪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先后9次对临潼任留三王滩区、G310国道渭河大桥滩地、相排干沟等20个“四乱”问题进行逐一现场核查,督促区县加大整改力度,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并报验销号。(四)树立精细化管护标准,做好直管区域日常管理。一是精细化管护水平不断提升。按照河湖环境整治、湖面清漂等专项工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下沉一线,督促养护单位重点做好西安湖、紫薇湖等6处湖区及6.5km渭河主槽岸坡的日常保洁、巡查和河湖打捞工作。对辖区内6处湖区定期开展漂浮物打捞清理工作,每日安排保洁人员巡回清洁打捞、安保人员对河道进行全方位巡查,累计打捞运送垃圾、杂物260余车,管辖区域未发生水环境污染及“四乱”问题,在全局河湖管理精细化季度考核中始终保持前列。二是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牢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始终把用电、防火、交通、防溺水等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与辖区各责任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全年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18次,邀请专家对管辖区域一线养护工人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及消防安全专题培训2次,组织消防安全演练2次;扎实开展房屋建筑安全、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等专项整治工作,安全生产检查30余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59处,更换、新增安全标示牌16处,下发问题整改通知单28份,已全部整改到位。(五)立足“以防为主”,做好水灾害防御工作。汛前编制完成了《2022年渭河城市核心段滩区防洪预案》、《2022年渭河城市核心段超标洪水防御预案》,并组织辖区内4个防汛责任单位进行了学习宣贯度汛预案,签订《防汛目标责任书》6份,开展汛前检查2次。组织相关防汛责任单位开展2022年防汛演练,提高了防汛一线人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积极筹集10万元防汛经费,采购救生衣30件、救生圈100件、强光手电筒50个、应急帐篷2件等,并成立40余人抢险队伍。8月28日,市防指启动全市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我们中心积极响应,迅速部署,全员坚守岗位,共组织巡查人员144人次,出动巡查车辆25辆,巡查次数210次。通过在下堤路口设卡禁行,区域内巡查劝离,共撤离游客与工作人员168人,撤离机械车辆33台。(六)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全力推进工程进度。今年实施的在建项目共3个,目前已全部完工,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均达到预期效果。一是渭河生态区信息化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市县级管理网络平台7处,生态区视频监视点61个、户外预警广播系统76套,已经投入试运行;二是渭河城市段西安湖护滩水毁修复工程已经完成1.07公里的格宾石笼护滩工程;三是渭河西安城市段绿道配套改造工程已完成乔木绿化布置、透水混凝土施工等主体内容。目前,已落实专人包抓,推进工程收尾各项工作,力争早日通过验收并发挥效益。(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夯实党的基层组织。一是筑牢支部堡垒。制定《2022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党员理论学习计划》等,召开党支部集中学习11次,研讨交流9次,讲授专题党课3次;全员参加线上答题等在线学习、考试7次。积极参加“同声颂党恩学习二十大”等系列宣传宣讲活动;全体党员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党性教育。二是密织意识形态防线。组织保密工作教育宣传9次,填写承诺书和自查表等台账35份,全年无失泄密事件发生。渭河西安段被省、市媒体宣传报道14次;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等4次,着力营造转作风、树新风、重实干的浓厚氛围。三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会4次,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等4份,签订科室廉政目标责任书2份;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选拔任命2名科级干部。四是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推进清廉水务建设”活动和涉水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建立整改清单9份,党员干部累计查摆问题26条,排查单位廉政风险点12处;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警示教育资料并开展研讨6次,全年无违纪违规问题发生。二、2023年工作计划(一)强化生态区建设管理,严控项目准入。督促引导沿渭各区县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渭河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陕西省渭河生态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渭河生态区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陕西省渭河生态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划及政策指导性文件,加强渭河生态区巡查管理,做好渭河生态区范围内建设项目及违规违法行为的监督和管控。(二)持续推进治渭工程验收工作。继续加大对治渭一期工程竣工验收问题集中区县的督促力度,逐个区县进行沟通对接,了解存在困难,研究解决方案,积极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加快治渭一期工程竣工验收进度。(三)加强渭河管护及堤防标准化建设。强化考核检查,常态化开展渭河区县段堤防工程管护和渭河生态区管理检查,督促引导各区县按计划开展各项养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同时按照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渭河生态区堤防标准化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渭河西安段堤防标准化建设工作。(四)做好各类政策的宣贯工作。做好新修订的《渭河条例》及各类指导性政策文件的宣传工作,对照《条例》逐章逐条认真学,准确理解并贯彻《条例》内容,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五)加快推进渭河信息化建设管理。完善渭河信息化项目制度管理,加快推进项目竣工验收,同时积极对接省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咸阳市渭河管理部门,贯通渭河信息传输网络,确保渭河信息各区段互联互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